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章(1 / 1)

独圣 易飘零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体都是含蓄矜持的,尽管他们的前辈先贤也有当仁不让的说法,但大多数的文修都不会这么做。遇上问题,只要不是那么紧急的,他们都会彼此谦让一番,而后在由相应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这样谦让看起来很伪善,但对于文修们而言这却是一个必要的“仪式”。当然,这样的“仪式”在某些时候是很费时间的。夏棣不想让自己的时间比别人少,所以他思索了一下,却是清了清喉咙:“我们参与比试的就定为四个人吧。斗对子由朝之和唐河负责;我和静轩负责斗诗,并且和朝之负责斗词;至于幻境演武,则交给唐河和静轩来处理。;至于最后经义,则由我和静轩、朝之三人一起搞定。”

“这可行”听夏棣竟然把唐河也派了上去,李静轩不禁有些膛目结舌的感觉:“唐河可是将军啊。他对文道所知不多啊。”

“正是因为他是将军,所以我才让他上场的。幻境演武是需要打战的说道打战指挥我可不如他呢。”夏棣小声的说道。这是他让唐河上战场的最大理由,毕竟他的水平虽高,可说道战阵之上,他却两眼一黑四肢无力。

为了解决自己在幻境演武之上的弱点,夏棣自然要派上自己最信任的将军上场来解决这件事情了。至于,让唐河这个“大老粗”去参加斗对的比试,那不过是一个走过场罢了。谁让裁判那边要求参与比试的人必须参加至少两个项目呢。虽然派唐河去参加斗对似乎有些浪费名额,可浪费就浪费了吧。五战三胜,只要有三场比试是自己这边赢了便可以解决这一切问题。

这,也是一种战术。

好了,任务分派完毕。心中很有些忐忑不安的唐河和带着一脸自信微笑的贺朝之走向了文斗台那边。他们将在那儿与对面的选手相遇,然后进行一番机智对答。当然,这一场实际上是由贺朝之一人单挑对方两人比试。李静轩清楚的看到他认为对方必然会出现的三人当中已有沈庆岩和那个妖族的重要人物上去了。他们也是笑容满面,显然也不认为自己会输,有其是在看到人族这边还派上了唐河这么一个三大五粗的家伙上台之后,他们脸上的笑容似乎更盛一些。

“这一场斗对的比试不好办哪。或许,我们会输”看着双方都上了文斗台,夏棣脸色微微的凝重起来,他小声的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会输为什么”李静轩闻言,心中微微一惊连忙问出了这个的所有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因为他的对手很强。沈庆岩就不说了,他原来可是我们的乾国的天才,有多少实力大家都清楚;只说那个上去的妖族人朝之不认得他,我却明白他是谁。

火鸦一族的二太子,名为金钰的便是。他可是火鸦一族修文的天才,三十岁启蒙,五十岁作诗。我看过他的一些作品,其水准不再朝之之下。

斗对子拼得是反应力和脑力,表面看上去它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但实际上每一个对子的应答时间只有二十息。在这种情况下,人数的多寡无疑是有一定作用的。对方有两人,而我方实际只能按一人算,这局面明显是对我们不利嘛”

“那我们该怎么办”李静轩连忙又问。他可是在夏棣手下,拜他为师的。此刻看自己一方似乎输定了,他的心情自然也不是太好。

“怎么办凉拌”夏棣的脸色一下之变得坚决起来:“既然这一场我们的赢面不是太大,那我们就争取把另外几场拿下就是。”夏棣说着直接转了个身子,往另一边的方案走去。他一边走,一边告诉李静轩:“斗诗、斗词、斗经这三场都是我们人类最擅长的,我们务必要赢了他们。”

“明白了”李静轩重重的点头。他跟在夏棣的身后走着,不一会便来到了比斗诗文的方案面前。

此时,方案上已经做好了准备。文房四宝全都搁置在了那儿。纸是上好湖州龙皮宣,墨是顶级丽江玄墨,笔是法器级别的九宫星斗笔,砚是与之配套的端州天辰砚。这些都是对文修来说顶好的用具,李静轩只是轻轻瞄了一眼,便估摸这些东西的价值俱不在千金之下。

纸张雪白,墨浓味香,李静轩漫步走到方案之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之后,轻轻的提起尚未沾染墨汁的毛笔来。九宫星斗笔,乃是法器级别的文宝,笔杆由玉石制成,上刻细小的符文云路,入手冰凉,感觉上去倒是很有份量。

李静轩盘腿坐在方案之前,并没有直接开写,而是将毛笔夹在自己的食指中指之间,转圈的把玩起来。他一边把玩,一边思考这自己的事情。

“我究竟该抄那一首诗呢”李静轩沉吟着考虑这个问题。别以为诗人词人都是玩转风花雪月悲春伤秋的,华夏古代战争不少,描写战争的诗词自然也很多,有些诗词的作者本就是武将出身,或是在军中任职,其所做之诗词,自然讲军中之事说得非常透彻,其中也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品。

只是这些作品出色归出色,李静轩却不太可能因为它们的出色而直接照搬过来,因为这里面还存在一个适用与否的问题。

诗是有意境,有情感体现的,而这种情感适不适合现在的自己,却是比这首诗出色与否更重要的事情。

命题很简单,作一手写“兵事”的诗。兵事的内容很广泛,情感也很多样,它可以是悲壮的、也可以是威武的,可以是哀婉的,也可以是悲凉的,它可以用来激励士兵,鼓吹战争的必要性,也可以述说乡愁,讲诉战争的残酷,进而反对战争。

是正,是反,这些都包含在命题之类。

就一般人看来,这似乎非常好做文章的。但李静轩却知道自己必须写出鼓吹兵士,威武雄壮的诗来。因为只有如此,才符合自己眼下的环境和身份。

要知道,眼下正是妖蛮南侵,人族正在保卫家园的时候。这一场战争不是人族发起的,虽然打得很是残酷,但人族却有不得不战的理由。在这种环境下,任何说战争不好,反对战争的言论都是不好的。

正向李静轩前世所听说到的那句话所说的一般:敌未离国土而求和者是为汉奸。这句话是站在汉人的角度上说得。而在今世,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敌未离国土而求和者是为人奸。这是大立场,大是非,是李静轩无论如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