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4 章(1 / 1)

宋煦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事不是章惇暗中指使,蔡京那个墙头草有这样的胆魄吗?

突然,他神色微变,肃色的看向章惇。

章惇明白他的意思直接说道:“官家没有必要绕这个弯子。你们不要胡思乱想,这道奏本是在宫外出现,也不是官家的意思。”

林希面无表情,说道:“如果官家动了这个心思,我会据理力争。只要我一天还是吏部尚书,决然不会同意。”

科举历经千年,是历朝历代,不说唯一,却是最重要的取士之道,天下读书人所仰望,牵扯太重,不是能轻易触碰的。

林希这个吏部尚书这般清晰明了的表明态度,这本身就说了此事的敏感与重大。

章惇看着他,表情越发严厉,好一阵子才说道:“在我见过官家之前,你们要安抚各部门,不得生事。”

林希看着他,漠然的点了点头。

章惇转向黄履。

黄履立马会意说道:“御史台不会出乱子。”

实际上,面临这么大的事情,就像章惇压不住林希等人一样,林希与黄履等人也压不住他们下面的人。

章惇没有多说,转身回转青瓦房。

黄履迟疑着,看向林希道:“我感觉,不像是章相公的意思……”

林希语气果断,道:“不管是谁的想法,事关国稷根本,千年大计,这般贸然动作,实在愚蠢!”

黄履更加果断的点头,朝野本来就纷扰不断,这个时候出现这样的一道奏本,那是火上浇油,注定难以功成。

青瓦房内,蔡卞正指挥着青瓦房的各级官吏,对关于开封府‘试验区’的一系列‘新法’进行重新梳理。开封城场火烧的东西实在太多,想要赶在朝休结束之前重新拟定出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蔡卞看到章惇回来,收住话头,转过身说道:“我刚刚去枢密院见过童贯了,他三缄其口。”

童贯坐镇枢密院,是赵煦的眼睛。

章惇在他的椅子上坐下,脸色严厉,沉吟许久,忽然冷哼一声,说道:“你这个兄长还真是会抓时机!”

现在的大宋朝廷沸沸扬扬,诸多繁杂,蔡京在这个时候上了这样一道奏本,其心思实在是难以说清!

蔡卞与蔡京早已形同陌路,沉默一阵说道:“他并不重要,还要看官家怎么想。”

章惇抬头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你觉得官家会怎么想?”

蔡卞直接摇头,说道:“官家可能会动心,但他向来顾大局,应该不会同意。”

张墩却直接说道:“我拿不准。”

蔡卞神色讶异,章惇与宫里那位官家极其默契,这次居然‘说不准’?

蔡卞看着他,沉吟片刻,说道:“与其在这里胡思乱想,不如去问个明白。”

章惇还在想着火烧开封府的事,一边起身一边说道:“蔡京与刑部不堪大用,开封府的事,还得皇城司来查。”

刑部尚书蔡京是蔡卞兄长,皇城司指挥是蔡卞大侄子。

蔡卞能说什么?

垂拱殿,赵煦已经回来了,喝了口茶,陈皮就在边上低声说道:“官家,小人已经让擎天卫去悄悄的查了。小人估摸着刑部那边可能查不出什么东西来。”

赵煦现在想的还是蔡京的那道奏本,所谓的及第茶楼他倒是没放在心上。

手里抱着茶杯,赵煦心里思索着,慢悠悠的说道:“你说,说废除科举,章相公等人能答应吗?”

陈皮眨了下眼,犹豫着,还是异常小心的说道:“官家,蔡京这对父子,一个都不能轻信。”

赵旭下意识的点了下头,就看到章惇与蔡卞联袂而来。

第两百三十八章 逼宫

章惇与蔡卞进了垂拱殿,看着赵煦,抬手要行礼。

赵煦直接摆手,道:“免了,是为了蔡京的那道奏本?”

蔡卞闻言收手,章惇却坚持行礼:“臣见过官家。”

他的话落下,赵煦的话还在回响。

赵煦看着章惇,继续等他说话。

章惇放下手,稍稍顿了下,道:“是。刚才吏部林尚书将臣拦在路上,质问了臣几句。”

赵煦神色微动,会意的看向蔡卞,道:“蔡卿家,你怎么看?”

蔡卞目露迟疑,道:“官家,臣能否看看那道奏本?”

赵煦嗯了一声,陈皮将那道奏本递给蔡卞。

蔡卞认认真真的看去,脸色逐渐凝固。

蔡京这道奏本,可以说是堂堂正正,看不到任何私心,但‘废除科举’这件事,非同小可,足以伤及大宋国本,在这个敏感时刻提出来,其心思就真的要好好推敲了。

蔡卞看了好一阵子,沉着脸,抬手道:“陛下,臣请驳回这道奏本。”

赵煦不意外,不管是眼前的敏感时刻,还是废除科举本身,都不是一件小事情。

“不驳回。”

赵煦见着章惇与蔡卞,见二人当即要说话,抬了抬手,压住他们,笑着说道:“朕没说立刻要废除科举,但有这件事遮挡着,很多事情我们会顺利起来。”

章惇迅速会意,仿佛没有听到‘立刻’二字,剑眉倒竖,眸光灼灼,心里已经闪电般的盘算了无数事情。

蔡卞也不傻,稍稍沉吟,还是忧心忡忡的道:“官家,这件事任由发酵,臣担心会闹出党锢之祸来。”

赵煦看了眼蔡卞,眼神里的不满一闪而过。

这些人,说话总是引经据典,读书少一点就没办法好好聊天了。

赵煦现在就是,心里一百个疑问:党锢之祸是什么东西?

他从字面上思索了一会儿,还是不明白,不动声色的道:“没那么严重。你们办事朕放心。对了,第一步,就当做没有这回事。朝廷鼓励地方筹建书院,教书育人。第二,朝廷要制订课纲,为贫寒士子提供笔墨纸张,书籍等。还有,命翰林院编纂辞典,刊行天下。”

章惇果断抬手,道:“臣遵旨。政事堂这就召集各部,部署相关事宜。”

赵煦嗯了一声,道:“辞典编好了,先送给朕过目。”赵煦说的一本正经,绝对不会告诉别人,其实是因为他文化课不及格的缘故。

章惇道:“是辞典,就命名为‘元祐辞典’。”

赵煦眉头挑了下,有些意外。这章相公,也会拍马屁?

蔡卞倒是无所觉,这是一种‘惯例’,抬手道:“官家,朝廷里有人举荐苏轼担任礼部尚书,政事堂也比较倾向,请官家定夺。”

赵煦淡淡的道:“先空着。”

章惇明白赵煦的意思,思索一阵,道:“陛下,这件事,青瓦房来做。”

说的,还是用废除科举这件事,遮掩他们变法的行动。春闱还有一个多月,拖着苏轼的任命,朝野必然更加沸腾。

赵煦微笑着点头,有一个默契的下属,确实是舒心。

“苏相公怎么说?”赵煦转而就问起了苏颂。他是‘旧党’的领袖,又是宰相,他的态度也很关键。

章惇眼神闪过厉色,他知道赵煦留下苏颂的目的,但他确实不喜欢苏颂,这位太过顽固,真的要是硬来阻止‘新法’,章惇会束手束脚。

蔡卞接话,道:“苏相公肯定会反对,好在官家……”

他没说完,不言自明。

好在他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