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逃不过朝廷里的尔虞我诈。
“只能另外选了。”朱太妃有些头疼的自语。给公主选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她考虑的人品,家事,般配,可也得照顾朝局,需要赵煦的同意。
方方面面,一点都不容易。
在朱太妃考虑其他人选的时候,章大娘子等人去见了孟皇后,又是一阵没有营养的寒暄,孟皇后送这些出了宫门,转身就又来庆寿殿。
婆媳俩说着话,话里话外,无非是赵幼娥的婚事以及赵煦,赵似的出宫离京。
青瓦房。
章惇与蔡卞两人忙碌半天,终于松口气,喝口茶,闲聊天。
蔡卞道:“我家的是前天,文家的昨天,你家的今天,太妃娘娘看来是有些着急了。”
章惇手里拿着的居然是一话本,看的津津有味,道:“我不同意。”
蔡卞道:“你把话说的委婉一点,让太妃那边的面子过得去。”
章惇没说话,他的态度十分鲜明,与赵煦是,与朱太妃同样是——拒绝迎娶十四公主。
简而言之,他们章家不与皇家联姻。
蔡卞对于章惇的脾气无可奈何,道:“外面闹得有些过分了,得想办法压一压。”
章惇突然冷哼一声,道:“让苏颂,文彦博,王存,苏轼去办,他们最擅长蛊惑,操弄人心了。”
第七百一十四章 虚假繁荣
朝廷里的烦恼,赵煦是没空管了,这会儿,他们到了应天,也就是大宋的南京。
这里的应天以及南京,并不是后世的位置,离开封府并不远,也就是后世的商丘。
作为四京之一,应天还是颇为繁华的。
赵煦,孟唐,李恪母女,加上胡中唯一行人下了船,进入了应天府。
孟唐跟在赵煦边上,道:“官家,应天府的知府是元丰四年的进士,是李相公的门生,要不要叫他过来?”
赵煦手里拿着折扇摆了摆,道:“不用,咱们就是来看看,叫他来,就看不到了。”
孟唐应了一声,就不再多嘴。
李恪不说话,倒是他女儿东看西看,目中都是好奇之色。
胡中唯带着一群便衣禁卫,如同豪仆一样,跟在身后,警惕着四周。
赵煦手里折扇变着花样转动着,目光在接到两旁扫视着。
好一阵子,赵煦来到了一个有些冷清的米粮店,走近看了眼,道:“我有三石米,两石面,你这里有吗?”
店家是一个中年妇人,她一听连忙走过来,连声道:“有有,客人是现在要吗?要送上门吗?”
赵煦手里的折扇还在转,笑呵呵的道:“是,府里要宴请一些人,需要米面多一点,你这里是什么价?”
妇人看着赵煦的穿着以及身后的一大群人,明显不差钱,直接就道:“客官,这米,是八百一石,面是九百,您要的多,每石给您便宜五十。”
赵煦听着,面露思索的道:“这个价格,可比开封府贵了不少,开封府,米才六百五,面也就七百多一点,店家不会是故意抬的价吧?”
妇人连忙说道:“客官误会了,开封府是便宜,可咱这不是开封府,在应天还好,您要是往南,或者往北,价格还会贵出不少,不是我抬价,是进价就不便宜。”
赵煦瞥了眼身侧的孟唐。
孟唐走近低声道:“应该是漕运的关系,汴京里的便宜,可能是因为量大。”
天下财富聚于汴梁,可不是空话。
赵煦又看向妇人,道:“我听说,应天设了一个什么税务司衙门,他们要收你们的税了?”
妇人倒是不在意,笑着道:“就是换个地方交税,没什么变化,我们交道哪都是一样。”
“不多不少?”赵煦有些好奇的道。
妇人打量赵煦一眼,有些谨慎了道:“我们倒是没什么变化,其他地方就不太清楚了。”
赵煦若有所思点头,知道问不出什么了,便道:“慕古,给钱,送到分号。”
赵煦说完,就转身走了。
孟唐上前付钱,分号,自然是皇家票号的分号。
李恪跟在赵煦边上,这才说话,道:“官家,应天府的变法,据说很得政事堂的赞许,因为这里推广的温和有力,既推行了‘新政’,又没有激起大的变故。”
赵煦点点头,道:“这个朕知道,应天府采取的是由易到难,眼下的平和,后面有的他们头疼。”
温水煮青蛙,并不适用与变革,尤其是激烈的变革,越到后面,反抗就越大,因为前面积攒的情绪太多,会遭遇集中爆发。
李恪不敢再说话了,隐晦的劝说根本不起作用。
赵煦走着,道:“米面是百姓的必须,他的价格,应该反应百姓的生活状况,但很显然,开封府不行,应天府这里也不行。这里的原因,就是朝廷将财富都集中在四京,造成了繁华的虚假。这里越是富足,说明百姓过的越困难。”
李恪默默跟着,没有说话。
他虽然富足,可也知晓一些情况。
大宋各地的民变越来越多,不乏就是百姓活不下去,群起为盗为匪。
赵煦说着,来到了一家布匹店,交谈几句,带了两捆布走了出来。
赵煦走在前面,与李恪说道:“相比米面,布匹倒是能真实的反应出一点。这里的布匹相对便宜了不少,说明应天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繁华,有着虚假的一面。”
李恪不说话,赵煦瞥了他一眼,道:“朕一直在考虑着,怎么建立一套,评估一地真实状况的方法,这些价格,就是重要因素。”
这段日子,李恪是真的‘受教’了,闻言就躬身,作聆听圣训状。
赵煦却没有给他说教的想法,道:“你有监察御史的身份,朕给你个任务,自由活动,明天下午给朕说说你查到的情况。”
李恪一怔,还是道:“臣领旨。”
李清站在李恪边上,隐晦的皱了下眉头,她倒是挺喜欢跟在赵煦边上的,因为能听到很多她感兴趣,以往从未听说过的东西。
李恪带着李清走了,赵煦又逛了一圈。
一群人,走向应天府的皇家票号分号。
孟唐与赵煦道:“官家,应天府,好像没有传闻中的繁华。”
赵煦笑了一声,道:“不止,汴京城的繁华,你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吗?我大宋的每年国库收入,连盛唐都比不了,须知盛唐时候,版图,人口都比我大宋强多了,那么那么多税收从哪里来?”
孟唐却是知道,道:“臣知道,我大宋的税种太多,无处不收税。”
赵煦嗯了一声,道:“应天府对于‘绍圣新政’的推行是出力的,但出力出在表明,并没有深入,在以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形式糊弄着朝廷,糊弄着朕,既没有得罪当地士绅,又能向朝廷邀功,应天府知府倒是做了一手好官……”
孟唐原本还以为赵煦对应天府知府很满意,现在才发现,赵煦看到了更多,应天府知府要有麻烦了。
赵煦一行人来到了皇家票号,孟唐亮明身份,分毫自然不敢慢待这位国舅,请入后院,一番招待,就开始汇报业绩。
“孟掌柜,应天分号,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