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快建好了?”
咨政院,就在建在宫里,与政事堂相对,一东一西,去年就开建了。
只不过,因为大宋的皇宫太小,需要拆很多地方,又不能影响宫里生活,是以建造的很慢。
甲胄侍卫来自枢密院,他抬起手,道:“回李尚书,应该快了。”
李清臣站起来,道:“回转章相公,外务是由礼部负责,但这件事不同寻常,我建议涉及各衙门,找时间联席开会,拿出具体意见,上呈官家御览。”
“末将记下了,告退。”甲胄侍卫道。
李清臣默送他离开,站在桌子前,神情渐渐有些冷峻。
他知道苏颂今天到京,也知道苏颂,章惇被赵煦请走了。
对于苏颂的回归,他是千万不答应,在章惇,蔡卞等人面前说了不少次,甚至于,在垂拱殿与赵煦争辩,最终,他没能阻止。
苏颂的回归,是他们清算‘旧党’行动的巨大挫折,会给天下人一个危险的信号。
苏颂的回归,不止是在打击他们‘新党’的变法积极性,同样会加剧‘新旧’两党本就白热化的斗争。
在李清臣看来,苏颂的回归,百害无一利,于情于理,于家于国,都没有任何好处!
但不管如何,苏颂终究是回来了。
他的回来,预示着朝野的‘新旧’两党的党争势必加剧,对于‘绍圣新政’明里暗里的阻碍,将会更加严重。
李清臣心里转过无数念头,表情也变得越发冷峻,双眸闪动着冷冽寒芒,突然低喝道:“我绝不答应!”
有路过的小吏,吓了一跳,连忙躲开。
在朝野的‘新党’中,几乎所有人都对‘旧党’充满了怨愤,清算之心,充斥在所有人心头。
即便是章惇,蔡卞等为相者,最开始也是主策,推动者,到了无对手的现在,也是默认者,从未阻止过。
章惇,蔡卞位置不同,不会出手对付一些小辈,可李清臣等人不同。
他们满腔的怨愤,有私有公,为私为公,从未消减。
在章惇等人清算走了吕大防,范纯仁等人大佬的休兵后,是李清臣等人继续推动着各种清算。
其中,包括了挖司马光等人的坟,取消高太后的尊位,废孟皇后等极端行动。
这些,都被赵煦强行压了下去。
可这并没有打击到李清臣等人,他们转头向外,对全天下的‘旧党’进行着清算与报复。
他们这些动作,暗合了朝廷的吏治,倒是没有引起什么动静与阻碍。
可随着苏颂,这位‘旧党’魁首的复出,李清臣内心的怒火再次熊熊而起,已经在盘算怎么与苏颂的咨政院争斗了。
“来人,给刑部来尚书,御史台黄中丞发请帖,晚上来我府上。”忽然间,李清臣向外面喝道。
“是。”有小吏出现在门口,急急应着。尚书不高兴了,他们得小心谨慎。
李清臣出了值房,径直出了大衙。
来之邵与黄履,掌握着刑部与御史台,是章惇的铁杆亲信,是章惇手里两把最锋利的刀!
李清臣坐在马车内,走向太学方向。
他近来特别的忙,里里外外,重要的,还有绍圣元年的这场恩科。
他在马车里,已经抛开苏颂回京这件事,在思考着这次科举。
绍圣元年的恩科,无疑是非常重要,不仅是‘第一次’,还预示着当今在位的时候的科举走向,以及关乎‘绍圣新政’的发展!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的科举,是为‘绍圣新政’选材,储才,将来的朝廷,必将是这一界的进士的!
而参与这次科举的人,同样非常的多。
皇亲国戚,豪门大族,士人寒门,无所不包。
有太多人看到了机会,想要在这一次的恩科上崭露头角,迎来千古难逢的机会!
但等李清臣到了太学,与沈括交谈后,才发现,事情还有另一面。
两个大小主考官,面对面坐着,喝着茶,说着事。
沈括回京之后,一直很忙,这会儿有些头疼的道:“这次的恩科,参与人数不足三千,不到往年的一般。这些是名录上的,真正入考场的,怕是还要少。”
李清臣听着,也明白过来,勾起了苏颂回京的事,神情越发不好。
沈括看着他,道:“抵制这次恩科的,从南到北的越来越多,尤其是江南西路的事,引起了南方士族的剧烈反弹。”
李清臣怒气填胸,冷哼一声,道:“这次不来,以后就不准他们来!”
沈括见李清臣怒的有些莫名,道:“科举,国之大事,不能意气用事。李尚书,下官认为,得想想办法,如果三天后入贡院的人数抬手,朝廷的脸面,怕是无处安放。”
要是科举人数太低,这就说明朝廷‘不得人心,天下唾弃’了。
这种事,朝廷不能允许发生,官家更不能!
李清臣压着怒意,稍稍冷静,道:“没什么可担心的,跌不破三千。最重要的,还是选材。这次恩科的题目,是由大相公亲自会同我等拟定,我们就静静看一看,有哪些人能脱颖而出吧。”
沈括见李清臣没有那么紧张,心里也放松了些,心里转悠着不少人。
这一次的恩科,参与的人很多,既有孟唐这位身份特殊的国舅,也有章惇,蔡卞,李清臣等人的子侄,门生故吏。
当然,还有范,吕,司马,韩等大家族的子弟。
有人抵制,不肯参与;也有人挤破头,想要博得绍圣元年这一次恩科的彩头!
第六百五十八章 中京
李清臣到了太学,与沈括谈起了这次恩科的具体细节。
这一次的恩科,是在贡院举行,贡院四周以及开封城,住进了不知道多少人。
这些人,往往提前半年,甚至是一年,或者直接住在开封城,等着科举时间。
今年的恩科,是特别的,是当今官家亲政后,改元绍圣的第一次科举。
谁都知道,这一届的科举,必然是会是当今朝廷,官家选拔人才的重点,将来位列朝廷的,就是这批人!
第二天,皇家票号。
孟唐在票号里前前后后,进进出出,但谁都看得出,他心思不属,连续出错好多次了。
朱浅珍看在眼里,一直没有说话。
皇家票号的发展越发壮大,虽然主要客户是朝廷,可随着朝廷的‘清吏行动’,高官贵族,豪门大户纷纷将皇家票号当做了避风港,变换着名头,将钱,贵重之物存入皇家票号,以此躲避御史台,刑部的追查,也算是留了东山再起的后路。
皇家票号已经组建了十多个分号,几十个支号,七成是在开封府,其他的分布在三京以及江南。
朱浅珍很忙,也很谨慎。
从他手里进进出出的钱粮,每天都是十分巨大的,从流水上来看,简直堪比国库!
外人将皇家票号当做了赵煦的内库,朱浅珍,其实也是这么看的。
这是官家的内库,我必须仔细稳妥的掌管!
这是朱浅珍的内心。
不多久,一个伙计走入他的值房,低声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