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1 / 1)

科幻纵览 郑军 2000 汉字|5 英文 字 5个月前

桑的《赫尔拉》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作者安布罗斯比尔斯创作的短篇《该死的东西》。

这篇作品的背景是美国的农村,故事里没有科学家和先进仪器,只有农夫,伐木工和检尸官。一个叫摩根的农民酷爱打猎。他发现,自家的猎犬经常对着空无一物之处吠叫。住宅周围经常有奇怪的脚印。综合种种迹象,他认为,可能有一只隐身动物出现在农场周围。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发疯,他邀请好友哈克一起围捕这只隐身兽。最后,摩根在与隐身兽的搏斗中死去。哈克虽然就在近旁,但因为根本看不到隐身兽,误认为摩根是死于极度惊挛。后来,这也就成为对死者死因的官方说法。而他那记载隐身兽猜想的日记则被看成是幻想故事。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四编:灾难(2)

第二章:大气与地质剧变

D二章简介

第一节:臭氧层消失

第二节:冰川来临

第三节:超级地质变动

D二章简介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但她绝不是一位慈母,更不仅仅是为人类架设的舞台。她有自己发展、演变和运行的规律。从她的角度看,人类可能只不过是种代谢产物罢了。

所以,当地球沿着自己的轨迹演变和发展时,往往伤及人类这种细小的寄生者。更何况,有许多灾难本身就是人类行为不当的结果。

本章介绍了地球本身的灾难。臭氧层消失和冰川来临这两种灾难来自大气圈,大洪水来自水圈,超级地质变动则来自地球本体。

第一节:臭氧层消失

臭氧层消失也是全球性的地球环境大变化。一旦臭氧层彻底消失,或者仅仅是在人类文明区域出现空洞,太阳紫外线都会长驱真入,都会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在《天幕坠落》(美国大卫赫尔著)中,臭氧层彻底消失。人类最后设置的关口,防护紫外线的“天幕”也在事故中坠落,剩余的人类被迫生活在地下,争抢着狭小的生活空间。为使儿子能够拥有多一点的供给品,父亲被迫出卖布满文身的皮肤。该文后来被发行量巨大的文摘杂志《读者》选中,成为中国九十年代以来读者最多的科幻作品。《天幕坠落》还被选入中国环保会议作为宣传资料。

美国科幻片《挑战者》也是以臭氧层消失为题材的。在电影中,人类为了抵御阳光,不得不设置电子天幕,结果使人类在黑夜中生活了二十年之久。影片将人类生存环境的脆弱性展示无遗。而这种脆弱本并不是社会大众所熟悉的。

第二节:冰川来临

《第四纪冰川》(日本安部公房著)也是一部灾难题材的科幻小说。一批日本科学家预测到第四纪冰川期即将临近,海洋会吞没整个陆地。他们拐买了许多婴儿,通过基因改造,培育生长有腮而能在海洋里生活的一代新人。

詹姆斯冈恩的《冰中少女》,用诗化的语言描写这一灾难:冰河期来到,每年冰川都向南推移几十公里。人类文明彻底崩溃。剩余的人们都迁到赤道附近。恋家的约翰里德坚守在家乡土地上。冰川来到他家附近,里面裹着一个死去的少女。整篇小说就是描写里德怎么与这个冰中少女作精神上的交流。

泰坦尼克号是冰山制造的最大灾难了。不过,在南极附近,一些体积如小国般的巨大冰山正缓缓地向南美洲靠拢。郑军在《白魔》中,描写了面积如新加坡大小的冰山“白魔”撞击阿根庭里奥加耶戈斯港的故事。

第三节:超级地质变动

科幻作家们还曾经预言了一种鲜为人知的地质灾难--地磁极倒转。中国科幻作家星河的长篇代表作《残缺的磁痕》就是这方面的例子。小说描写到,在过去的亿万年间,地球磁场发生了多次南北大转换,每次大的转换都会使大量生物遭受灭种之灾。不远的将来,地球磁场又将发生变迁,人类在这场灾难中虽不至死亡,但会失去记忆,导致文明的毁灭。

小说里这样描写了地磁大逆转时的景象:所有的行人都躺在了半路,所有的车辆都停在了旅途,所有的灯光都熄灭了,所有的电器都停止工作了,所有的小鸟都不再歌唱,所有的昆虫都不再低吟。

生活在狭窄的岛国,日本人危机意识极强,对灾难也更敏感。1973年,被称为“日本科幻推土机”的小松左京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日本沉没》,轰动日本,发行量高达四百万册。很快又被改编成科幻电影。在小说中,日本海沟出现大量泥团,关东大地震造成二百多万人死亡,富士山也重新暴发。

地质学家田所博士预言了更为可怕的灾难:两年之内,日本列岛将沉入地下。无奈中,日本政府制定了D计划,组织日本人民撤离本土,流亡到世界各地。

虽然南太平洋上的基里巴斯正在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彻底沉没的国家,但要让日本这么个大块头沉入深海,大自然暂时还没有这个能力。小说中描写更多的,是埋藏在日本人内心深处的忧患意识。

《日本沉没》之后,小松左京创作了它的姐妹篇《首都消失》:一股黑云笼罩住东京。不仅电波、空气无法进入,甚至飞机撞上会爆炸,竹竿伸过去也会烧掉。堪称彻底的铜墙铁壁。当然,这么古怪的灾难最后消失得也不明不白。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四编:灾难(3)

第三章:星际灾难

D三章简介

第一节:彗星袭击

第二节:太阳变异

第三节:致命宇宙辐射

第四节:其它宇宙灾难

D三章简介

和今人相比,先民们缺乏许多天文学知识,但却比我们有安全感。无论东西方,宇宙在古人的心目中都非常小,而占据宇宙中心的地球则非常大。再加上神明的保佑。只要人类不“逆天而行”,天空中就不会降下什么灾祸。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宇宙超乎想像的尺度展现在人类面前。生活在小如尘埃的地球上,怎么能不令杞人忧天呢?在科幻作品里,已经有无数种灾难自天而降,打断人类自以为安定的生活了。

彗星袭击是最早,也许是最多被使用的太空灾难题材。太阳变异也会使人类无法立足。致命宇宙辐射更能毁灭人类于无形。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宇宙灾难出现在科幻作家的头脑中。

第一节:彗星袭击

巨大天体撞击地球,一直是科幻作家喜欢的题材。1840年,美国作家爱伦坡创作了《艾洛斯和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