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5 章(1 / 1)

宋煦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了,道:“府尊,不说常熟县,就说我平江,去年至今打井三十余口,惠及百姓数万人,上书请朝廷拨款钱粮,打井,通衢以应对旱情,可朝廷,至今置若罔闻,一毛不拔。下官纵然有为国为民之心,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着实,没了办法啊……”

司马向德看着他,面色愁苦的轻叹一声,道:“你的事,我倒是知道。府仓你是知道的,前日放粮,又上缴朝廷,夏粮未至,拿不出来多少。这样吧,从我府里出,拿出三千贯,让你继续打井,等夏粮上来,我再从中兑取,没有别的办法了……”

“府尊,这不可啊!”

顿时有人叫道:“这是国政大事,岂能从你私人所出?再说了,从夏粮兑取,难免落人口舌,外加朝廷一再催缴我们的欠粮,这样下去,您怎么承受得住啊?”

“是啊,朝廷已经不断要将您调走,不是我们一再上书,恳请留下您,怕是您早就不再苏州府了……”

“若是窟窿越来越大,朝廷必然不会轻易放过您,府尊,万万不可啊……”

司马向德摆了摆手,一脸无畏的表情,道:“好了。不用为我叫屈,我这是为大宋,为官家,为百姓,不是为了升官,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好了,不用再说了。咱们继续向前走,看看一些百姓吧,东西都带着了吗?”

有随从管家的人上来,道:“主君,十石粮食,五十斤猪肉,三十斤面,都带好了。”

“嗯好,走吧。”司马向德满意的点头。

第七百二十五章 余地

司马向德带着苏州府一众大小官员,在苏州府各地‘巡视’。

他一路走来,赢得了无数的赞许,不管是同僚,士绅,还是普通百姓,无不赞许有加。

足足转了十多天,司马向德才返回苏州府。

他的宅邸很大,一回来,家里除了大娘子,一众妻妾就迎了上来,十几个妻妾,每个人都有三四个丫鬟,两三个老嬷嬷,加上其他下人,足足上百人在迎接。

“主君,您这一路辛苦吗?”

“主君,我熬了您最喜欢喝的鸭舌汤,足足用了一百只鸭子,都是最好的鸭舌……”

“主君刚回来,还是休息一下为好,主君,我刚刚买了你最喜欢的牡丹,是开着的!”

司马向德很享受被人簇拥,环绕的感觉,任由这些女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一直向里面走,直奔后院。

他五十多岁,还有老娘在世。他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进出第一件事,就是给老娘问安。

他带着以一大众妻妾,走了一炷香时间,东走西绕,来到了一个小湖旁的院落,绿树成荫,亭台楼阁,假山流水,环境清幽,仿佛世外桃源。

不少女人是没资格来的,但还是有几十号人,浩浩荡荡的进来了。

司马向德远远就看到一个满头引发的老太太,他连忙小跑过去,抬手躬身,恭恭敬敬的道:“儿子回来了,母亲可安好?”

老太太正在修建花木,手里的剪刀没有停,回头看了眼,微笑道:“回来了?坐吧。”

“谢母亲。”司马向德在老太太身后的亭子里的石桌旁坐下。

他伸手试了试茶壶温度,皱眉向一旁的婢女,淡淡道:“水都凉了,不知道换吗?母亲要是有什么不舒服,我拿你们是问!”

司马向德在府里极有威严,他一说话,婢女吓的脸色都白了,连忙拿过水壶,道:“我这就去换。”

司马向德盯着这个婢女看了眼,又转回头。

老太太修剪完花枝,放下剪刀走过来,没好气的道:“行了,不就是一壶水,我院子里的人,你也想动?”

老太太还是了解司马向德的,御家极严,有涉及她,他要是不说话,那个婢女未必能活得过今天晚上。

司马向德一笑,道:“母亲说哪里的话,儿子就是担心母亲的身体。”

老太太六十多岁,面容包养的极好,精神状态更好,他打量着司马向德,道:“倒是比出府之前精神了许多,没事可以多走走,注意一下身体,老大不小了。”

司马向德对于老母亲的‘教诲’还是听得,笑着道:“母亲说的是,儿子记下了。”

老太太瞥了眼不远处的一众妻妾,懒得多说,道:“十三姑娘的婚事,你决定了?”

十三姑娘,是长辈的叫法,下人或者其他人,一般叫十三娘,是司马向德的第十三个女儿,今年刚满十六岁,正是婚配的年纪。

司马向德立马就道:“赵家的小子我见,人品,才学皆是上等,十三与他正是良配,再说,我们两家是世交,三姐姐在他们七房还是大娘子。”

老太太盯着司马向德,面无表情的不说话。

司马向德见着老太太的神情,犹豫了下,道:“母亲,不同意?”

老太太直接冷哼一声,道:“那赵家小子是什么德行,满苏州都知道,我能不知道?他今年二十一了吧?屡试不第,这次恩科,他白天高喊着‘士人气节,不奉奸佞’,随后在青楼宿醉三天三夜,快传遍了大宋,你将十三嫁给这等人?”

司马向德见状,硬着头皮道:“母亲,赵家已经教训了,只是一时糊涂,改过还是不错的。”

老太太一脸不屑,道:“世家子弟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有几个浪子回头的?再说了,他只是好酒色吗?他没有仕途,将来若是分家,他能得到什么?靠着十三的嫁妆过活吗?”

司马向德眼见老太太真生气,不敢犟嘴,道:“母亲,这事不急,朝廷派的监察御史到苏州了。”

老太太见司马向德是铁了心要与赵家进一步联姻,皱着眉头不高兴的道:“与我老太婆有什么关系。”

司马向德道:“母亲,我是这样想的,过几日,我出去避避,府里就交由母亲操心了。”

老太太疑惑了,看着他道:“监察御史到了就到了,以你的官声政绩,有什么好怕的,还要躲出去?”

司马向德叹了口气,无奈的摇头道:“母亲你是不知道,现在朝廷一心要变法,给我下了很多的命令,这些政策,绝大部分我不敢去做,否则会将苏州府上上下下得罪个遍,说不得还得闹个天翻地覆,没人能安生。朝廷一直想换了我您是知道的,这次的监察御史,怕是最后的通牒了,一个不好,说不得我会有牢狱之灾,躲出去,还能有些周旋的余地。”

赵煦亲政后,大力推行变法,不知道出了多少大大小小的事情,即便躲在后宅的老太太也是知道不少。

她能理解司马向德了,点点头,道:“你出去也小心一些,朝廷现在抓人没有什么顾忌,不是以前了。”

司马向德见老太太同意了,连忙道:“母亲,这来的监察御史叫做王诚明,他来到苏州府,必然会来府上,母亲可不见,但他有什么举动,母亲稍作应对,莫要激怒他,我们且自保为先……”

这位老太太其实不是司马向德的亲生母亲,而是嫡母,之所以如此敬重,除了礼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