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种种冒险。后来,有许多科幻电影电视都翻用了这个构思。实际上,这个梦想——自由出入无人之境——向来存在于许多青少年的脑子里。
1931年,法国艺术电影公司拍摄了《世界末日》。这是以后无数部描写彗星撞地球的电影的开山之作。影片中,独裁者利用人们对“世界末日”的恐慌上台。这在法西斯威胁迫近的时代被容易被观众理解。
1965年,法国当代帕西和肖缅电影工作室拍摄了《勒梅科普历险记》。这是一部星际背景的科幻片。主人公制服超级计算机的武器令人捧腹:输入无逻辑的诗歌!
与美国科幻电影相比,法国科幻电影基本都是小制作。由于付不起大成本,法国科幻电影便以创意见长。这突出体现在《死亡游戏》中(又译《危险的奖赏》)。这部影片制作于1983年,由法国布伦特沃克,斯旺尼、托普电视一台和南斯拉夫的阿瓦拉影片公司联合制作。《死亡游戏》虚构了某电视台一个“真人秀”节目。这个恐怖的节目以杀人和突围为内容,并向全社会直播。传媒界反人性的倾向被夸张地渲染出来。1987年,这部电影被“美国兰克和勇敢世界影片公司”翻拍成大片《奔跑的人》。其实,这两部电影都在中国公演过。但前者给中国观众留下的印象更深,而那部由施瓦辛格主演的美国大片反倒没有多少影响。
1986年,蓝海豚海豹影片公司、和高蒙影片公司合作,拍摄了科幻片《神风》,又译《电视杀手》。该片也曾经在中国公演过。在这部电影里,一个生活无聊而又极端讨厌电视的发明家在自己的家中制造了一台电磁波发射装置,可以通过电波将拥有杀伤力的信号反射回电视台。杀死直播节目中出现的人。凶手以此取乐。而当他的阴谋被发现时,军方却夺走了该装置,准备用作战争武器。
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五章:世界各国科幻电影(3)
第三节:日本科幻电影
二战之前,日本没有成熟的电影业,更没有拍摄过科幻片。日本最早的原创科幻片,就是大名鼎鼎的“哥斯拉”。这个巨怪在1954年被东宝和恩伯塞影片公司制作出来。哥斯拉是高达一百米的巨型恐龙。在地下沉睡了千万年,被一枚核弹的爆炸惊醒,在东京横冲直撞。《哥斯拉》电影一共拍摄了十几集。后来被好莱坞购买改编权,制作了美国版,并从此走向世界。
在《哥斯拉》之后,日本电影人拍摄了一大批怪兽片,成为日本科幻片的传统。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1961年东宝电影公司的《飞蛾》、1966年的《照相机》(主角是巨型乌龟),等等。这些电影和《哥斯拉》系列一起,形成了日本风格的怪兽片。不过,严格来说,这类怪兽片只能说是科幻电影的入门之作。
当然,日本也制作了其它题材的科幻电影。1957年,东宝和米高梅合作,拍摄了《地球防卫力量》。外星人来到地球,并秘密与日本妇女通婚。1981年,东宝电影公司制作了《时间误差》。这是日本版的时间旅行故事。影片里,一班日本士兵穿越时空,来到十六世纪的幕府武士时代。
1973年,东宝电影公司将小松左京的经典《日本沉没》搬上银幕,大获成功。电影忠诚于原作,在渲染民族危机时没有过多的民族主义情绪。迄今为止,这仍是日本最成功的科幻片。该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原创把科幻艺术的规律吃得很透彻,故事完整,科幻构思系统。并且拥有大量的视觉元素。不久,日本又改编了小松左京的《首都消失》,描写日本首都东京被连电波都无法穿透的浓雾锁闭,日本科学家寻求解救办法的故事。这部片子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色彩均不及《日本沉没》。
1997年,佐藤纯弥导演了科幻片《北京猿人》。香港女影星王祖贤出演片中的中国女情报人员。这部电影讲的是,二战时期,日本军方将北京猿人头骨化石盗运回去。到了二十一世纪,日本科学家将化石中提取的DNA残片送上太空,希望借宇宙幅射的力量使它们恢复活力。结果,飞船坠毁在荒岛上,三个猿人诞生,被日本科学家秘密保护下来。中国情报人员潜入日本,试图将猿人夺回大陆。影片的科学线索有些荒诞离奇。但主题思想还不错。最后,中日双方约定不再追踪猿人,而是将它们和一只复活的猛犸象一起放归大自然。因为那是猿人们真正的家园。
日本导演北野武主持的《大逃杀》,则是社会题材科幻电影的典型。在影片里,未来的日本经济崩溃,由某个独裁政府统治。他们将青少年送入荒岛,让孩子们互相残杀,最后活下来的人才能离开。影片将暴力和血腥强调与十几岁的青春少年结合在一起,令人毛骨怵然。
最近,日本科幻片在技术上已经能够与好莱坞科幻片并户。如新版《哥斯拉》,星际旅行式的《拯救宇宙》,以及灾难片《天咒》,技术水平都很出色。不过,这些电影的艺术色彩以及思想内涵都很有问题。在新版《哥斯拉》中,再次袭击日本的哥斯拉被描述成“太平洋战争外国死难者脑电波凝聚而成”,抗击它的则是日本神话中的“护国神兽”这不仅是借用科学词汇的胡说八道,在思想上更有典型的右翼倾向。
《再造人卡幸》也是日本一部达到好莱坞大片标准的科幻巨片,改编自七十年代的卡通剧集。未来时代里,“亚洲联盟”击败“欧罗巴”,占领“勒几亚”。科学家东博士研究用人体细胞再造肢体的技术。结果天降奇石,将那些单独的肢体组合成人类。实验室外面的警卫对这些新人进行大屠杀。四名“新造人类”脱逃,在一处深山里建造基地,向人类复仇。东的儿子铁也在镇压叛乱的战争中死去,又被父亲复活,与“新造人类”进行战斗。
影片场面浩大。结尾处“新造人类”的机器士兵和“亚洲联盟军团”作战场面,完全可以和《星战前传——克隆人出击》的战争场面相比。影片营造了一种“蒸汽朋克”式的技术氛围:锈迹斑斑的钢铁机械、粗笨的坦克、十九世纪科幻小说中的直升机。同时,一些画面还有日本艺术特有的纤柔之美。而由于它改编自卡通剧,在人物造形和动作设计方面,保持着一些卡通风格。不过,由于过于追求电影语言的细腻表达,在叙述方面有些不清楚。
在这部影片里,日本电影人注重“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