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8 章(1 / 1)

宋煦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然能明白,这是因为章惇容忍了文彦博,这是宫里对章惇的奖赏。

只是,这种‘奖赏’,比文彦博入京来的影响会更大,可以清晰预见,朝野会掀起巨大的反弹!

大宋立国之本就在于‘制衡’,在以往,宰相的权力被分割七零八落,甚至于六部也被再三分割,甚至于,没有一个‘正职’,全部都是权,知这类的代理!

而现在,出现了一个不止是可以任免官吏的宰相,二品以下,先斩后奏,这是多么可怕的权力!

蔡卞跪在地上,瞥了眼章惇,神情不但没有兴奋,反而有些凝重。

章惇一如既往的严肃色,看不出什么其他表情。

陈皮宣读完旨意,上前扶起章惇,笑呵呵的道:“大相公,官家还说了,大相公今后可‘御前不跪’。”

章惇接过圣旨,道:“臣,即刻前往宫里谢恩。”

这是应有之意,陈皮扫了眼其他人,道:“官家说,大宋律应该差不多了,官家想看看。”

蔡卞接话,道:“此事由政事堂,枢密院,六部,御史台,大理寺,国子监,翰林院等联合修著,我待会儿就去催促,命他们整理好,尽速呈送御前。”

陈皮没有再说,笑笑就走了。

陈皮一走,黄履就迫不及待的道:“恭贺大相公,有官家如此信任,何愁大事不成!”

来之邵也跟着道:“大相公,此事须大贺,应当摆宴!”

黄履,来之邵都很会说话,避过了敏感点。

来之邵说的‘大宴’,其实也不是夸耀,而是借机摆平外面因为文彦博复出引起的纷乱。

到底是当朝重臣,眼界还是有的。

蔡卞回过头,看向众人,尤其是章惇手里提着的圣旨,斟酌着道:“有大相公这件事,文彦博复出一事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你们找些人,说一说,让朝野安静一些。”

众人明白蔡卞的意思,苏轼一直沉默着。

朝局的变化太快,令他跟不上。他已经难以预判,文彦博入京,章惇执掌大权后,朝局以及‘新法’会有怎样的发展。

蔡卞又交代几句,众人便离开政事堂,要去安抚沸腾的宫外大小官吏了。

确实如蔡卞等人预料的那样,或者说早已经发生了。

文彦博没人不认识,在朝时间太长了,元祐五年才致仕,离现在不过三年时间。

各部门大部分都是‘新党’把持,他们激烈的反弹,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写弹劾奏本,各部门非议不断,压力不断向上。

稍微冷静的各部门副手,都在尽力安抚,稳住事态,等待他们的一把手回来,探寻真实情况。

工部自然更为热闹,作为‘旧党’唯一盘踞的地方,对于‘旧党’大佬文彦博的复出,欣喜若狂,已经在商量着,怎么迎接,以及各种发展计划了。

等待他们的,除了文彦博复出的消息,还有章惇的‘高升’,执掌大权。

这如同一盆冷水,将本来沸腾的开封城,瞬间浇灭了下去。

在文彦博复出的消息疯狂扩散不多久,章惇‘高升’的消息随之而来,本来高昂的情绪,瞬间又被击垮。

朝野不知道多少人,出现了一种极其别扭,难受,不吐不快又无法吐出来的压抑情绪。

还在路上的王存,很快也接到了消息。

第一个,自然是文彦博复出的消息,他还惊疑不定,盘算着利弊得失的时候,章惇‘高升’的消息接踵而来。

暂停在路边休息的马车边,王存正与周文台对弈,陆续而来的两个消息,令棋桌上出现了诡异的沉默。

周文台是蔡卞的得意门生,对于章惇的高升,有些些许高兴,却又不那么激烈,只是保持微笑。对于文彦博复出,他更是无感,因此一直保持着微笑与王存。

王存盯着棋盘,仿佛在思索着棋局。

文彦博入京,对他来说是祸是福还两说,但他的权力必然不被严重分割。而章惇成了大权独揽的政务总理大臣,这对他以及‘旧党’来说更是极大的不利,或许,这是‘旧党’覆灭的开始!

越是这样想,王存的脸色就越是凝重,眉头快要皱出墨水来。

周文台见着,不动声色的道:“相公,人有远虑,心患丛生,还需顾眼前啊。”

王存抬头看向他,冷哼道:“远虑,近忧,我都有。大相公突然站的这么高,将来可没有什么台阶下来。”

周文台拿起棋子,道:“相公,该落子了。”

王存脸色难堪,却也犯不着与蔡卞的门生计较,拿起棋子,又觉心烦气躁,一把推开棋子,道:“江南西路的事,你们是怎么打算的?是对付我的手段吗?”

周文台收拾棋子,随口的道:“相公,我只是洪州府知府,去了之后,只管治理府州,其他的事情,不归我过问。”

王存瞬间就想到了先一步,已经走的很远的蔡攸,又想起江南西路那些还在牢里的人,脸角绷直,道:“江南西路的巡抚,是何人?”

周文台将棋子放入瓮中,不假思索的道:“会有人兼任。”

王存到底是右相,瞬间就想到了,惊疑道:“你们决意对各路进行合并了?”

大宋的‘路’太多了,一拆再拆,虽然有现实需要,实则更多的还是‘制衡’的缘故。

现在朝廷要合并,那必然要集权,这依旧与大宋的‘制衡’国策冲突,令人不安!

第四百七十三章 第一步

王存忧心忡忡,却也只能继续赶路。

但他没有像以往那样顾着赶路,反而在多处停留,尤其是居然还借口‘道路难行’,改走水路,绕道去了杭州。

周文台对此不闻不问,对他见什么人,谈什么话,也充耳不闻,睁眼不见。

在王存在杭州的理由也很充沛,在给赵煦的奏本上,全是‘安抚人心,遏制流言,宣传教化,皇恩浩荡’之类的言辞。

在王存南下的时候,文彦博也到了汾州。

出现十分奇特的一幕,汾州知府衙门,几乎没有出现一个人迎接,反而是在野的各级官吏,士卒大户,夹道欢迎,大设宴席。

文彦博在范家住了一晚,几乎没见什么人。

但汾州还是彻夜喧嚣,相当热闹。

各种‘承情’的书信、文书、奏本,足足有上百本,堆满小半个马车。

第二天一早,文彦博的马车前行,还有不少人相送,泪雨磅礴,泣不成声。

马车内。

文彦博慢慢的翻着,神情很是平静。

文峰成也在看,不时沉色,拧眉,不时又恍然大悟,若有所思。

文彦博躺在被褥上,目不斜视的道:“看出什么了吗?”

文峰成立马躬身,道:“祖父,峰成看了不少,大致归为三类,第一,求官。第二,事关新法。第三,两者皆有。”

文彦博呵呵一笑,道:“你倒是看得透彻。所谓,天下熙攘,无非利字。他们都是因为‘新法’而被扫落官职,又因为新法,田亩有损,赋税增加。他们找我,求官求财,无非而已。”

文峰成躬着身,作聆听状。

文彦博瞥了他一眼,道:“利字,讲究往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