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心智上已经和成年人无疑。但他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必须隐瞒这一点。躲在天真烂漫的外表下向成人世界攻击。悬念和表演便可以表达片中的全部科幻构思
四、十部科幻巨片原创素材
拍摄“科幻小片”既有艺术价值,也有商业价值。但笔者仍旧希望,中国影视界能够制作科幻巨片。原因何在?
首先,“巨片”和“小片”在科幻艺术规律方面有不同的价值。前面谈过,科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通过人物和情节展示环境。而非象主流文学那样,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也就是说,科幻的读者和观众主要欣赏那个舞台,而不是演员。在科幻电影中,巨片更能够体现这类特色的,因为只有巨片才能全方位地展示一个与今时今处完全相异的世界。
在“小片的魅力”一节里,笔者介绍了许多小成本科幻片。它们大多是在现实背景下展示一个幻想的故事。象《THX1138》和《杀人狂潮》那样主要展示幻想环境的“科幻小片”不能说没有,但成功极为困难。从经济角度讲,不用制作幻想环境,这也是科幻小片成本低廉的重要原因。
而在科幻影视的美学基础中,笔者也用一节来分析,巨片更能体现环境特色。可以说,如果科幻影视里没有能够展示未来环境的科幻巨片,那它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丢失了它的主要特色。
其次,“巨片”是中国电影业的阿波罗工程。“巨片”和“小片”一样都要符合电影艺术的一般规律,但对于整个电影界的拉动作用无法相提并论。投入一个低成本电影的钱,基本可以视为纯费用。而投入一个“巨片”的钱,相当一部分要购买设备,或者搭制大型外景,实际上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象《水世界》的人工外景,现在还作为旅游项目产生着收益。这些设备和人造外景,以后可以作为固定资产,投入更多的影片拍摄中。而服装道具等物也可以存入库房,提供给新的科幻片使用。
一部巨片制作过程中,从编导、演员、美工师、摄影师,直到发行、放映、甚至影视评论家,整个环节方方面面的人员所受到的磨练,更非小成本电影可比。甚至,许多新技术要在巨片拍摄中发明出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对于极少有“巨片”传统的中国电影业来说,一部巨片的拍摄不亚于阿波罗工程对美国科技界的拉动作用。更何况,“阿波罗工程”是美国的形象工程,本身是纯消费,而一部巨片是有回报可能的。
再次,“巨片”是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1986年春天,笔者正读高三。在紧张的高考复习中,同学们突然排队去买票,观看刚刚上演的美国科幻片《超人》。一时间,教室里到处都是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赞美声,而话题的核心就是:美国太发达了!太先进了。尽管《超人》的特技水平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但当时给予国人的震撼确实十分巨大。
快二十年过来了,笔者也知道了“软实力”这个词。好莱坞电影人未必是从“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角度拍摄这些巨片,但它们确实在全世界宣传了美国的发达,美国的高科技。并且给其它各国电影人带来一种压抑感,一种挫折感,一种似乎无法超越的距离感:你永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总之,它们令人惊羡。
那么,在银幕上一显中国科技之发达,建设之宏伟,是否算是软实力的一种贡献呢?要知道,单单是曼哈顿那一片楼,就在美国科幻片中出现了无数次。它们被外星人炸毁、被哥斯拉踩踏、被地震、洪水摧跨、被流星命中,或者,被超人和蜘蛛侠当成自己的舞台。那座金门大桥,曾经在美国影片中被地震击毁、被太阳幅射烧毁,邦德在那里和狂人格斗。尽管百分之九十几的美国人不生活在那片楼里,不生活在那座桥边,但至少在科幻片中,美国电影人愿意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最发达的部位。
虽然我也很认为,应该仅从艺术角度谈张艺谋的某些电影。但毕竟它们向全世界普通观众展示着中国落后的一面。普通观众不是艺术评论家,他们不懂多少美学概念,只会直观地从那类电影里看到中国的落后、贫困、封闭和保守。
实际上,目前的中国虽然不是世界上科技研究水平最发达的国家,但在科技应用方面,世界第一已有不少。不光是三峡工程、磁悬浮列车这些著名项目。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煤变油项目,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阵列,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等等。科幻片里经常会出现现实中的科技产品,那么,把中国最近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展示在里面,似乎也可以记上一功。
香港科幻片《飞鹰》里,为了展示未来式的幻想环境,拍摄了大量后现代风格的建筑。其中也有陆家嘴商务区的镜头。只不过,由于故事被安排在虚拟的“太阳国”,导演不敢让镜头写实,只展示了那些建筑的基座部分。如果有一部科幻片以2020年的上海为背景。制作者按照真实的上海市政规划,将未来的上海展示在银幕上。极尽可能衬托它的宏伟、辉煌、先进,类似这样的“形象工程”,难道完全没有意义吗?
谈到中国科幻片,人们常说,中国电影人制作不了那么好的特技效果。诚如斯言。但在电影人才全球化的时期,中国电影投资人也完全可以直接雇用经验丰富的美国电影工作者为自己服务。虽然大导演、大明星不大可能请到,但技术方面的人才,价格上就另当别论了。《英雄》的视觉特效策划者是有着16年的从业经验,曾在ILM公司工作十年,为《侏罗纪公园》、《黑衣人》、《绿色奇迹》、《星战前传》等多部电影制作过特技的Ellen Poon。她是美国DFZ特效制作公司的创始人和CEO。(《银幕叙事圈——中国电影》47页,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所以说,技术其实不是问题,艺术才是问题。
下面这十部巨片的题材,差不多每一部都能够提供宏大的视觉效果。有一些还超过了好莱坞现有巨片的题材范围,即使拿到世界影坛上都能够赢得新奇感。
一、凡尔纳《约拿丹号历险记》
故事大纲:
十九世纪末期,一艘运载着殖民开拓者的船在南美南端火地岛遇险。船上有来自许多国家,各行各业的上千名普通人。智利政府为了吸引他们留在火地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