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而科学是反人性的,从而也是反人文的。这类观点由来已久。下面这篇文章集中表达了这类观点,所以笔者把它拿到这里,作为本节展开论点的靶子。
幻想的衰退
吴亮
在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中,吸引观众的,其实只是科技,而不是什么幻想。那些个穿越时光隧道、与外星人接触、生物变异和电脑狂人的故事,早就成了老一套。正像所有的警匪片,如果不在汽车飞机枪战爆炸上搞出点新花招,剧情的简陋和主题的陈旧就会暴露无遗。
因而,科学技术仅是一种掩盖手段,它能掩盖人们在幻想能力方面的衰退。电影工厂集中了许多科技人才,他们在实验室和摄影棚里为我们生产科幻电影,他们如同群相互合作的父亲,齐心协力地生下一个叫作“卖座电影”的怪物。
人们的幻想能力确实在衰退,这多半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造成的。一些人天真地说,科学会促进幻想,这真令我们哭笑不得,人类幻想最繁盛的时代早已过去,神话的兴衰史就是见证。
科学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正在粉碎许多原先的美好幻想。那些令人措手不及的新发明引发的负面后果,已经越出了人们一厢情愿的企盼。而且,由于人在道德伦理上有放任,幻想不加节制地差不多成为助长邪恶的力量,它常常幸灾乐祸地模拟种种末世场面,摧毁人们心里的传统信念和日常信念,把他们带向惊悸、无望和虚无。
说到科幻小说,我们总会想起凡尔纳和阿西莫夫。凡尔纳的小说是旅行日记、冒险传闻、地理学、殖民主义和科幻的综合体。而其中的科幻部分,尽管令人惊叹,但绝非是他小说的灵魂。至于阿西莫夫,他除了渊博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给予了我们多少和心灵有关的幻想?他写了几百本书,不过只能算是科普读物。
科学由幻想来推动,可是科学反过来总要窒息幻想。在文学的幻想中,摆脱科学的宰制十分重要。我不认为未来的文学会是科幻文学,如果那样,文学就将终结了。雷诺阿有一段话我非常赞同,他说,伽利略发现地球是圆的,可大家并不按照这个理论去生活。以前人们都认为大地是块平板,但他们照样造出了狮身人面像和维纳斯。
上海《新民晚报》,1997、5、5
与许多关于科幻作品的直观批判相比,这篇文章算是有独特见解的。其实,科幻界一直有“科学会促进想象力”这个观点,但笔者见过许多支持这一观点的文字,除了韩松在《想象力宣言》一书中写下的一些,以及刘慈欣的个别文章外,其它的竟然都没有论据,仅仅是口号。没有论据支持的论点,说它“天真”当然完全正确!
但是,由一两个简单论据来说明“人们的幻想能力确实在衰退,这多半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造成的。”,显然操之过急了。单就上面那些论据而言,笔者也都能够为它们找到另外的原因:好莱坞科幻电影非常俗套:是的!但那与科学技术无关。好莱坞科幻电影往往是大成本的商业片,制片人都是小心翼翼地选择中庸的题材,以“改良主义”的态度一点点加工过时的东西,并且删除大量真正科学的成分。因为它们难以在银幕上表达。如果我们去读那些电影的文学原著,或者找到那些大片的小片祖先,会发现其中科学与文学结合得相当好。
凡尔纳和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确实艺术成份单薄了一些,比较粗糙。笔者不知道吴亮在科幻小说方面的视野有多大,因为以文笔而言,这两个人在科幻作家中是比较典型的粗糙。前者的文笔粗糙,出版商要付很大责任。后者则是自己明确声明过不在意文风问题。而科幻作家里也有许多文笔优美的大师,却没有被提到。
让我们再看看另外两个论据吧。如果要把科学技术以“损害想象力罪”告上法庭,它们似乎更能打动“陪审团”: 伽利略发现地球是圆的,可大家并不按照这个理论去生活。以前人们都认为大地是块平板,但他们照样造出了狮身人面像和维纳斯。但是,无论是雷诺阿先生还是本文的作者,都在享受着地质学、现代通讯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成果,完全不接触这些技术的人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多。而如果没有“地球是球体”这个基本概念,这些现代科学和技术都是无法立足的。雷诺阿和吴亮之所以能够自豪地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并不懂得当今地质学、通讯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ABC,这也是许多今天的人文知识分子有“勇气”蔑视科学技术的原因:他们并不知道那些基础科学是通过怎样复杂的过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至于用传统神话的终结来证明科学技术压抑了想象力,这种观点就是在科幻作者中也听得到。但是持这种观点的人,恰恰是对传统神话并不在行的。他们不知道,先人们创作那些神话的心理基础并不是幻想,而是现实思维,是先人们对他们艰苦生活环境的记录、探索和理解,其中的许多内容正是近代科学的前身和萌芽!神话学家经常会在两个相隔万里,时间相差千年的古代民族中发现极为类似的神话。这中间没有谁抄袭谁的问题,完全是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类似的自然环境。就是现在我们到了中国大陆比较落后的地区,还会听当地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们讲起一些稀奇古怪的传说。如果你和他们讲,这些传闻没有科学道理,不可能存在,他们是会用白眼看你的。如果你对一位基督教徒说,《圣经》是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他会怎么回答你呢?你破坏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传统神话和今天的《哈里波特》等作品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的作者并不是有意地制造“幻想”。而今天的人们之所以把它们称作“神话”,正是因为潜移默化的科学教育使我们知道它们的内容并不真实。正是在神话和英雄史诗成为传统之后,文学家和艺术家们才开始自觉地使用想象力来创造作品。对于这些作品,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知道它们的内容并非现实,但仍然能够创作和欣赏。真正意义上的幻想文学史只有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