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
第一节:中国文化市场的新生力量
前面说过,是文艺复兴后的科学技术进步与工业革命造就了科幻小说的诞生与繁荣,并在文学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局面,不需要多深的考究功夫,但凡去过西方发达国家,逛过几家外国书店,就会看到,科幻小说在其文学出版中占到了怎样一份巨大的份额。
——阿来,《锋线科幻系列丛书》前言,作家出版社出版
有市场价值的文学品种,首先就要有娱乐价值。科幻文学的娱乐价值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才子余杰曾经写到,不安于平庸、渴望着传奇,乃是人之常情。在越来越平庸的现实生活中,想要亲身体验传奇已不可能。余杰不是科幻爱好者,他的解决方案是:只好到历史中去,寻觅旧年人物的传奇。——余杰《火与冰》479页,作家出版社出版。
有一次,记者问金庸,为什么要创作武侠小说?金大侠说,在武侠小说这种形式里能够展开想象力,因为它离现实比较远。
他们都不是科幻爱好者。所以大概不知道,科幻文学具有同样的魅力。科幻作家吴岩对此作了专门分析:“在未来的时代里,科幻小说的功能中还应具有逃避性,成为一种‘荣耀’的逃避文学,帮助我们逃出由于缺乏科技和人文因素所造成的囚禁肉体和心灵的现实,短暂地窥视身心全部获得自由的未来。”(吴岩《理论与中国科幻的发展》《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论文集》)
二十世纪初,中国就陆续有人创作或翻译科幻文学作品。当然,中国科幻市场真正形成还是七十年代未的事情。在当时百废俱兴的社会背景下,科幻小说成为“科学热”的组成部分。《小灵通漫游未来》曾发行到数百万册,《珊瑚岛上的死光》被搬上银幕,国内先后产生四家科幻期刊和一份专业科幻报纸。据有关人员回忆说,都曾经有几十万的发行量。当然,这和那个时候出版物相对较少有直接关系。但科幻文学能够挤进相对较少的出版物中,取得很大影响,仍然是一个成功。当时,电视剧和广播剧中也出现了大量科幻作品。
这种繁荣本身没有可持续性。更重要的是,从出版到发行,整个文化产业还处在国营体制下。在这种虚假繁荣中,科幻小说也曾经很是兴旺过一阵。但这与九十年代至今的情况缺乏可比性。
中国真正的文学市场,是从九十年代才开始的。一方面,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成为许多种普通读物中的一种。回归正常。另一方面,从写作、出版到发行、最后到零售,各个环节都在逐渐引入市场机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才可以谈科幻文学的市场价值。
虽然读者从总体规模仍然不大,发行码洋不多,但从九十年代以来,科幻文学的市场在中国一直呈现上升势头。在如今的中国出版业,科幻文学是一个小小的“朝阳艺术”,市场潜力巨大。《科幻世界》杂志曾经达到接近四十万册的月发行量。这是主流文学刊物望尘莫及的发行量。
一九九九年,大陆一共有二百七十多种科幻图书出版。加上两本科幻杂志的发行量,总洋码在四千多万元之间。后来每年也保持在一百多种。如今,每年都有二十多部中文原创长篇科幻小说出版。一些出版社,如福建少儿出版社,海洋出版社等,成了科幻出版的专业户。今年,作家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两家顶级的主流文学出版社也加入到科幻出版中来,标志着科幻出版方面的水准大大提高了一步。
如今,科幻图书的发行量下降,而科幻杂志家庭又增添了新品种。一升一降,全国科幻类图书的发行总码洋基本持平,在数千万元左右。相当于全国图书发行总量四百多亿元的千分之一。
不过,真正从这个市场里赚到钱的,除了几家科幻杂志外,科幻图书仍然是个弱项。这与近些年书店虚高,压抑读者有效需求,以及发行体制不灵活有很大关系。科幻出版市场的潜力仍然没有足够的释放。
第二节:科幻市场的开发前景
就目前情况来讲,中国已经形成了有巨大潜力的科幻市场。两个最基本的原因如下。
首先, 社会大众具备了接受幻想类艺术的心理条件。
幻想类艺术不仅包括科幻,还包括武侠、奇幻等等。它们都有超越现实的特点。一个社会对幻想类艺术的接受是有个过程的。大致要经过“拒绝幻想——认可幻想——重视幻想”这三个阶段。对于一个贫困、封闭、发展节奏缓慢的社会来说,人们日常事物的主要内容就是求生存,是怎样学着适应社会。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幻想类艺术肯定会被当作“想入非非”、“不务正业”的事情。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流行的主要是“向后看”的程式化艺术、如传统戏剧、民间说书艺术等。这些艺术记录着一些几百年上千年不变的生存经验。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求新求变意识的艺术消费者可以无数次欣赏同一个作品而不厌倦,并在其中寻求稳定性和安全感。
当一个社会进入“小康”阶段,人们不再终日为温饱发愁,可以拥有消闲时间,开始拥有比较成规模的文化消费时,幻想类艺术也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市场。因为这时人们已经能够欣赏一些没有强烈功利色彩,不需“对号入座”的作品。
而当一个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开始一日千里的高速发展时,幻想类文学,特别是科幻文学便拥有巨大的生存空间。因为这时人们迫切需要把握未来,未来比过去更吸引人们的关注。开拓、进取、改变现实、成了一种社会风尚。而从艺术上把握未来的科幻文学无疑是最适合这种社会需求的艺术形式之一。
中国地域广大,城乡差别和东西、南北差别较大。在大城市、在沿海发达地区、社会整体的艺术接受心理正从“认可幻想”向“重视幻想”过渡。科幻文化在这样的地方应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在农村地区、欠发达和欠开放地区,科幻艺术发展的阻力较大。但总得来看,无论哪一个地区,随着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开放和科学知识的进一步普及,科幻艺术的潜在消费者都是增长的,支持科幻艺术的社会基层动力也在扩大。科幻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朝阳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