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1 / 1)

宋煦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人,你们做了什么,完全无动于衷,左耳进右耳出,还有比你们更欺君的吗?!”

包琴看着陈皮,讷讷的道:“陈公公,一直都是这样的,并非是对陛下不敬,朝廷规制不可破……”

陈皮气的笑了,道:“所以,得吕相公来,才算合乎规制?你们尚书省眼里还有陛下吗?陛下的旨意,在你们眼里,怕不如一张废厕纸吧?”

包琴张口结舌,一肚子话被堵在嘴边。

事实就是这样啊,他们一直是这样做事情的,多少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见陈皮拿着皇帝压他,包琴没辙,只好道:“不知陛下要作何处置?”

陈皮道:“查封尚书省,没有陛下的旨意,不得擅开。”

包琴明白了,就是尚书省衙门被封了,但他们人没事。

包琴心里松口气,看着南天友赶人,他跟着出门,亲眼看着尚书省大门被贴上封条,皇城司的禁卫守卫在两旁。

陈皮没有废话,封完就走了。

包琴看着陈皮一群人的背影,掉头前往范纯仁的府邸。

范纯仁是尚书左仆射,是尚书省的负责人。

此刻的范纯仁,已经听到了另一个不好的消息——向太后过世。

他坐在凉亭里,脸角冷清,晦涩。

他知道宫里的一些事情,只是没想到,向太后死的会这么快,他不清楚是谁动的手,心里倾向于是赵煦。

一个杀害嫡母的人,哪怕这个嫡母恶毒,也没那么容易让人接受,何况还是大宋皇帝!

范纯仁表情冷清,默默的喝酒。

他一直在想着近来的事情,朝局如此剧烈的震动与变化,令他心里很不安。

这位年轻的官家太冲动了,只知道硬闯,丝毫不知变通,妥协,退让,长此以往的下去,可能会比神宗年间更加动荡。民间本就如汤如沸,百姓困苦,各种所谓的起义是此起彼伏,绵延不休。

要是再闹一场变法,大宋还撑得住吗?

继而,范纯仁就想到了环庆路,夏人虎视眈眈,京城这里乱象迭起,环庆路的士气能不受影响吗?

内忧外患!

范纯仁轻叹一声,自语的道:“希望这位官家,能像一点神宗陛下吧……”

他已经不期望赵煦像仁宗了,如果能像神宗,那还算宽仁,听得进忠言,不会一意孤行,肆意胡来。

就在范纯仁声音落下,就有家丁来禀报,包琴来了。

范纯仁顿感不好,坐等着。

果然,包琴一进来,就给了范纯仁当头一棒。

范纯仁心里刚才的侥幸没了,神情震惊,而后怔了又怔。

皇城司,查封了尚书省!

这是大宋开国以来,从没有过的事吧?这位官家真的就一点顾忌都没有吗?就不怕政事废弛吗?朝野非议,天下沸然吗?

包琴看着范纯仁的表情,低声道:“相公,只是封了衙门,没有抓人。”

范纯仁老于宦海,可也没见过这样的事情。一时间语无所出。

三司衙门查封了,现在是尚书省,这官家是故意想要瘫痪朝局吗?

包琴见范纯仁不说话,又道:“相公,下官觉得,这是陛下故意拿尚书省立威。”

到了范纯仁这个位置,即便对方是莽夫他也会多考虑几层,何况对面那位,从这些日子的手段来看,怎么看都不像是莽夫。

范纯仁左思右想,猜不透赵煦的用意,却不得不警惕,道:“陈皮说,一个是关于陛下的那些诏令,一个是环庆路的军饷?”

包琴连忙道:“是。”

范纯仁拿起酒杯,下意识的喝了一口,道:“政事堂,谁在当值?”

包琴道:“没人,范中书据说身体不大好,一早出宫了。苏相公在政事堂坐了片刻,就回了枢密院。”

范纯仁听着就冷哼一声,道:“既然他们都喜欢躲,那我也躲,你即刻去,给我拟一个告假书递上去,就说我病了,明天一早送上去。”

包琴看着范纯仁,有些惊色的道:“相公,这您也告假,政务可就真的乱了。”

太皇太后不临朝,皇帝正身,立后大婚,三司衙门弊案,尚书省被封,宰辅闭府自省,这些事情,哪一件都不是小事!

他自然还不知道,向太后已经没了。

范纯仁摆了摆手,道:“去吧。”

包琴不敢多劝,应着,犹犹豫豫的离开范府。

范纯仁坐了好一会儿,忽然目光冷静的嗤笑道:“躲吧,都躲吧,看你们能躲到什么时候!”

第九十一章 还得再快

经过这段时间发酵,尚书省被查封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开封城大大小小每个角落。

一些不知内情的人,完全懵逼了。

三司衙门还能理解,到底是有罪证的,尽管手段有些过了,但朝野勉强能接受。

但三司使苏辙‘自杀’的消息,朝野还没来得及消化,尚书省又被封了,他们的神经再大,这会儿也有些承受不住。

开封城简直乱了套,各种谣言满天飞,茶馆酒肆,青楼歌坊到处人满为患,却少有名妓陪同,而是一群达官贵人凑起来,紧张忐忑的窃窃私语。

而或多或少知道一点的高门显贵,一样不安宁。

最近发生太多事情了,令他们目不暇接,紧张忧虑,辗转反侧。

至于最高层的相公们,则讳莫如深,紧闭门户,谁也不见。

梁焘等人则最为惊喜,在他们想来,这是官家愤怒于尚书省的不作为,故意敲打,助他们成事,自然更不敢懈怠。

坐镇福宁殿的赵煦,耳听八方,观察着开封城内的动静。

听着四处纷纷扰扰,但风向不断转向他,这才带着微笑,拉上被子睡觉。

深夜,朦胧月色,开封城街道上安静异常,弥漫着丝丝冷意。

一个两鬓白发,状若半百的男子,裹着黑色披风,来到了沈琦府外。

沈琦从熟睡中被叫醒,在偏庁见了这个人,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男子卸下披风,手里拿出一道厚厚的公文,递给沈琦,道:“沈大夫,念在蔡某曾经帮过你一二,还请代为转交给陛下。”

这个人,就是蔡京。

沈琦看着这道文书,没有伸手接。

蔡京为什么来找他,官家在紫宸殿上将发策使从蔡京改为章惇,这明摆着是一种不满,现在谁敢为蔡京说话?

蔡京脸上沧桑,不到五十却像六十,他猜到沈琦的心思,语气平平淡淡,道:“沈大夫放心,这不是辩解书,是我这些年对于神宗朝变法改制的一些心得,或许能帮得上陛下。”

沈琦作为率先倒向赵煦的人,自然了解赵煦的一些心思,听着就意动,伸手接过来,翻看几眼,又沉默一阵,道:“蔡兄,我可以为你转交,但你应该清楚,你的迟迟不归,令官家愤怒。”

蔡京当即道:“沈大夫放心,蔡某省的,当然还有其他投名状,好让陛下消气。”

沈琦听着,这才安心一点,左思右想,道:“明天一早我正好有事进宫,当面呈送给陛下。”

蔡京见沈琦提到‘陛下’二字,脸上出现一抹光辉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