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 章(1 / 1)

宋煦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道:“宗泽以为,朝廷诸公,当有自知之明,陛下心中须应有定意。国稷大事,不应该操持于朋党之手,来来去去,非此即彼,天下大害。”

赵煦拿起筷子,道:“吃了没有,坐下一起吃。”

宗泽出身贫寒,眼见精美食物面不改色,道:“谢官家,小人已吃过。只请官家能有所决断,阻止朝政的来往反复,给百姓喘口气。”

宗泽的意思,也就是反对‘新党’复来就再起‘熙宁变法’。

‘新党’变法,‘旧党’当权一律废除,‘新党’复来,一切复起。

这种翻来覆去的‘全面’行动,对一个国家的折腾不可想象。

后世经常有将北宋亡国的责任定在王安石身上,大部分原因也来至于此。

赵煦吃了一口,慢慢咀嚼,面露思索。

孟美人拿起酒壶,给他倒了杯酒。

一阵子之后,赵煦放下筷子,忽然道:“就像你说的,不能来往反复,对于朝政也是一样,朕刚刚去把苏相公请回了朝。对于新法,朕会审慎决定。馆陶县,你是去不成了。去兵部吧。”

宗泽一怔,旋即明白了,眼前的陛下怕是比他考虑的多,仔细一想也是,眼前的毕竟是皇帝,肯定比他用心。

宗泽虽然三十多了,可就是去年刚刚中第,并没有仕途经验,听着赵煦的话,有些迟疑的道:“陛下,要臣去兵部?”

他刚刚及第,还是个白衣,似乎还不够格让皇帝点将。

赵煦微笑,道:“去兵部,见许尚书,他会知道朕是什么意思。”

周韬在一旁看到艳羡不已,这是官家钦点,兵部肯定重视,这宗泽就要飞黄腾达了!

他忍不住的想要开口,却被赵煦随意一扫又吓的缩回去。

“臣遵旨。”

宗泽迟疑了下,道。他内心更想去地方,不想混在朝廷的党争泥潭里。

赵煦点头,这位好好培养,将来必有大用!

“陈皮,派人带他去。”赵煦道。

陈皮应声,看了眼宗泽向前走。

宗泽再次抬手谢恩,跟着陈皮走了。

赵煦目送宗泽离去,心里暗思,有宗泽去帮许将,兵部以及新军基本稳妥,接下来就是排除干扰,训练出一支强兵了。

‘环庆路那边,还得多关注……’

赵煦的思维持续发散,皇城司才刚刚冒头,还得逐步推动,只是一个打手是远远不够的。

众人见赵煦沉思,没人打扰。倒是一旁的周韬忍耐再三,还是忍耐不住,出声道:“官家,微臣……”

“你去政事堂。”赵煦淡淡道。

周韬大喜,政事堂可比兵部的苦衙门好太多了,当即行大礼,跪地大声道:“微臣谢官家!谢官家!”

赵煦瞥了他一眼,道:“去了之后,秉直行事,若是让朕发现你为非作歹,就将你杖毙在宣德门外。”

周韬吓了一跳,连连磕头,急声道:“官家放心,微臣素来忠肯,一定秉直行事,绝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但凡他们有不法,一定第一时间举告给官家,请官家严惩他们!”

孟美人也皱眉了,这个人着实没皮没脸。

赵煦一摆手。

两个禁卫上前,直接按住周韬,将他向外拖去。

周韬先是大惊,随后又大喊,道:“官家,微臣忠心耿耿,一定会为您看住政事堂的……”

樊楼上下登时被惊动,这里来的非富即贵,听到‘官家’二字都是一片惊疑。

陈皮神情恼怒,恨不得让禁卫揍他一顿。迅速布置,以免有人打扰赵煦。

孟美人等周韬声音消失了,这才看着赵煦轻声道:“官家,这个人就是泼皮无赖,放他到政事堂,会不会出什么乱子?”

赵煦喝了口酒,道:“就是要他去捣乱的,不乱起来,朕怎么插手?”

孟美人抿了抿嘴角,不多言,避讳政事。

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等半个月

赵煦本想在樊楼好好吃顿饭,却也没能安生。

不止是周韬的那一声大喊,他亲自去苏府,加封苏颂的事已经传开,有些人甚至摸到了樊楼。

赵煦只得匆匆回宫。

这时,朝野已经传遍了赵煦亲自前往苏府探病,并加封苏颂的事。

顿时引来无数声音,有震惊有释然有不可置信有不敢相信。

很多人认为,这是赵煦给苏颂‘最后的殊荣’,送他回乡,给章惇腾位置。

也有人猜测,赵煦是真的要挽留苏颂,偏偏这种想法的人居然最少。

因为在绝大部分朝野人士看来,苏颂必须得走了,‘新党’复来,不可能由着一个‘旧党’霸占相位。

开封城本就热闹纷呈,因为赵煦去了一趟苏府,就更加沸腾了,各种谣言此起彼伏,承转起合。

民间的议论声,很快就反应到了朝廷上。

原本就有一大群人在弹劾苏颂,现在更是出了一部分维护。

朝野掀起了漫天的弹劾与申辩的奏本潮。

弹劾以章惇,蔡卞为首的‘新党’,为之申辩的更多。

弹劾以苏颂,二范等为首的‘旧党’,弹劾者多,申辩者少。

青瓦房。

蔡卞没有如外面那样揣测,批复了一道奏本,道:“官家之前就让我们向苏相公多多请益,现在看来,官家是早有预料,事先提点我们了。”

章惇手里拿的是李清臣的奏本,其中对元祐初全面废除‘熙宁新政’进行了大肆批驳,痛斥了司马光等人。

章惇盯着奏本,神情认真,随口回答道:“留下苏颂是对的,至少要缓和眼前的乱局,等我们站稳脚跟,再送苏颂等人去岭南。”

蔡卞眉头皱了下,他不太喜欢这种流放的方式,认为太过‘羞辱’,却也没有反驳,道:“我去三司衙门以及户部了解过了,基本亏空干净,加上朝廷惯常寅吃卯粮,上下人等,都张着嘴,在等夏粮。”

章惇双眸厉色一闪,冷哼道:“这帮人,就是混吃等死!我找时间去见官家,请开内库,缓解燃眉之急,等我们腾出手来,好好收拾一番。”

蔡卞点头,继而若有所指的道:“梳理朝局需要时间,不宜盲动。”

章惇听得明白,合上李清臣的奏本,道:“不是我指使的。不过,是得降降温了,我晚上找几个人谈谈。”

蔡卞嗯了一声,拿起公文继续看。

其实,他们都没有指使什么人弹劾苏颂甚至是吕大防,而是自发的。

这里面,有的人是原本‘新党’的,也有投机的,加上‘旧党’内部的相互倾轧,简直就是一场大乱斗,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分清敌我。

回宫之后,赵煦在垂拱殿,处理章惇,蔡卞二人送过来的奏本,孟美人则去了慈宁殿。

随着章惇等人逐渐掌握政务,赵煦要处理的事情是越来越多,慢慢进入了亲政状态。

到了傍晚,童贯端着一大盘奏本进来,放到赵煦桌子边上,道:“官家,这些都是政事堂那边送来的,全部是弹劾苏相公的。”

赵煦转头看了眼,随手拿起一本。

这是一个中散大夫的奏本,洋洋洒洒,引经据典,主要内容是指责苏颂‘尸位素餐’,坐着位置不干事。

赵煦又看向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