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4 章(1 / 1)

唐朝小地主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知道,反正,一想到,好久才能回家,心里闷得慌。”韩瑞叹气道,或许天生没有成为大人物的自觉,所以自然是觉得家庭,远远比事业更加重要。

目光温柔,郑淖约说道:“没有关系,反正地方也不远,我们想你了,就过去看你。”

“是个好主意,不过,这段时间,还是安心养身。”韩瑞反过来劝慰,考虑了下,笑道:“大不了,我多带几个仆役,天天给你传信,哎呀,当初,真应该听取小五的意见,养几只白鸽,现在就能派上用场,时时给你发短信。”

心中洋溢着幸福甜蜜,郑淖约说道:“我记得,八叔家里,养有几只鸽子,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传信。”

郑淖约的八叔,就是郑仁泰,左卫将军,养的鸽子,不知道是否用于军事,能不能外借,韩瑞有几分动心,笑着说道:“有空的话,送张拜贴,打听询问。”

郑淖约微微点头,好像真的这个打算,这只是个小插曲,略过不谈,想到自己此行而去,十天半个月不能回来,韩瑞心有千言万语,轻轻抱住郑淖约,芬香扑来,低头吻住两片娇嫩的柔唇……

正当两人如痴如醉、浑然忘我的时候,身边突然响起了几下轻轻的咳嗽声,声音虽小,却惊醒了两人,慢慢分开,韩瑞垂视,一双素雅的绣花小鞋赫然在目,抬头望去,只见李希音站在自己身边,侧身望着墙壁悬挂的字画。

郑淖约有些羞涩,纤手撩了下青丝秀发,轻声道:“夫君,我去看下她们,收拾好行李了没有,多带几件换洗的衣裳。”

“灰黑青蓝的就行,白的就不要了,容易脏又难洗。”韩瑞说道,搀扶郑淖约离开房屋,回头看着李希音,有点儿尴尬。

“听说你要出远门了。”李希音幽幽说道。

“不远,就在三原县。”韩瑞解释道:“给太上皇修建陵园,我去督工,十天半个月的,才能回来一次,估计要持续很长时间。”

李希音柳眉轻蹙:“这么久呀。”

“那也没有办法,进了仕途,就往往身不由己了。”韩瑞叹气道,慢慢走了过去,探手搂住李希音柔软滑腻的纤腰。

挣扎了下,身子就软了,蜷曲在韩瑞怀中,李希音闷声道:“做官有什么好的,诸事缠身,又不自在,为何你们总是争先恐后的拼命想做。”

“不做官,哪来的钱粮养家糊口啊。”韩瑞侧头温柔吻上她白玉般的粉颈,轻笑说道:“我还想建幢大宅院,将你藏起来呢。”

“大骗子,哪个信你。”李希音轻斥,俏脸粉红似霞,明显是口不对心。

“宅院已经破土动工了,再过几个月,就能建成,那可是阎大匠亲手设计,美轮美奂,精巧雅致,你不要,到时可别后悔。”韩瑞笑道,的确有这件事情,不过那是早就已经敲定的计划,在长安城内,建筑一幢自己的宅院。

嘤,李希音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两只柔腻腻的拳头,忍不住如棉似的,捶打起来,轻飘飘的,没有丝毫力道。调戏了下,韩瑞手掌,在她纤柔的背上,抚摸了片刻,凑近细致晶莹的耳边,轻声道:“约儿就拜托你了,好好的照顾她。”

“知道了。”李希音轻轻抬头,模样俏美娇痴,韩瑞心中生起了怜爱之情,低头轻吻,良久之后,才恋恋不舍分开双唇。

温存了片刻,觉得时间也差不多了,韩瑞出了房屋,郑淖约与流萤、画屏,拿着行李,在厅中等候,又是依依道别的许久,带着三五个仆役,韩瑞出门而去,骑上青骢马,调头侧身,望着几个女子,差点不忍离去了。

“等我回来……”

韩瑞低声道,狠狠扬鞭,青骢马吃痛长嘶,疾驰而去,顷刻之间,消失在巷子尽头。A

第三百八十二章 安营扎寨

第三百八十二章 安营扎寨

三原县城东一十五里,龙池乡唐朱邨,与许多乡村一样,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民风纯朴,热情好客,十里八乡,货郎、铃医,甚至路过的行人,只到来到唐朱邨,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

可是今天,唐朱邨的村民,却发现有些招待不过来了,因为前来的客人实在太多,一波接着一波,络绎不绝,什么里正乡老之类,甚至县里的胥吏,对了,还有衙堂里的一众明公,纷至沓来,不过,明公是什么,一些个村民却是不清楚,反正知道,是县里的大人物就行了。

见到里正乡老胥吏,小心翼翼,笑容可掬的讨好那几个明公,旁边又围着好多皂衣衙役,村民也不笨,自然明白,这些人自己招惹不起,奉上了清水膳食,随之有多远,就避多远,当然不忘记把家里顽童带上,紧紧关在屋里,勉强小孩无知,冲撞了贵客,那就麻烦了。

慢慢的,到了中午,村里加上处饮烟,村里的妇人,提着篮子,带着小孩,到村外田地给自家男人送饭,远远的看见,那些大人物,在村头道上,不顾烈日暴晒,掂脚翘首,好像在等待什么人,妇人自然不敢多看,驻足了几秒钟,立即扯着小孩,疾步走了。

到了田地,把这事告诉男人,得到的反应不一,或是板脸斥喝,或是低声告诫,反正意思差不多,贵人的事情,有什么吩咐,尽心心力办妥就行,要是没有叫到,还是不要多加理会为妙,免得沾染上了,不得安宁,可见升斗小民,自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所谓的愚昧无知,那只不过是上位者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滴答,滴答,笃,笃,笃……”

就在男人告诉自家媳妇孩子之时,村外道上,远远的,卷起了漫天的尘土,似云似雾,很快之后,众人觉得,地上开始震动,似鼓如雷,顷刻之间,目光锐利之人,就可以见到,百步之外,出现了大队骑兵。

村民紧张,茫然不知所措,骑兵已经来到村头,勒马收缰,稳稳当当的停下,不等飞扬飘荡的尘灰落下,三原县的县令、县丞、主簿,连忙迎了上去,笑容可掬,客气招呼。

“阎大匠准备到了,尔等做好准备。”搁下这句话,为首的军卫,挥手示意,骑兵各自散开,警戒起来,与此同时,长安往来方向,旌旗招展,迎风飘扬,一个近万人众的队伍,浩浩荡荡而来。

顾不上与军卫寒暄,三原县的明公们,就带着乡绅里正,快步迎了上去,心里却有些迷惑不解,不要说村民百姓,其实就是他们,也不知道,京城的高官大臣,怎么突然来到此地,要做些什么事情?

当然,也有知情的,比如说三原县令,昨晚才收到太上皇殡天的消息,忙着安排祭奠的事情呢,今日又收到朝廷的公文,接待阎立德一行,能坐上京县县令的位置,政治觉悟自然不低,隐隐约约,也能够猜测出几分来。

不过,心里有数就行,三原县令也不敢胡乱宣扬,现在见到眼前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