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0 章(1 / 1)

唐朝小地主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恨不能天天过节。

不知不觉之中,韩瑞等人又回到了朱雀门前,这里的热闹依然如故,不过行人分散开来,没有之前那么拥堵,恰好赶上了时候,十几个身穿胡袍,深目高鼻的胡人,列队走了过来,充满异域风情的乐声响起,立即引来众人的围观。

伴随着轻快的节奏,十几个胡人举袖舞了起来,踏着整齐的脚步,做了个几怪异的动作,随之就旋转起来,一遍一遍一遍……表演的胡人没有怎样,可是围观的众人,却是看得眼花缭乱,有几分头晕,又不舍得放弃观望,陷入纠结之中。

“郎君,他们怎么还不倒啊?”

耳边传来流萤娇俏的声音,韩瑞忍俊不禁,小声说道:“快了快了,估计什么时候结束,他们就什么时候倒地。”

说话之间,十几个胡人脚步停滞,一个鞠躬收腹的动作,乐声立止,表演结束,自然赢得一片喝彩之声,流萤呶着小嘴,嗔怪道:“郎君又骗人。”

韩瑞微笑,就要解释,却听旁边传来豪迈的笑声:“早知韩公子有这个吩咐,我就让他们如此行事了。”

声音熟悉,韩瑞回头,却是有些日子没见的胡商乌萨尔,两撇胡须微微上翘,笑容可掬,熟练的作揖,动作没有丝毫生涩之处。

“乌萨尔兄,好久不见了。”韩瑞淡淡打了个招呼。

“是啊。”乌萨尔笑容灿烂,解释说道:“这段时间,都在忙着在长安城里寻找合适的宅院安顿下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过些时候搬家,希望韩公子能赏脸光临。”

找房子难呀,韩瑞心里不由产生几分共鸣,点头说道:“若是无事,自然前往。”

乌萨尔大喜过望,客套了番,给郑淖约几人行礼,也识趣告退,在十几个胡人的簇拥下,慢慢消失在人流之中。

流萤莫名不解道:“郎君,那些胡人不是教坊司的伎人呀,怎么都跟他走了?”

“那是人家的事情,我们看热闹就行了,莫要多管。”韩瑞笑道,流萤吐了下小舌头,也没有再问了。

不过,郑淖约却轻声道:“夫君,那人百般讨好,似乎有什么事情求你帮忙。”

“嗯,应该是这样,不过是否帮忙,还需要斟酌。”韩瑞说道,说起来,建议李承乾在李世民寿辰宴上,进献九州四夷图的主意,灵感就来源于乌萨尔送来锦盒的地图,不过一码归一码,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毕竟不是什么人情,都要还的。

郑淖约点头,也没有多言,美眸轻瞥,忽然愣住了,下意识的,伸手环搂韩瑞的手臂,身子贴得更近了。

“怎么了。”韩瑞低声问道,顺势望去,只见在一盏宫灯之下,一个美丽女子俏首而立,秀目澈似秋水,道袍飘逸,剪裁合身,显得身材高挑纤秀,曲线优美,烛光摇曳处,映得一张绝美玉容分外娇艳。

旁边是名丫髻少女,生得肌肤胜雪,纯真可爱,发丝乌密亮泽,钗如天青而点碧,珥似流银而嵌珠,一身月白光绢珠绣金描挑线襦裙,束一条白玉镶翠彩缎带,绕着五色牡丹花纹,华贵难言。

“希音道长,还有翩跹妹妹。”郑淖约温柔笑道:“夫君,要不要过去打个招呼?”

目光掠过,韩瑞补充说道:“还有李公、张夫人他们,既然遇到了,怎能不上前问候。”

也是,郑淖约微微点头,与韩瑞携手同行,见到他们走近,在仆从的提醒下,李靖回望过来,脸上笑容愉悦,迎了过来,劈口责怪道:“小子,两个多月了,也不见到我府上下棋,莫不是嫌我平常招呼不周,心里有怨气啊。”

“岂敢,岂敢。”韩瑞连忙陪罪。

李靖当面,郑淖约也不好意思继续搂住韩瑞,轻轻松手,上前给张氏行礼,妙目微移,朝李希音露了个浅笑,随之拉住纯真可爱的李翩跹,温柔问候起来。

“山上变冷,不好玩,就回来了。”李翩跹的声音清脆润透,带着几分天真烂漫,好奇问道:“郑姐姐,听说你与韩公子成亲,要生孩子了么?”

郑淖约脸面羞红,有几分慌乱,不知道如何应答。

咳,韩瑞假装没有听到,笑着说道:“李公召唤,若在平日,小子肯定欣然而往,可惜最近俗事繁多,而且承蒙陛下恩重,在秘书省任职,出仕官场,更是清闲不得,还请李公多多体谅才是。”A

第二百七十八章 吓唬

第二百七十八章 吓唬

韩瑞觉得,自己熟知历史走向,若是到了最后,发现事不可为了,应该可以抽身而出,钱丰却是不行,跌到泥潭之中,就很难爬得上来,其实,要不是机缘巧合,韩瑞也不想参合其中的,毕竟李世民的态度,实在是太过暧昧了。

当然,这些话肯定不能告诉钱丰,但是他却有自己的理解,微笑道:“也是,还没考上,现在说这个太早了。”

近百年来,王朝更迭快速,篡位夺嫡的事情,发生好几轮了,就是害怕重蹈覆辙,李世民才励精图治,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但是人心呀,韩瑞欲言又止,算了,越说越错,还是不提为妙,直接送钱丰回去,随之又返回郑府。

说不买宅子了,固然轻松,但是怎么解释,也着实费神,韩瑞有些头痛,慢慢考虑怎样安抚几个女眷,找个什么借口合适……

延康坊,就在西市附近,越王李泰的王府,就建在其中,占地极为宽广,园林建筑,屋宇层层,堪比皇宫内苑,精致华美,某些规格待遇,甚至远远超过太子李承乾,可见李世民对于李泰的溺爱。

王府重地,虽然守卫森严,但是常年敞开,人物川流不息,多是儒袍冠巾的文人士子,特别是近几个月来,全国各地的生贡涌进京城,一些贫寒士子缺衣少食,只得宿于寺观之中,不能安心读书,李泰听闻,经常招来陪宴,多有赐予,甚至留宿王府。

元宵节三日,更是呼朋引友,夜夜笙歌,通宵达旦,吟风咏月,酣畅淋漓,几个动作,自然引得许多士人感激涕零,赞扬传诵,钦佩异常,至此,越王李泰,敬重英才,礼贤下士的名声,也逐渐散播开来。

贤王,对于这个称呼,李泰表面欣然受纳,其实心里,却很不满意,为何不满意,隐隐约约,李泰也有点想法,但是不敢深思,只是不自觉之中,在朝那个方向而努力,近年来,颇有成就,可能顺风顺水惯了,遇到挫折,让李泰很是生气。

王府是精致华美,但是李泰居住的阁楼房屋,却是十分朴素,四面雪墙,只悬挂竹帘,简单的案席,有几分损旧,几人对坐,一人说道:“殿下,那个韩瑞,太不识趣了,现在可是第三次拒绝你的好意了。”

李泰眉宇微锁,那人继续说道:“其实,依我之见,天下饱学之士,比比皆是,殿下何必高看于他……”

席间众人冷眼旁观,没有开口,仿佛在看个跳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