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模糊的镜头。等等。
二是道德难题。比如拍“床上戏”,男女演员往往只是裸露到肩膀作动作,但观众会假定他们是在作爱。其它涉及裸体的镜头,也都遮遮掩掩。或者穿着肉色的内衣。而观众会假定片中的人物真裸体。
三是艺术需要。在某些情节上,编导不愿意太过于直白,需要“留白”,让观众自己回味。
以上三种假定性中,艺术需要形成的假定性,永远会存在于电影中。道德难题带来的假定性不属于艺术问题。唯有技术问题带来的假定性,影响着影片的真实性,事实上削弱着电影的欣赏价值。因为只要一假,观众就会在瞬间脱戏,脑子里在想,这东西怎么拍的?
观众虽然可以接受这些假定性,但也总希望看到“真镜头”,看到实景,全景。而特技技术的发展,正好突破了这些假定性。在特技不发达的早期,大量假定性镜头出现在电影里,破坏了电影的连续性。比如在1952年的《星际战争》中,导演便无法让演员和外星飞船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只好让镜头在两者间不停切换。
随着特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动画的进步。观众已经能够在电脑银幕上看到任何一种连续、完整的镜头。只要它不冲破道德界限,并且也属于叙述的需要。
第三节:科幻片中的蓝幕摄影
2004年,世界电影史是第一部完全由蓝幕摄影拍摄的电影出现了,它就是科幻片《天空上校和明日世界》。这部电影将蓝幕摄影这个历史悠久的特技技术发展到了极端。
蓝幕摄影出现得很早。在科幻片中,在电脑动画出现前,普遍用来制造大场面。1952年的《星际战争》里便有大量的蓝幕摄影,表现外星飞船对人类城市的轰炸。在《第三类接触》中,蓝幕摄影为我们制作了巨型宇宙飞船的画面。《银翼杀手》为了表现未来时代,将蓝幕摄影发展到了新高度。
尽管电脑动画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蓝幕摄影,使它显得古老、原始。但我们仍不能说,蓝幕摄影就完全退出了科幻片。它还有极大的潜力可挖。
第四节:科幻片中的机械模型
早在梅里爱时代,这位最早的科幻片导演就用模型制造了片子里的月球生命、南极巨人。以《金刚》为代表,大量怪兽片都要使用模型。这在《侏罗纪公园》中达到了极致。那只霸王龙就是高科技的结晶。
除了怪兽外,外星人也普遍使用模型来表现。以《异形》、《异种》为代表。不过,模型制作最大的难度,是它们的动作速度不够快捷。这一技术也受到电脑动画的威胁。
第六卷:科幻与科学 第一章:科学的根基与科幻的根基(1)
第一章:科学的根基与科幻的根基本卷正文
第一节:什么是科学哲学
第二节:“怯魅的过程”与科幻的诞生
第三节:演绎思维与科幻创作
第四节:“正确”与“科学”
第五节:奇迹与“解构”
第六节:自然科学的“霸权”
第一节:什么是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里,哲学是包罗万象的知识部门,原始科学就包含在这中间。一些哲学家在对自然的研究过程中,也建立了研究客观世界的方法论。比如,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就对科学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到了近代,培根的归纳法和笛卡尔的演绎法更成为科学哲学的重要思想源头。另一方面,科学家在遇到方法论问题时,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成为科学哲学的又一源头。
现代科学哲学的形成可以溯源到赫尔1833年出版的《自然科学研究序论》,早期的重要人物有W休厄尔,JS密尔等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E马赫、K毕尔生、J彭加莱等都在各自的著作中阐述了科学哲学的观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B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人所开创的逻辑实证主义运动,促进了科学哲学的蓬勃兴起。四十年代后,科学哲学在反对和批评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有关科学活动的研究获得了惊人的发展。代表人物有H赖兴巴赫,K波普尔,W奎因,N汉森,TS库恩,P费耶阿本德、I拉卡托斯、S图尔明,D、夏皮尔。在中国,科学哲学曾经被称为“自然辩证法”,以科学哲学这个名词与世界接轨,是晚近才形成的
有趣的是,科学哲学越是发展,其视野越是开阔,和科幻文学的联系就越密切。我看后现代哲学的书,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象在看一本科幻小说!在这些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无数的科幻题材!舒东,《以科学哲学引导科幻创作》《科普研究》2000、5期
科幻文学能够从科学哲学中吸取什么营养?最早讨论这个问题的是安徽作者舒东。他在天津南开大学读建筑学博士期间,曾经创作过《以科学哲学引导科幻创作》一文,发表在《科普研究》2000年五期上。该文介绍了西方科学哲学的若干代表流派,如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库恩的范式理论、费耶阿本德的理论,等等,并且尝试着分析它们与科幻文学的关系。可以说是这一课题的有益尝试。作者将科学哲学与科幻创作间的关系总结为四个方面:
“1、科学幻想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必须以现有的科学成果为基础。这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科学的本质。
2、科学幻想必须具有符合一定逻辑的思维开拓精神。科学哲学不仅自始至终鼓励科学思维的创新和进步,也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科学逻辑思维方法。
3、科学发展和科学进步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科学幻想在涉及科学的某个具体历史阶段的具体形态时不可能摆脱这些基本的逻辑。
4、科学哲学并非强加于人们的思想信念。每一个科学作者都有自由选择自己喜好的科学观的权力。但是,一旦你已经选择了一种哲学观,切忌因理论的内在逻辑错误而导致自相矛盾。” 舒东,《以科学哲学引导科幻创作》《科普研究》2000、5期
笔者在创作本文之前,能够找到的惟一同类题材文章也只有这篇。可以说,舒东在此进行了最早的探索。
另外,一些科学哲学工作者在其研究领域内,也讨论到科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