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武还乡(1 / 1)

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云开月圆 7149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武还乡

  曹操身为太尉之子,更何况他还亲自率军打了这么多年仗,自然对武器并不陌生。

  他知道那被儿子们杀死的一百多人都是袁绍亲兵卫士,身上的铠甲自然极为完备,用普通弩机是很难射透他们护具的。

  可事实是,儿子们正是用手中的弩机杀了那么多人,这的确有些不可思议。

  “这么说,他们这些弩机都是你做的?”曹操不解的问丁辰道。

  “正是,”丁辰点了点头,老老实实的道:“其实是小婿想偷懒,不想费力练弓箭,又嫌弩机威力小,射速慢,所以找人专门做了改进。

  正巧想到子桓他们需要护身武器,所以让考工令给他们每人做了一把。

  当时专门做了一把最硬,使用最重,射程也最远的,就让子丹来使用了。”

  “子丹,你来给为父演示一下,这支弩机威力到底有多大,”曹操兴趣大增,看向曹真道。

  “诺!”曹真用弩机瞄准数十步开外一颗小柳树。

  “嗖嗖嗖……”

  曹真使用极为熟练,弩箭如连珠般发出,接连射了十箭,不过几个呼吸而已。

  而弩箭射中小树,皆穿透而过,就算是军中的大力士射手,恐怕也不可能在这么远的距离穿透树木。

  要知道曹真虽然岁数小,但是加上数倍杠杆之后的力气,要远比大力士还要大。

  这等力道令曹操吃惊不已。

  更令曹操吃惊的是,曹真这弩机射速还如此之快,仅仅几个呼吸便射出了十支箭。

  “好,”曹操抚掌大笑着对丁辰道:“你是从哪里找来如此能工巧匠,就凭能制出这等利器,就值得重赏。”

  “父亲,您看儿子这个,”曹彰得意的扬了扬自己手中的“喷弩”,对准那颗小树,一弩十箭,接连发出。

  这支弩虽然不能穿透树木,但是一个人竟然射出了箭雨的效果,打的柳树叶簌簌着响。

  围观众将不由自主的轰然叫好。

  可想而知,这支弩近战该有多大的威力,简直可以一射一大片,如非身手卓绝之人,恐怕很难躲得过去。

  这样的武器若装备到军中,人手一把,什么军队能够抵挡?

  曹操兴奋的道:“子文,你能找到这等奇才,又是一次不世之功,等回到许都,速带那人来见我,我必有重赏。”

  旁边众文武听到耳中酸溜溜的,从曹丞相口中说出的不世之功,普通人一辈子也未必立得了一次。

  可是对丁辰来说也太容易了些,每隔几天就会立一次。

  人跟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岳父明鉴,”丁辰知道曹操的想法,连忙道:“小婿问过那人,普通弩机想要改成这种连发容易,可是想要做出威力这样大的弩机,所需材料极为珍贵。

  就算将考工监库房搜尽,也不过做出了这几十把而已,正好给学堂子弟一人一把给分了,再多恐怕也做不出来。”

  曹操却摆了摆手,豪气的道:“材料珍贵又有什么,老夫会令细作不惜代价,全天下搜寻。

  老夫要是做出一万把这样的弩机,平定天下又有何难?”

  “诺!”丁辰应声。

  他一个文科生,也不知道那考工令所说的珍贵材料是什么。

  也许要是曹操亲自过问,就能很容易搞到呢。

  ……

  仓亭之战以曹军又一次大胜而告终。

  其实这场战争在史书上不过是“曹公扬兵河上,击绍仓亭军,破之”这短短几个字,可是对丁辰来说,又见识了一次近十万人死亡,尸骨如山,血流成河的场景。

  有时候他禁不住在想,曹军这要装备一万支那样的硬弩机,对其他诸侯来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也许真的就能提前结束这个乱世。

  只要结束了诸侯割据,使天下重归一统,便能重新建立社会秩序,军兵会刀枪入库,百姓也能结束这种人命如草芥的状态。

  战乱太久了,谁都没有安全感,所以当今天下无论豪族、士族、贵族还是普通百姓,全都人心思汉。

  大汉王朝无论再怎么不好,桓灵时代无论再怎么黑暗,至少是有秩序的。

  朝堂争斗还是有规则可循的,普通人杀人是要偿命的,奸淫民女是要担罪的。

  可是现在呢?

  全都没有了秩序!

  谁的拳头硬,谁便是秩序。

  ……

  这一次曹军也是损失惨重,曹操收拢剩余的一万五千人马,正准备回军。

  突然接到斥候来报,蔡阳战败了。

  此前由袁绍资助的黄巾贼龚都在汝南郡谯郡边界作乱,打家劫舍无恶不作,闹得民不聊生。

  曹操命蔡阳率一支偏师前去平叛。

  可是蔡阳竟然不敌龚都,败退到陈县暂避。

  不得不说的是,在原来历史上,袁绍是资助刘备和龚都共同在汝南郡谯郡一带作乱的。

  所以在演义上,关羽听说刘备在汝南之后,还出演了一场过五关斩六将,保护嫂嫂千里走单骑,前去寻找兄长的桥段。

  可实际上过五关斩六将是完全虚构的,而这一世因为丁辰的乱入,大大缩短了进程,连刘备都没有投奔袁绍,自然也没有去过汝南协助龚都,直接就去投了刘表。

  可是蔡阳竟然在没有刘备的帮助下也被龚都击败,看来要么就是刘皇叔根本没起多大的作用,要么就是蔡阳是真的菜。

  其实龚都在作乱倒是没什么,反正自黄巾之乱被平定之后,原来的黄巾余部全都转化成盗贼,分落在各个山头打家劫舍,各诸侯也没有余力去挨个平定。

  只要闹得不是太过分,各自相安无事。

  可是龚都闹到了谯郡就不行了,曹操以及大部分亲眷将领都是谯郡的谯县人,曹操岂能让黄巾贼在他老家造次?

  这也就是曹操别的地方盗匪不管,偏偏派蔡阳去平定龚都的原因。

  可是蔡阳实在太没用,竟然被贼寇打的望风而逃。

  曹操当即决定,回师时稍微绕个道,先平定了龚都再说。

  于是大军没有直接回许都,而是绕道谯郡。

  平定乱军的过程乏善可陈,龚都的黄巾贼寇不过两三千人,而且战斗力一般,做梦也想不到会引来曹军主力。

  黄巾军在曹军攻击下根本不堪一击,一战即溃,以夏侯渊轻松斩杀龚都而告终。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建安四年(本来历史上应是六年),七月,这已经是丁辰来到这个世界第二个年头了。

  这两年来,他已经忘记跟随曹军大大小小打了多少仗,总之感觉曹氏集团要么就在战争中,要么就在筹备战争中,可想而知当今这个时代诸侯战争的密集程度。

  当然也跟曹氏在豫州这个四战之地有关系,蜀地以及荆襄,战争就没有这么密集。

  他已经忘记杀了多少人,也忘记自己一方死了多少人,要是统计起来恐怕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让生活在太平时代的人根本就无法想象。

  他有时候常常在想,要是自己没有穿越到这个时代会怎样?

  历史系学生不太好找工作,混到研究生毕业,也许去学校里当个历史老师,也许去某个研究所当个研究员,早早戴上厚厚的眼镜片,跟一个长相普通的女人结婚生子,油盐酱醋磕磕绊绊过一生。

  可是来到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成了天下诸侯的搅局者,收获了难以想象的金钱、美女、地位、权势,成为人上之人,掌握无数人的生死,这是幸运的,或是不幸。

  曹军进驻谯县。

  此地乃是曹操以及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宗亲将领的老家,他们在这里出生,长大。

  后来曹操的干祖父曹腾发迹,他才去了洛阳,成为官宦子弟的一员,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并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又在三十二岁的时候眼见形势不对,回到这祖地隐居读书,同时招募同族子弟讨伐董卓,从此走上武装夺权之路。

  距离现在又是十几年过去了。

  曹氏的祖宅很大,这得益于曹操的父亲曹嵩不仅继承了大父曹腾的爵位财富,同时又做过主管天下财政的大司农,家里钱自然不缺。

  丁辰跟随曹操住到了曹氏祖宅里,如今这宽阔的祖宅一直由曹操的一个远房族叔来打理。

  曹操骤然带着儿子女婿来到这祖地还是很感慨的。

  他就像一个普通上了岁数的大家长一样,给后代们讲解这祖宅过往发生的趣事。

  他来到谯县就不想走了,反正军队要修整,在哪里修整都是一样的,曹军军纪再不好,也不敢在这里造次。

  这一日午后,曹操大约觉得祖宅之内已经讲解的差不多了,便按捺不住心情,想要带着后辈们去街上走走,顺便看看熟悉的地方。

  这时候许褚在旁边瓮声瓮气的道:“主公,让末将带人护送您。”

  “罢了,仲康,”曹操微笑着摆摆手道:“回到了咱老家,这街道老夫比你都熟,哪用的着你保护?

  你还是抽空回家看看吧。”

  许褚也是谯县人,所以在典韦死后才接替了宿卫的职务。

  曹操说完,便换一身便装,带着丁辰、曹昂、曹丕、曹真、曹彰五人出了曹氏祖宅。

  虽然主公不让护送,但是许褚比较谨慎,还是带领几个亲兵,远远的跟在后面暗中保护。

  曹操一行人穿街过巷,不住的讲解一些他少年时代发生的趣事。

  他也是一个年近五旬的老人了,难免有些絮叨。

  “这条路,是为父当年去一位本地大儒家求学,每日必然要走的,那大儒非常凶,安排的课业完不成便要用戒尺打手心,哪像你们这些孩童,都能把叔公给气的要辞教。”

  “从那条路出城比较近,城外有条小河,当年为父常常带领孩童们去河里抓鱼烤来吃,味道非常鲜美,有一次我们还在河里碰上了一条土龙(鳄鱼),是为父救了那帮孩童们,为父倒差点被土龙咬死。”

  “这条路,”一行人走在一条无人的小巷里,两边都是高大的院墙,曹操指着前方道:“再往前走不远,有户姓黄的人家,他家在院墙边种了棵梨树,只要爬上院墙便能够得着。

  为父每次从大儒那里回来,都要去偷上几个,咬一口又脆又甜,水又多。

  但是他家人很凶,每次都追出来,有次为父被他们抓住了,被带到你们大父那里,结果挨了一通好打。”

  曹操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感觉非常有趣。

  想来那时候还不像后来这般只知道打打杀杀,满肚子都是算计。

  他笑了笑,自言自语道:“老夫后来不知吃过多少梨子,可是从来没有吃过那么甜的。”

  “岳父,咱们不如前去看看,那棵梨树还在不在,”丁辰献言道。

  “好!”曹操爽快的答应,兴冲冲的带领儿子女婿疾步前行。

  走了约有三五百步,只见前面院墙里面,果然还有一棵枝叶茂盛的梨树。

  此时正是梨子成熟的季节,满树都是黄澄澄的梨子,就像挂着一个个小灯笼,令人垂涎欲滴。

  丁辰看了看左右,小声对曹操道:“让小婿上去偷几个。”

  曹操童心忽起,笑着低声道:“你跟子脩同去。”

  然后又对曹丕曹真等人道:“你们几个去前面看着,万不可让人发现。”

  几人兴致勃勃的组成“偷梨团伙”,曹丞相做总指挥,曹丕曹彰曹真这未来的一帝一王一大都督负责望风,丁辰和曹昂负责一线作业。

  那院墙并不高,丁辰和曹昂身手都不错,两人搭手很快就爬上了院墙,只要站起身来,伸手就能摘到梨子。

  他摘了几个,手里拿不了了,准备扔下去,又怕摔坏。

  曹操在下面不顾形象的掀起衣襟接着,同时还在低声指挥。

  “子文,你头顶有个大的,摘了扔下来。”

  “子脩,你拿的那个没熟,不要动,回头,摘你后面那个,对,就是那个,扔下来为父接着。”

  突然,就听曹丕尖声叫道:“有人来了……快跑……”

  丁辰站在墙头上,看的比较远,果然看到远处大门里追出两个仆人模样的男子。

  他跟曹昂连忙跳下墙头,会同曹操以及曹丕等人之后,包着偷到的梨子拔腿就跑。

  只听后面有人破口大骂道:“哪来没教养的小崽子偷梨?”

  “呦呵,还有个为老不尊的老东西带着,站住,别跑!”

  第二百三十文宗出口就是绝世佳句

  丁辰跟着曹操以及曹昂曹丕等跑出里许,回头看看才气喘吁吁的道:“岳父,别跑了,没追来。”

  其实只是偷了几个梨而已,主家也没有往死里追。

  曹操慢慢停住脚步,长出了一口气,觉得今日做事虽然荒唐,但甚是有趣,好像又回到了少年时代的感觉。

  他哈哈笑着抖开衣襟道:“来来来,快来分赃,尝尝甜不甜。”

  偷来的梨子都包在他的衣襟里,打开一看,顿时傻了眼,本来摘了不少,可是方才逃跑过程中跑的太急,竟然丢了好几个。

  不过他们每人分了一个,竟然还多剩一个。

  曹操想了想,把剩下的一个塞到了曹真手里笑着道:“子丹,这次决战中你射中袁绍,为父赏你个梨子。”

  其实他这也是玩笑话,一箭射中他平生最大的敌人,赏赐岂能仅仅是个梨子那么简单?

  曹真平常在丞相府就有些自卑,此时义父这般专爱,顿时慌的有点手足无措,嗫喏道:“那射袁绍的功劳,都是子文哥哥的。”

  “最后一箭是你射出的,为父只认你,”曹操硬把梨子塞到曹真手中道:“至于功劳你怎么分,全由你自己决定。”

  曹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要仅仅只是一个梨子也就罢了,可是义父说这代表了射中袁绍的功劳。

  他又要塞给丁辰道:“子文哥哥,这个给你。”

  “这是义父赏给你的,我怎么能要?”丁辰晃了晃手掌中的梨子笑道:“我要我自己的,这就够了,不会去贪恋不属于我的东西。”

  曹操看了丁辰一眼,意味深长的一笑,然后像从前那样,用衣襟擦了擦梨子表面,咬了一口,汁水从嘴角都溅了出来。

  他忍不住大笑道:“嗯嗯嗯,甜,跟从前一模一样,天下再没有这么好吃的果蔬了。”

  丁辰也咬了一口,果然很甜,但是曹操称其为天下第一也有些夸张。

  可能偷来的东西就是好吃的缘故吧。

  再者吃到这梨子,令岳父就想起少年时代的点点滴滴,这里面寄托了许多情怀因素。

  曹昂曹丕兄弟吃着梨子也很是高兴。

  他们平常只见到父亲严肃的一面,那是一个杀伐果断的冷血诸侯,是一呼百应的当朝丞相。

  可是今日却被父亲带着偷梨,虽然被两个仆人追着跑,不甚雅观,但对他们来说这却是终生难忘之事。

  曹昂一边啃着梨子一边气愤的道:“父亲,刚才那两人竟然敢骂您,待会让儿子跟子文打上门去,跟他们讨个说法。”

  “傻儿子,”曹操摆摆手,不在乎的道:“咱们偷人家东西,本身就理亏,哪还能找人理论?

  再说,此事若传扬出去,岂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这事只有我们几人知道,谁也不能外传,知道么?

  为父想要什么东西,从来就是抢,哪用得着偷?”

  最后一句是曹操心里话,冷不丁的说出来,突然觉得这么教育儿子好像不对,抢东西毕竟不符合伦理道德,一时间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补救。

  丁辰接口道:“比如说,河北四州。”

  曹操心领神会,连忙道:“子文说得对,比如为父看上了河北四州,待袁绍一死,便去把它抢过来。”

  作为一个诸侯,抢地盘就没人可以非议了。

  在平定龚都之乱期间,曹操派出无数细作前往邺城,刺探袁绍伤势情况。

  消息有好有坏。

  袁绍当时中了曹真一弩,竟然没死,这是坏消息,袁绍回到邺城后还骑着马在百姓面前露了一面。

  好消息是,袁绍自从露了那一面之后,再也没人见过他出过大将军府。

  因此坊间传言,其实当时袁绍回邺城之时已经身受重伤,只不过为了稳定军心民意,所以强撑着在百姓面前现身。

  后来传出袁尚与甄氏女仓促完婚的消息,也被人解读为袁绍久病不愈,所以用儿子婚事冲喜。

  为此丁辰和曹昂还好一阵子失落,他们当初曾戏称“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尚未入我怀,岂在坟中笑,”没想到丁辰抓了袁熙,又把历史进程提前,却让袁尚给先入为主了。

  把甄宓也变成了开封美女。

  当然,曹操是不在乎的,曹昂大概也不在乎,至于丁辰……其实也可以不在乎。

  虽然他想做某条路上的独行者,但也得看是条什么路。

  要真是一条白金大道摆在面前,即使别人走过,他也不在乎洗干净了,再走一次。

  不管怎么说,假如袁绍不死,曹操是虎也得卧着,是龙也得盘着,丝毫不敢打河北四州的主意。

  假如袁绍一死,也得看情况。

  毕竟袁氏在河北根深蒂固,深得民心,无论百姓还是豪族士族,俱都支持。

  即使袁绍死了,若四州统一在一个人手里,曹氏想要强攻依然很难。

  几人吃完梨子,扔掉梨核,曹操带着几个后辈继续向前游历。

  顺着小巷继续往前走,前面一条街道似乎要繁华许多,熙熙攘攘全是行人。

  曹操当先从小巷中踱步出来,冷不防从左边冲过来一辆飞奔的马车。

  马车由一个壮汉赶着,车上装载的都是麻布包,看样子都是粮食。

  赶车壮汉没想到从小巷中突然出来人,吓了一跳,连忙紧拉左边缰绳,让马车强行向左划了个弧,才堪堪没撞到曹操。

  “你这老头没长眼睛啊,差点撞死你知道不?”那壮汉吓出一头冷汗,拉住马车回身对着曹操大声骂道。

  “怎么说话呢?”丁辰和曹昂一左一右,挽着袖子要去打那出口伤人的恶汉。

  那恶汉光着膀子,一身横肉,而且身材魁梧,站起身来竟然有九尺开外,却也不怵看起来并不壮实的丁辰和曹昂。

  眼看要当街打架,顿时许多行人围了过来指指点点,似乎在为丁辰和曹昂感到同情。

  这时候曹操却摆了摆手道:“子文,子脩,算了,不要耽误了这位壮士的农事。”

  曹操显然兴趣被扫,也无意再逛了,阴沉着脸往回走。

  丁辰和曹昂也后退了两步,跟着曹操大踏步离去。

  围观看热闹的众人见没打起来,也都兴趣索然的一哄而散。

  “算俩小子识相,要不然讨一阵好打,”恶汉冷笑了一声,轻蔑的冲着曹操离去的背影啐了一口,然后转身坐上马车,赶车就要走。

  “驾!”

  他扬鞭抽了一下马屁股,马匹蹬开四蹄,马车却纹丝未动。

  恶汉纳闷儿,看了看刹车,已经松开,可是马匹却干蹬蹄,车辆并不动,而且还有要往后倒的迹象。

  他连忙回头,却发现又有一个壮实的汉子,单手扯住马车平板,竟然就拽住了马车。

  “你说谁不长眼睛呢?”许褚冷笑道。

  其实许褚一直在后面跟着暗中保护,见丞相带着儿子女婿偷梨,他不敢看,也不敢管。

  可是这恶汉当街口出伤人,许褚却不能不管了。

  围观众人见热闹又起来了,于是又都围了过来。

  他们心里暗暗吃惊,此人好大的力气,单只手就能拽住马车。

  他们却不知道,许褚都能拽动一头牛,一匹马又算什么?

  只听恶汉怒道:“你特么谁呀,找打不是?把车给老子放开。”

  一边说着,一边挥拳向许褚打了过去。

  许褚让过来拳,右手抓住对方胳膊,然后左手採住对方腰带,双膀一用力,便把九尺多高的恶汉举过头顶,转了两圈然后扔出去两丈远,把那恶汉摔得七荤八素,鼻青脸肿。

  那恶汉平常仗着一膀子力气横行乡里,对人动辄非打即骂,也没人敢动他。

  此时却做梦也想不到恶人自有恶人磨,今天碰上个更恶的汉子。

  围观的百姓轰然叫好,突然有人惊声道:“那人不是……许仲康?”

  曹操离家太久了,所以在街上没人认识,但是许褚不一样,刚刚离开几年而已,而且许褚本身就比较有名,在谯县认识他的人自然很多。

  “对啊,真的是许仲康,他不是做了曹丞相的宿卫将军么?”

  “曹丞相大军就驻扎在城外,难道刚才走的那老头……就是曹丞相?”

  “多半就是,要不然许仲康怎们会出手。”

  “照这么说,那混球辱骂丞相,被打死也是活该。”

  那恶汉听到围观百姓的议论,知道犯下了弥天大错,顿时给吓得胆子发毛,索性趴在地下装死。

  许褚却也没有跟他计较,分开人群,追寻丞相而去。

  恶汉慢慢睁开一只眼睛,发现许褚没有跟过来,吓得跳上马车,抽动马屁股,赶马车一溜烟儿就跑了。

  ……

  丁辰跟随曹操回到了曹府,曹操显然兴致不高。

  府门前曹纯迎上来道:“兄长,本地诸多宿老前来拜见,已经等候多时了。”

  “待我前去相见,”曹操回身对众晚辈道:“你们都跟着来吧。”

  说完便随着曹纯来到厅堂,丁辰和曹昂紧随其后。

  厅堂内,早有七八个头发花白,衣着体面的老者等待,一见曹操进来,连忙站起来道:“老朽见过丞相。”

  曹操立即换了一副笑脸,和气的拉着为首一人的手道:“诸位前辈无需多礼,在下虽忝为丞相,但在诸位面前也属晚辈,当不得如此大礼。”

  曹操离开谯县的时候太年轻,回到隐居读书的时候又不见外客,所以这些谯县头面人物一个也不认识,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所以一概以前辈称之。

  “丞相说笑了,”宿老客气道:“公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相国,身系天下万民之福祉,老朽等虽痴长几岁,却也不敢妄称前辈。”

  曹操也不再客套,指着曹昂介绍道:“此乃我儿子脩。”

  又对曹昂道:“给前辈见礼。”

  曹昂躬身拱手,宿老们纷纷赞扬道:“原来是大公子当面,果然仪表堂堂,有乃父之风。”

  曹操又指着丁辰道:“此乃我婿子文……”

  “莫非文宗丁子文到了?”

  那宿老吃惊道:“哎呀呀,早就听说曹氏之婿乃当今文宗,年轻异常,没想到竟是如此年少,而且也是一表人才。”

  “这明明就是个娃娃嘛,竟然做出那等锦绣文章,如非文曲星下凡,谁又能做到?”另一宿老赞叹道。

  “丁文宗能到我谯县,真是蓬荜生辉啊,老朽这个岁数能见上一面,死而无憾了,丁郎君可别嫌我们老了啰嗦。”

  一众老头东西一句西一句的夸赞,让丁辰听着都有些肉麻,笑着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诸位一点都不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有老者复述了一句,这正是一首赞扬老年人的诗,顿时惊叹道:“不愧为文宗,果然出口就是绝世佳句。

  “听说当时还有桐柏人胆敢冒充,天下人竟然还信了一段时日,当真是瞎了狗眼。”

  “诸公请记录下来,这佳句可是在我们谯县做的。”

  丁辰无奈的笑了笑,看来以后引用诗句的时候要谨慎了,要不然真给人造成出口成章 的感觉。

  就连曹操也很有感慨,低声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好句,好句。”

  接着又介绍了曹丕曹真等人,由于都是孩童,诸宿老也不过稍稍客气夸赞一下而已。

  待宾主落座,宿老首领捋着雪白的胡须道:“昔年高祖还乡,与同乡故旧大饮数日,并做出《大风歌》传世,引为佳话。

  今日丞相还乡,何不效仿高祖旧事,摆下宴席与亲故同乐?”

  “老夫哪敢跟高祖相比?”

  曹操连连摆手,脸色沉重道:“老夫当年举义兵,乃是为了清除暴乱,平定天下,上以报朝廷,下以安黎庶,这一晃十几年矣。

  方才老夫在街上走了一遭,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认识,想来当年老夫认识之人,皆在战乱中离世了。

  连家乡都死了这么多人,其他地方更是如此。

  这都是老夫的罪过,哪还好意思在众乡亲面前饮宴?

  传之后世只会遭人唾弃。”

  曹操顿了一顿,站起身来道:“为此,老夫将上表天子四件事,也请诸位提前向外传达。”

  “哪四事?”宿老们全都竖起了耳朵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