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5 章(1 / 1)

宋煦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他们要是不支持,那最先倒霉,被拿来杀鸡儆猴的必然是他们!

别说他的相位了,就是工部这个大本营都未必还能保得住!

陈浖倒是不清楚,认真的听着,记着,准备好好干,争取年前登上工部尚书宝座。

御街上,林希与来之邵并肩而行,走向宣德门。

来之邵叹了口气,道:“你说,这样下去,可怎么办……”

林希一脸漠然,见来之邵忧心忡忡的模样,道:“你想说什么?”

来之邵踱着步子,看着皇宫方向,道:“官家给的时间已经最多了,我预感,今天是最后一天了。如果大相公还不肯点头……我听到一些不好的风声,官家主意已定,不会更改,如果大相公不能同意,可能……致仕。”

‘致仕’向来都是好听的说法。

但章惇‘致仕’引发的后果,绝对是山呼海啸,不可想象!

他是‘新党’领袖,事关‘改元新政’,他的离去,必然朝局崩塌,影响整个大宋!

林希漠然的脸色有了一丝凝重,道:“不会发生那种情况。大相公虽然秉性刚直,但分得清轻重,不会发生那种情况。再说了,官家也不允许那种情况发生。现在,就看这件事到底怎么转圜了。”

来之邵不敢大意,道:“官家现在威望蒸笼,必然不会轻易改变。又事关国社安危,大相公不敢轻易答应。两厢僵持,后果难料啊。”

林希刚要说话,忽然一个主事模样的人急匆匆跑过来,一脸急色的在林希耳边低声道:“尚书,苏家刚刚送来文书,说是苏东坡到京了。”

苏轼已经被削籍,按理说进出京城不需要再知会吏部,但他到底有些特殊,还是知会了。

林希神色不动,看向来之邵。

来之邵实际上已经听到了,他当即沉声道:“我让人拿了他!在这种时候进京,居心叵测,立刻解送去西湖!”

林希若有所思,道:“先放着,看看他想干什么。工部尚书空缺,他们是该跳出来了。”

来之邵还是不安心,道:“现在事多繁杂,一个个的跳出来,我总感觉要出事,真的不弹压一下,警告一下吗?”

林希冷哼一声,道:“翻不起浪来。走,先进政事堂,将‘京察’给定下来,改元在即,先做事,再考虑其他。”

来之邵嘴角动了动,摇了摇头,只能叹了口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宋的朝局一片混乱,斗来斗去,没个消停。

章府。

章惇正在吃早餐,看着进门的苏轼,面色不动,更没起身。

苏轼飒然一笑,在章惇对面坐下,道:“不用奇怪,我就是来给你添麻烦的。”

章惇一向的神情严肃,拿起碗,给苏轼盛了一碗稀饭,道:“我熬的。”

苏轼拿起来喝了一口,笑着道:“还是二十年前的味道。”

章惇听着,似乎想起了什么,不由得也笑了。

他们曾经是挚友,一同游学,才华相当,友情源远流长。只不过到了中年,在施政理念上出现不可弥合的分歧,继而越走越远。

而今,两人又不期而遇了。

第四百四十八章 无形

章惇与苏轼之间没有私怨,两人抛开政治,还是有很多可聊的。

苏轼坐在章惇对面,慢条斯理的吃起来。

章惇停住手,打量着苏轼,见他面色从容,潇洒随意,有种出尘之态,道:“你不适合官场。”

苏轼喝了口稀饭,郎然一笑,道:“我不适合,你章子厚就适合?我仕途坎坷,但你能比我好到哪里去?王相公在朝时,你饱受非议;王相公致仕,你处境堪忧;元祐初至官家亲政,你流放岭南七年。就算是现在,你一舒胸中抱负,酣畅淋漓了?”

章惇剑眉一挑,旋即道:“不谈政事。”

苏轼擦了擦嘴,道:“我听说,你们变法派内部,对你不满的声音日益增大,如果官家不再支持你,你能撑多久?”

章惇看着苏轼,忽然有些失笑的摇头。

苏轼也笑,道:“我知道你不是眷恋权位的人,但现在情势如此,你应该想办法全身而退了。”

章惇笑容一直在,拿起馒头,慢条斯理的撕着吃。

苏轼看着他少有的古怪表情,有些认真的道:“你应该知道眼下的情势,你必须要准备好,你应该清楚,如果你猝然致仕,会对朝局,对整个大宋造成多大的影响。”

章惇站起来,在边上的小炉子上的瓷锅里盛了碗热的,道:“你还要不要?”

苏轼看着他的背影,道:“我不是来求官,也不是来逼宫,朝局到了这个地步,你必须要有个妥善交代。”

章惇盛好,又坐回来,喝了一口,道:“谁让你来的?苏相公还是什么人?”

苏轼见他点破,坐直身体,道:“一些忧国忧民的人。但你应该清楚,没人希望我大宋乱套,你再怨恨他们,都不能否认这一点。”

章惇笑容更多,与苏轼对视,道:“你们错了。”

苏轼面色不渝,道:“你到底要说什么?”

章惇面容平静又严肃,道:“你们不了解我,更不了解官家。官家绝对不会允许你们想象的那种情形出现,我也不会,所以,我不会走。”

苏轼沉色,继而就道:“官家矢志强军,你软硬不吃,朝野已风声鹤唳,你打算怎么做?”

章惇吃的很慢,看了眼外面,道:“回去告诉你们那些人,他们不会得逞的。也别想着回来了,如果他们继续见缝插针,四处乱跳,我会让你们后悔的。”

苏轼皱眉,他知道,章惇没有开玩笑,还是问道:“你到底想要怎么做?如果你走,章楶也得走,政事堂,枢密院都走了,朝局怎么办?”

章惇擦了擦嘴,道:“我说了,你们想多了。既然回京了,就留下吧。给他们写信,都老实点。”

苏轼越发看不懂章惇,见他站起来要走,肃色道:“你要做什么?”

章惇没回答,径直出了门。

轿夫已经准备好轿子,护卫都在等着了。

苏轼看着他的背影,不断的拧眉。

‘君臣相争’朝野传的沸沸扬扬,苏轼知道,了解的自然更多,深知其中的凶险。

章惇还没大门,忽然间一个政事堂小吏急匆匆跑过来,道:“大相公,宫里的消息,皇后娘娘要生了。”

章惇与他身后的苏轼几乎脸色齐变。

孟皇后的身份非同一般,错综复杂,她要是生下儿子,那就是嫡长子,几乎是注定未来大宋的君主!

章惇神色微沉,道:“坐我的轿子,一起进宫。”

苏轼肃容点头,跟着章惇进轿子。

这时,消息已经传遍了大宋高层,各相公,尚书等都蜂拥入宫,哪怕王存也暂停行程,赶入皇宫。

仁明殿外。

赵煦背着手站着,一脸的紧绷,双眼都盯着紧闭的房门。

他边上,朱太妃,赵佖,赵似,赵佶,赵幼娥等一大群人围着。

朱太妃比赵煦还紧张,双手紧握在一起,伸着头,四处张望。

门内,孟皇后的痛苦叫声越来越大,撕心裂肺。

赵煦一动不动,内心焦躁不安,恨不能冲进去。

几个小家伙也绷着脸,完全不敢乱动,一声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