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2 章(1 / 1)

科幻纵览 郑军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5个月前

感都只能放到抽屉里。不唯中国如此。

另一方面,这也是影视工业国际分工的结果。尤其是最近二十年,各国纷纷拆掉意识形态壁垒,导致影视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对于类型片来说,各国优势自然不同。象印度的歌舞片、中国的武侠片、日本的卡通片,都是各国的优势片种。科幻片就是美国的优势片种。

本卷二、三两章,主要介绍美国科幻片形成如此优势的历程。二战以前的美国科幻片归于早期美国科幻电影。到了二战以后,美国科幻片逐渐形成体系与规模

第一节:早期美国科幻电影

二战以前,科幻片便在美国大量涌现。不过,那时候的美国科幻片和今天的香港科幻片差不多,都是只拥有某些科幻元素的电影。本质上是恐怖片或者悬念片。

当时,电影特技手段贫乏。仅有化妆术比较成熟。于是,象《隐身人》《弗兰肯斯坦》、《化身博士》等原创便被反复改编。因为它们都可以靠化妆来讲述基本的科幻构思。而且,这些十九世纪的小说也给了美国电影人以艺术上的基础。当时,电影仍然没有摆脱小说和戏剧绝定性的影响。

与此同时,新一代美国本土科幻作家已经产生。但是,象阿西莫夫、海因来因、范沃格特这些人,都还只在科幻的小圈子里有影响。科幻史上著名的“黄金时代”便在未被好莱坞所认识的情况下发展起来。可以说,科幻小说被搬上银幕,平均起来总要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差距。比如,这几年里,菲利普迪克的原作被大量搬上银幕,而他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去世了。(这种不同步和今天中国科幻圈的情况十分相似。中国科幻作家已经完成了不少佳作。但中国影视界要认识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恐怕还要一段时间才行。)

《金刚》是美国科幻原创上不多的成功例子。白人世界知道有大猩猩这种动物存在,还是这几百年的事。这种臂力巨大,与人逼似的动物,给了恐怖电影极好的灵感。那时候,好莱坞拍摄了许多大猩猩袭击城市的电影。而《金刚》把大猩猩放大到几层楼高,显然远远超越了生物学现实。“金刚”在帝国大厦顶端与双翼飞机格斗的场面,成了科幻电影的经典画面。

有一则信息可以作为花絮录于此节。当时,身为演员的里根曾经主演过一部科幻片,名叫《空中奇案》。片中,美国人发明了“惰情发射器”,可以放射某种射线,令敌方的远程武器失效。外国间谍图谋盗窃,被里根主演的美国特工阻止。这是一部由二流演员主演的二流电影,资料已很难收集。(资料来源,《经济观察报》2004、6、14、55版)

第二节:形成体系与规模

二战以后,科幻电影开始复苏。大量科幻经典的再拍摄成了其中一个重要力量。这其中,完成于1953年的《星际战争》成为影响最大的一部。这部影片改编于威尔斯的《两个星球的战争》,除了将背景由英国改为美国外,也根据将近半个世纪的科技发展改变或添加了一些内容。不过情节整体上延续了原来的故事。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幻电影发展到今天,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漫长过程。以今天的眼光看,它的叙述手法已经很幼稚了。特别是影片开始时,用了很大一段内容介绍太阳系各行星的自然状况,试图说明为什么火星人最后选择地球作为入侵目标,这种科普式的情节已经完全不存在于今天的科幻电影里了。

《星际战争》除了赢得大量观众外,还创下一个纪录:第一次有科幻片的身影进入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尽管只是一个边缘的“最佳剪辑奖”。

1960年,导演奇才库布里克将黑色幽默带入科幻电影中,拍摄了名片《奇爱博士》。这部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苏联在军备竞赛中消耗大量资金,支持不住。于是研究了终极武器“X”。这种武器一旦遇到美国的核袭击,便会自动爆炸,将放射性尘埃散布于整个地球达九十三年。苏联准备在某次党代会上向全世界公布这种武器,以取得威慑效果。恰逢此时,美国某空军司令杰克里帕因为自己性功能不良,怀疑苏联在美国的饮水系统里投了毒,遂自作主张,派几十架轰炸机对苏联进行核袭击。为了防止美国总统干预,还切断了空军基地与外界的联系。

美国总统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办法。特吉德桑将军力主将错就错,干脆彻底毁灭苏联。总统出于责任感,还是接通了美苏热线,通知苏方进行防御。结果,大部分轰炸机被成功召回,四架被苏联击落。而由康格少将带领的一架轰炸机误打误撞,越过重重防线,把核弹投了下去。

至于电影名称中的“奇爱博士”,在影片中并没有多少戏,但却是画龙点睛之人。他是德国纳粹党的忠实信徒,但又是专业科学家,所以在战后被美国网罗。X武器正是他的构想,后被苏联人盗走并开发出来。

库布里克在这部影片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用时髦的词汇讲就是“无厘头”。只不过,大耍无厘头的不是周星驰出演的那类底层小人物,而是将军、大使、政客,以及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其舞台也不是陋街窄巷,而是总统官坻,空军基地。这种反差突出地反映了政治的疯狂和无理性。

在随后拍摄的《发条桔子》里,现代派荒诞离奇的表现手法和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结合在一起,展示了社会生活的虚无和恐怖。这是一部几乎完全没有特技的科幻电影,它能够在电影史上占住脚,依靠的是深刻的思想内涵。

1968年,环球公司拍摄的《巨人,福宾项目》,也是一部反映冷战阴影的科幻片。美国军方由福宾博士带头,研制了巨型计算机“巨人”。片子里的巨型机是晶体管计算机,所以是名副其实的“巨人”:足足要摆一条街那么长。“巨人”启动后,可以控制美国的战略核武器发射,并自行判断。为了防止苏联破坏,研制者花费十一年精力,使它刀枪不入,甚至在掩体外用氢弹轰炸也不能摧毁。

“巨人”启动后,立刻在网络里找到了苏联的同类计算机“守护神”。两者联手向人类挑战。福宾成为人质,被迫为这个计算机联合体研制新的外设。最后,联合体向人类宣布,既然它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