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5 章(1 / 1)

唐朝小地主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对,下场就难料了。

其实,待李世民等人回去之后,看守御田的官吏,肯定会组织人手,再将田地耕耘一遍,该填的填,该补的补,其中原因,大家心里清楚,典型的瞒上不瞒下,或许连李世民等人自己也明白,不过都在装糊涂罢了。

好比现在,见到李世民决口不提李承乾不在这里的事情,朝臣百官就懂怎样做了,也有不识趣的,但是也要在事后再进言了。

一番辛苦,百亩良田耕毕,接过近待奉来的锦布,李世民轻轻拭汗,饮了两杯宫廷秘制,非常解渴的汤水,稍微休息,心情却不怎么舒畅,依然皱眉考虑,往年乾儿也不厌恶务农,今年怎么变了?

“父皇,觉得儿臣刚才耕地的动作如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个时候,李泰快步走了过来,笑容可掬,兴致勃勃的请教。

“很好,颇为娴熟,就是力气小了点儿。”李世民笑道:“青雀,以后不要总是节约少食,多吃几餐,就壮实起来了。”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李泰笑道,爽快答应,敢情,父子两人,对于肥与壮的认识,和常人有些误差。

“父皇……”李恪也远远走了过来,身上也是泥星点点,俊逸的脸庞,多了几抹乌痕,似乎有些狼狈,但是精神抖擞,没有露出疲惫之色。

“恪儿不错。”李世民赞许道:“耕作许久,仍有余力。”

李恪连忙表示谦逊,眼睛轻瞥,李泰适时瞧来,目光对撞,瞬间移开。

就在此时,长孙无忌悠悠走来,面团似的脸孔,挂着乐滋滋的笑容,十分和气,身上的衣袍,整洁之极,多半是刚才偷懒了,不过人家就是有这样的本事,偷懒也就罢了,居然敢光明正大走到李世民身前,请示道:“陛下,已经未时了,是否摆驾回宫?”

李世民头痛,叹气道:“铺机,你这个模样,明日不好向百官交待啊。”

“交待什么?”长孙无忌一脸的无辜,真正的贵族子弟出身,完全可以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来形容他的人生。

李世民无语,在他看来,的确不用交待什么,但是那些御史言官,就不是这样认为了,指不定又冒出诸多大义凛然的奏折,还有就是乾儿……

弹劾算什么,几年下来,朝廷之中,上到皇帝,下到书吏,哪个没有受过这种待遇,经历了“被谋反”事件,长孙无忌早就无视那些言论了,持着无所谓的态度,笑呵呵道:“陛下,时辰不早了,估计皇后已在宫中设宴,等候陛下回去。”

无奈而笑,李世民微微摇头,说道:“时辰尚早,申时再回宫吧。”

说着,李世民站了起来,扯住长孙无忌的衣袖,微笑说道:“铺机,难得才来一回,你多少也要动下耒耜。”无可奈何,长孙无忌只得随行,提了柄耒耜,在李世民的带领下,转战旁边的田地。

御田就在皇庄的周围,围有护栏,如果在高空下望,就会发现,这些田地,按照八封的方位排列,大小相等,距离相似,应该是后天加工而成,休息了片刻,文武百官,就浩浩荡荡的跟随李世民,绕过了片小山丘,准备开辟第二战场。

不过到了山头,向下望去,众人却愣住了,只见在下面的田地之中,有几人在耕作,一人牵牛,两人扶犁,缓慢的翻土,百亩良田,已经耕了五分之一。

目光锐利,看清几人的模样,一个近侍悄声说道:“陛下,好像是太子……”

“乾儿”

似乎掠过一抹欣喜,李世民率众向下走去,远远的,就有官员叫唤道:“陛下驾到。”

韩瑞回身,望了眼,轻声道:“太子殿下,陛下来了,我们停歇片刻。”

李承乾没有反对,用汗巾抹脸,随意搭在肩膀,露出爽朗的笑容,气喘吁吁的迎了上去,行礼叫道:“父皇。”

“乾儿,你怎么在这?”李世民问道,仔细打量李承乾,只见他身上和华服,已经糟蹋得不成模样,半干半湿,汗流浃背,外露的皮肤,都染了层灰色,汗水滴流,又洗了几道白,乌七八糟,更加凌乱。

“见到父皇与朝中诸位大臣,都挤在那边,儿臣就跑到这里了。”李承乾羞赧笑道:“本以为能够将这片田地耕完,却是没想,只得了些许,还要父皇过来帮忙。”

“好,甚好。”李世民笑容满面,拍了下李承乾的肩膀,叹声说道:“乾儿长进了,知道替父皇分忧,父皇心里宽慰。”

“这是儿臣的本分。”李承乾神情有些激动,颤声道:“况且,真正独自耕作之时,儿臣才体会到百姓之苦,所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诗,精辟之极。”一位文臣眼睛微亮,开口称赞道:“更加难得的却是,太子有这样的体会。”

“陛下、太子,如此悯农,真是江山社稷,天下百姓之福啊。”尽管有几分奉承的意味,但是也不算虚情假意,毕竟李承乾作为太子,如果以后能够顺利即位登基,记得今日之语,奉行善行百姓的政策,不仅大唐江山稳固,的确也是百姓的福气。

李世民微笑捋须,和声问道:“乾儿,此诗是否你所为?”

了解李承乾的文学水平,李世民难免有几分怀疑,况且旁边还有某人的存在。

果然,李承乾连忙摇头,笑着说道:“不是儿臣,是韩校书之作。”

早就猜到了,一些个官员露出不出意料的表情,韩瑞连忙站了出来,恭敬行礼道:“臣下不敢居功,只是见到太子殿下辛苦劳作,挥汗如雨的模样,心生感触,才得以成诗。”

“嗯,乾儿确实辛苦了。”李世民微笑赞许,沉吟了下,吩咐说道:“回宫之后,将此首悯农诗传诏各地州县,让地方官员谨记百姓之苦。”

“陛下圣明。”呼声阵阵,就是那些不屑奉承的大臣,也暗暗地点头,觉得李世民这个决定,却也没错,不过倒是成全了韩瑞,离名震天下的日子不远了。

时耶,运耶,羡慕不来的,有本事,你也作首经典的,不过就算作出来了,却已经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了。

一番夸赞,众人又开始忙活起来,不过一些官员心情却不怎么样,毕竟想了半天的腹稿,最后居然发现用不上了,也是件蛮郁闷的事情,但是不管怎么说,也间接证明了太子贤达,于朝廷百姓有利,也值得了。

看到皇帝太子两人,配合默契的在驱牛犁地,想到如今天下太平,一些前朝老臣的心中,默默思虑,天子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储君贤达,宅心仁厚,体恤百姓,这回,应该不会再重蹈覆辙了吧。A

第二百九十九章 书册

第二百九十九章 书册

申时到了,太阳已经落在西山头顶,没有了正午时候的炽烈,橘黄的阳光照射下来,营造出一种令人舒服的色调,劳累了大半天,众人都觉得疲惫不堪,李世民也明白适可而止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