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6 章(1 / 1)

宋煦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对!

到了傍晚,消息传的满天飞,谣言沸沸扬扬,不止是传言要废除科举,甚至于还谣传朝廷要禁绝士子及第、入仕!

在这样的关头,真真假假,半真半假,几乎没人能冷静分辨,以国子监学生领头,外加各地应试的举子,足足上千人,在京城横冲直撞,舆论沸然,掀起了不知道多少事端。

这些年轻人都是大宋未来的希望,人多势众之下,谁人敢轻举妄动?

从开封府到六部三寺以及各部门,甚至于政事堂都不曾有动作,别说弹压了,连劝说都没有。

到了傍晚,眼见朝廷没有一个说法,愤怒的士子将刑部团团包围,试图冲进去,刑部不止关了门,连四处围墙都有人专门盯守,如临大敌。

而此刻的吏部,礼部也好不到哪去,这两部一个管帽子,一个管考试,士子们倒是没有在刑部那边激烈,却更愤慨的要求两位尚书出来解释个清楚。

纵然两部都反对废除科举,但政事堂没有说法之前,他们也不能贸然先开口。

因此,六部三寺在政事堂沉默的时候,他们只得跟着沉默。

这在士子们看来,更像是一种‘默认’,越发的愤怒难当,出格的事情做的是越来越多。

这一夜的开封城,注定难眠。

第二天一早,苏府。

苏家近来有些喜庆,是因为苏轼要被复起了,担任礼部尚书。

苏轼的仕途‘坎坷’二字已经不足以形容,在‘新党’对‘旧党’大肆报复、清洗的大背景下,苏轼这蜀党领袖居然没有被发配詹州,反而更进一步,着实令人惊喜。

不说曾经拜相的苏辙,即便是苏轼,门生故吏,亲旧好友那也是无数,当年‘乌台诗案’一口气被牵累近百人,现在苏轼要复起,高兴的人不知多少。

这高兴还没多久,蔡京要求废除科举的奏本,就被人传了出来。

苏轼这礼部尚书没上任,科举主考官还没影子,科举就要被废除了?

要说外面们士子闹腾,苏家这边更不安宁。

苏家的门生故吏,凡是有牵扯的,几乎都出现了,包括低调很久的驸马都尉王诜都来到了苏府。

已经闭门谢客的苏府,还是不能挡住所有人,有几个从后门进来了。

黄庭坚,王诜。

王诜自从被赵煦廷杖打了一顿后,就老实的多了,不狎妓,不到处掺和朝政,肆意妄言了。

蔡京这道奏本,他知道后,内心焦急如焚,蠢蠢欲动良久,终究还是踏出了府邸。

黄庭坚比苏轼小了八岁,是苏轼门生,但才华却直追苏轼,当然了,苏门四学士,没有哪一个差的。

黄庭坚沉着脸,看着一贯潇洒从容的苏轼这会儿紧皱眉头,愁容满面,道:“先生,章相公那边怎么说?”

章惇与苏轼曾经是至交好友,同游过一段时间,哪怕因为政见不合渐行渐远,但总归面子上还过得去。

苏轼轻轻摇头,道:“章子厚没有见我。”

王诜现在好酒,一大早就提着酒,灌了一口,阴沉着脸冷声道:“章子厚是胆大包天的人,当年太皇太后刚垂帘听政不久,他就敢辱骂,去年还指使人弹劾太皇太后,废除科举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事!”

黄庭坚有些不满王诜现在的放浪形骸,却没理会,心里仔细想了想,道:“先生,这件事,关键还在官家,只要官家不同意,蔡京等人也不能成功。我听说,太妃娘娘,曾经派人来请过先生?”

苏轼看向他,点点头,道:“有过。娘娘是请我教导十三殿下,但我是奔丧回来,朝廷没有打发我走,我也不能直接入宫。”

黄庭坚听着,越发不解了,道:“章子厚到底是什么意思?就这么吊着先生,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即便他对先生有不满,还不至于狭隘到这般吧?”

王诜冷哼一声,道:“还能是什么意思!等着瞧吧,那章子厚一定会将天给翻过来,不信走着瞧!”

就在这时,一个书童模样的青年人走进来,五官白净,双眼清亮,毕恭毕敬的抬起手,声音平和有力的道:“先生,翰林院那边派人来传话,说政事堂那边打算将太学,国子监,翰林院等的权职关系进行重新梳理、规划,以在全国府州县建立书院,负责计划,推行,管理……”

书童话语落下,苏轼,黄庭坚,王诜三人脸色齐变。

政事堂,这是打定主意要废除科举了?

苏轼转瞬神色肃定,沉声道:“仲达,你拿我拜帖,去吏部,我要见林尚书。还有给蔡相公,我要也要见。”

王诜吐了口酒气,看着青年人说道:“高俅,再给我拿一壶酒!”

第两百四十章 诛国贼

在苏轼这边忧心忡忡,准备着四处游说的时候,刑部的日子相当不好过。

一队衙役准备出去买饭,结果被愤怒的士子直接挡了回去。

一个熬了一夜,双眼通红,脸角越发愤怒的年轻人,死死拦着刑部衙役,怒声道:“我们的前程都没了,你们还想吃,吃屎吧你们!”

“没错!我们没了前程,你们也别想活!”

“一群奸贼,饿死活该,为朝廷省粮食!”

“谁敢向前一步,我们就不客气!”

士子们的怒气无处发泄,盯住了这一队三个衙役。有的撸袖子,有的拿砖头,更有拿着烧火棍,锄头等各种奇奇怪怪的‘武器’,‘大战’一触即发。

这三个衙役本来还很生气,甚至有人准备拔刀了,但一见围过来几十个人,还有更多的怒目相视,瞬间怂了,继二连三的退了回去。

刑部衙门内。

不少人透过门缝,或者墙头悄悄的观察着外面,眼见这些人还是不肯退,围的水泄不通,根本出不去,感觉着肚子里的饥肠辘辘,不由得更加满面愁人。

这些士子,是打不得骂不得,要是激起他们的怒火,直接翻墙进来,怕是要出大事情!

蔡京的值房里。

蔡京是一夜没睡,外面的士子随时可能冲进来,他哪里能睡得着,面色不动,心里万分警惕。

两个侍郎、郎中,五个员外郎一样没敢睡,这么大的事情,谁还睡得着?

主簿进来,看着一众大人物双眼猩红,满脸困倦,犹豫了下,还是道:“衙役们试了几次,都没能出去。”

一个员外郎的肚子,极其配合的咕咕响了几声。

其他人表情动了动,没有说话,但目光都看向蔡京。

这件事是蔡京惹出来的,也只有蔡京能解决。

其中一个左侍郎看着身前已经喝吐的茶水,抿了抿干燥的嘴唇,说道:“尚书,您就真的不打算撤回那道奏本吗?”

刑部的困境就是来自于蔡京的那道奏本,只要蔡京肯撤回来,一切都迎刃而解。

蔡京揉了揉疼痛不已的眉心,淡淡的道:“你们先去休息吧,这里有本官盯着。”

众人见蔡京不肯松口,他们昨晚能劝说的都说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