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5 章(1 / 1)

宋煦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迎上来。

“你们忙,我们随便看看。”朱浅珍挥手说道。

“诶,好嘞。”工匠应着,打量了赵煦等人一眼,转身进去。

陈皮见赵煦要进去,连忙低声道:“官家,这里太乱了,还是不要进去了。”

“没事。”赵煦笑了声,径直进去,第一眼,就看到了柜台,柜台有三个窗口。非常的高,即便是赵煦也得垫脚,伸着头才能够到。

“柜台改了,起码要有五个,要低,外面摆上凳子让客人坐,要是觉得不安全,窗户结实一点就是,多派侍卫来……”赵煦说道。

实际上,就目前来说,赵煦根本不担心有人来抢劫。十贯二十贯都得几百斤,没有马车之类,真的太难了。但有了马车,在不大的开封城,藏都藏不住。

“是。”朱浅珍连忙应着。

赵煦向里面走,陈皮以及一堆禁卫不安,警惕的跟在后面。

“这里设置一道安全门,易出难进。这里是清点房,账房……”

“钱库,要在地下,尽量的大……”

“关于计数的方法,我会教你们,找一些十五六岁左右的年轻人,不分男女,好好培养……”

“票号要扩张到全国,人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审慎……”

朱浅珍认真的听着,记着,一脸恭谨。

四周忙碌的工匠见着,没有一点奇怪。一眼就看出来,这个穿着看似普通,其实气质特别的年轻人,就是他们雇主的东家。

但他们全都装作没看见,老老实实的做事。

赵煦看着初有模样的票号,心里隐隐激动难抑,若是真的发展起来,作用将不可想象!

朱浅珍站在一旁,见赵煦满脸的憧憬之色,陪着笑说道:“官家,关于票号的名字,小人拟了几个,您听听?”

赵煦看向他,道:“说说看。”

朱浅珍躬着身,又顿了下,道:“万通钱庄,大宋票号,万全钱庄。”

赵煦看着朱浅珍,心里有些想笑。

他在‘军改’上很多称呼,都被许将,章楶给要求改回去了,这朱浅珍,大概也不太喜欢或者不理解票号的意思,用了一个票号,两个钱庄。

‘军改’上,赵煦可以体谅许将,章楶的用心良苦,但涉及票号这件事,赵煦决定坚持己见,道:“皇家票号,就这么定了。”

“皇家票号……”

朱浅珍咀嚼了一下,连忙抬手道:“是,小人记下了。”

有‘皇家’二字,很多事情可以畅通无阻,省去诸多的麻烦!

陈皮悄步来到赵煦身旁,低声道:“苏相公,章相公来了。”

赵煦嗯了一声,看着朱浅珍笑着道:“匾额,朕会请苏相公亲自撰写,你先将这里装修好。”

“是。”朱浅珍躬着身。

赵煦又看了一眼,出了这酒楼,就看到苏颂,章惇已经站在外面了。

两人看着这个地方,表情各异,眼神中似乎都有些疑惑。

赵煦压了压手,阻止他们行礼,道:“走,去国子监,太学看看。”

苏颂与章惇还不清楚赵煦将他们叫出宫来是为了什么,但肯定不是太学这么简单。

两人跟着赵煦,沿着御街向南走。

苏颂是沉默的高手,章惇也不是话多的人,赵煦就更是了,没有事情,他宁愿一个人发呆。

三人各有心事,一路向着太学。

陈皮跟在赵煦身旁,心里有些奇怪,似乎从官家病后醒来,很多事情与人变得不一样了。

一众人很快就来到太学前,只见大门口,一群年轻士子汹涌而去,他们手里拿着各种东西,更有人冲着‘太学’石刻泼粪。

太学里安静一片,大门死死的关着。

赵煦站着,深吸了口气,似乎能闻到那股臭味,皱了皱眉,道:“是因为什么?”

苏颂本已经灰心,不打算再理会政事,听着默默片刻,道:“现在外面各种谣言很是汹涌,传闻政事堂要废除科举,广设书院,太学是最高学府,这惹怒了这些士子。”

赵煦看着那群在砸门的年轻人,眸光趋冷,道:“朕的旨意也没有奏效?”

苏颂躬着身,余光看了眼章惇,没有说话。

章惇盯着那群人,神情严厉,道:“陛下,我看这些人,不全是士子。”

赵煦认真看去,确实发现一些人不一样,行为举止,面相不像读书人,穿的读书人衣服更是不伦不类。

赵煦轻轻点头,道:“吏部拟定的课纲朕看过了,有不少问题,朕会做些修改,明日到垂拱殿再讨论下。章卿家取走了春闱考题?”

章惇侧身向赵煦,语气平静又坚定,道:“陛下,科举重文抑武,与陛下强兵强国之策不合。臣打算,在科举上文武并重,以实现陛下的文治武功。”

苏颂听着,脸角绷了绷,心里轻叹。

祖制,祖法不存,祖宗定下的重文抑武,也要成为过去了。

赵煦笑容越多,有个得力的手下,真的是令人舒心。

书院要建,源头上的科举也要改,只要科举变了,那么天下读书人都得跟着变!

赵煦思索片刻,道:“科举的比重,以文学,算数为主,辅以君子六艺,到了太学,可以类以专精。儒学是国学,但不能成为治国的圭臬。党争以‘学术’为开端,陷入权力旋涡,这样的事情,日后要尽可能的避免。学术是学术,政务是政务。”

‘新旧’党争,一开始,就是学术的争端,王安石,司马光以及苏轼等人,因为学术看法不同,最终体现在了治国方略上。

这场争斗,到现在还在持续。

苏颂默默无声,倒是章惇,双眸灼灼。

通过改革科举,他就能培养出足够支持‘新法’的人,将来一代一代都是‘新法’之下培养出来的,谁还能再将‘新法’反复!

赵煦转头看向章惇,笑着说道:“章卿家这样突然的改,春闱之后,怕是麻烦要不小了。”

章惇表情严厉了几分,道:“臣倒是想看看,他们能闹出什么来!”

赵煦看了眼沉默的苏颂,转向不远处太学前的乱象,道:“这太学第一任院长,就沈括来做。春闱之后,政事堂公布科举改革计划以及广设书院,给国子监增加权限以及预算。也要鼓励地方建学,由北向南,逐步推进……”

等赵煦说完,章惇抬手,道:“臣领旨。”

赵煦刚要说话,忽然看到了一个熟人从太学里出来,用手指了指,道:“那个是,徐幸隆吗?”

徐幸隆,就是在及第茶楼当面与蔡京辩论‘废除科举’的那个应试学子。

苏颂,章惇等人抬头看去,只见徐幸隆从太学里出来,单枪匹马,与外面那帮士子,进行了剧烈的辩论。

但不多久,徐幸隆就猝不及防的被泼了一身的粪,一众人围着他破口大骂。

“我呸!你是读书人吗?朝廷奸佞横出,无恶不作,你居然为他们狡辩!”

“那章惇要废除科举,你不是反对的吗?后来怎么做了缩头乌龟!”

“我看你是为了巴结章惇,做了走狗,他许诺你春闱后什么官了!”

“呸,下贱!一点骨气都没有,简直是我辈的耻辱!”

徐幸隆被泼了一身的粪,脸上都是,根本张不了口,只能青着脸,一声不吭,任由着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