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0 章(1 / 1)

科幻纵览 郑军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巧时,自然会把这种“先天”的叙述习惯带进来。

第二种是“作者观察”的叙事观点,叙事者不参与到情节中去,并且只写他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这样写出的故事近似白描。但叙事者不能写不可能旁观到的东西,比如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密室里无第三者的会谈等等。由于这种叙事观点突出了一种冷峻的客观性,许多科幻作者喜欢使用它。一些特定的题材也适合使用这种叙事观点。比如台湾科幻作者叶言都的《高卡档案》,完全用一份机密档案来叙述故事,而档案的视角就是一个纯客观的观察者的视角。

第三种是“作者全知”的叙事观点。在这里,作者象上帝一样天上地下无所不知,既能写客观存在的东西,又能写一个人的主观世界,还能同时写不同时空中发生的事情。用作者全知的视角去写,可以突破时空障碍,最大限度地方便叙述。象大部分主流文学作品一样,大部分科幻小说也使用作者全知的叙事观点。不过,它的最大问题便是可信性不足。如果作者功力不够,细节上处理不好的话,读者很容易觉察出情节的编造痕迹。

短篇作品限于篇幅,一般只使用一种叙事观点。长篇作品则可以使用多种叙事观点。比如写一个人进入他人的梦境,进入虚拟的网络世界等,既可以用旁观者的角度写他的外在举动,又可以换成参与角度,写他本人在他人梦境或虚拟世界中的体验。叙事观点的变换不仅可以方便情节叙述,而且可以使读者保持阅读兴趣,老是用一种眼光看事情是很疲劳的。

第四卷:科幻的艺术规律 第八章:传统文学技巧的应用(2)

第二节:小说结构

小说结构问题,讲是如何处理作品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使篇章之间轻重配置得当,达到布局的和谐、匀称、统一。具体来说,主要是指情节发展的方式。国内科幻作者对小说结构不太重视,主要是因为大家还处在以短篇小说为主的“初级阶段”。由于篇幅的限制,结构问题还不太重要,甚至允许作者想到哪写到哪。对于中篇和长篇来说,结构上的考虑就是作者必不可少的。

小说结构有以下主要类型:

一,单线式结构,就是俗称“一条路跑到黑”的结构,小说的情节按一个线索,一个方向发展下去,直到故事结束。许多短篇小说都是这样创作的。单线式结构很容易掌握,也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但是如果篇幅很长的作品也使用这样的结构,就显得枯燥了,而且这种结构缺乏变化,缺乏表现力。比如,香港黄易的长篇科幻小说《寻秦记》,长达两百万字,竟然只有主人公项少龙一条线索。读者读到后面几卷时就会感到相当乏味。

单线式结构中的线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物,或者事。颇需注意的是,在科幻小说中,以物和事,特别是具有神奇色彩的物或事为线索的情况要远远多过以人为线索的情况,比如,某个超现实神秘事件从出现到解谜,通常就是一篇科幻小说的全部内容。这也是科幻小说的重要特征。

二,复线式结构,即以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交插表现形成的结构。复线式又分平行复线、主次复线、明暗复线等情况。村上春树的科幻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平行复线的典型。“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两个线索一直平行出现,直到小说结尾处才合为一体。王晋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间上主次复线的典型。围绕主人公皇埔林展开的故事是主线,其余是复线。刘慈欣的《地火》是时间上主次复线的典型。刘欣主持的地下煤制气实验是主线。一百多年后一个初中生体验前辈采矿生涯的内容是副线。而他在《乡村教师》里,更是运用复线式结构的佳作。一方面是极端落后的乡村学校环境,一方面是先进得无法理喻的银河系“碳基智慧生命”和“硅基智慧生命”的大战。两条线索最后交汇到一处,取得一种奇特的美学效果。金凯利主演的科幻片《楚门的世界》则是明暗副线的典型。主人公被制片人操纵的生活是明线,制片人的活动是暗线。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围绕着主人公的明线,直到内容过了一半才进入另一条线索,揭开谜底。

三,散文式结构。这种结构打破了情节核心,以作者希望创造的某种意境、氛围、情感为结构中心。比如克拉克的名著《地球凌日》,就是宇航员临死前的乐观主义精神为结构中心。国内作品采用散文式结构的有刘维佳的《黑太阳升起来》、凌晨的《燃烧的星球》,以及天津作者张卓的短篇科幻小说等。散文式结构较易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不过,由于没有情节线索,读起来不太有趣,散文式结构的小说是那种提供给知音细细品味的作品。

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辐射式结构。在这种结构里,情节从一点发散开,向不同的方向辐射。王晋康的《解读生命》也运用了这种结构。在这篇小说里,外星人来到地球,并且在与人类的冲突中被杀死。然而它们那种奇怪的死法最终没有得到解释。父子两代科幻作者就根据这种死亡现象,虚构出不同的致死理由。在这里,小说从外星人死亡这个事件开始辐射出去,引出了不同的线索。与其它结构方式相比。辐射式结构过于复杂,带有文体实验的特点,需要读者有较高的欣赏能力。所以适用范围也小。

更有一些表面上凌乱不堪的结构方式,却正符合作品本身的主题。比如,赛伯朋克流派的开山之作《神经漫游者》被译成中文后,许多读者,甚至有的编辑在和我交流时,表示无法接受那种天上地下的随意式结构。但作者运用这样的结构方式,正是为了表现网络世界里人们支离破碎的生活特点。

上面这些结构方式,主要谈了小说的主干部分。小说的开始和结尾也是作者必须要注意的。开篇部分决定了一篇小说是否吸引人,在读者缺乏时间和耐心的今天,开篇部分不吸引人,小说就失败了一半。甚至可以这样说,三五个自然段里不能让读者喜欢的作品就是失败的作品。而结尾则决定这篇小说能给人留下什么回味,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