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 章(1 / 1)

唐朝小地主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骊山脚下,可谓是狼烟四起,白刃闪光,旌旗蔽日,古代狩猎的方式多种多样,火攻、围猎、网捕、索套、骑马箭射,交杂而用,自然弄得这里乌烟瘴气,硝烟弥漫,鸟啼兽吼,热闹非常。

在心中严肃批评了这种焚烧山林,破坏自然环境的粗暴行径,韩瑞感叹了片刻,慢慢收拾心情,执了柄软弓,伴随着李承乾等人,在草原之中,纵马驰骋,追逐一只麋鹿。

“嗖、嗖、嗖。”

飞箭如雨,呼呼疾驰,却没一只落在麋鹿身上,而是钉在它的周围,赶得它东奔西跑,筋疲力尽,就在这时,光芒闪过,一支长箭透过,麋鹿一声悲鸣,颓然倒地。

韩瑞勒马,目光看向别处,不忍目睹,真是太残暴了。

贺兰楚石收弓,轻笑道:“韩瑞,你们这些文人呀,就是心慈手软,日后上了战场,怕是做不了什么大事。”

“你自己都说了,我是文人。”韩瑞撇嘴,辩驳道:“术业有专攻,若是文人能上战场,那要你们这些武人何用?”

“行了,知道你们文人能言善辩,说不过你。”贺兰楚石说道,知趣的选择投降。

“不是辩不过,而是知道自己理屈词穷,不能反驳罢了。”韩瑞笑道,待护卫把猎物处理妥当了,才纵马上前,向李承乾提出自己的建议,“差不多就可以了,至于陛下与百官评定成绩,依我看来,这种程度的胜负对你来说,根本没有在意的必要。”

沉吟了下,李承乾点头赞同,观望了下天色,微笑道:“这个时辰,父皇母后他们也该过来了,也是时候回去了。”

吩咐下去,军卫应声,急忙把打到的猎物,整齐有序的摆放在马车上,飞鸟走兽,应有尽有,数量也颇为可观,当然,不可能全是李承乾猎杀的,其中大部分是随行军卫的功劳,不过身为扈从,就应该有这样不分彼此的觉悟。

见到收拾得差不多了,李承乾立即挥手道:“好了,回程。”

“等等……”

双倍、双倍, 急需月票支持,请大家投给我吧,谢谢。

第二百零九章 评定(求月票)

第二百零九章 评定(求月票)

军卫收拾猎物的时候,韩瑞在旁边观望了片刻,眨了几下眼睛,若有所思,见到李承乾要走,立即伸手制止,悄声说了几句。

“你觉得真有必要这样么?”李承乾问道,有点儿迟疑。

韩瑞笑道:“无所谓了,不过是给你个体面的借口而已,听不听随你。”

想了想,李承乾吩咐下去,那些军卫尽管不明其意,却听令行事,再次整理猎物,收拾清楚之后,策马回去,很快回来营地。

这个时候,营地非常的热闹,皇帝的诏令,没人敢抗令不从,况且像游宴这样的好事,也没人想不来,一时之间,营地自然是熙熙攘攘,扩大了好几倍。

人数繁多,有资格留在主营帐中的,自然是朝中的重臣,皇帝的心腹,不过以男姓居多,女眷之类,已经前往骊宫去了。

借了李承乾的光,可以在戒备森严的营地里畅通无阻的走过,韩瑞悄悄打量,也发现了不少熟人,虞世南、欧阳询,专心致志与一帮文官儒士围聚聊天,却是没有察觉韩瑞的身影,他自然也不会贸然上前搭讪,免得泄露了身份,让人轰出宴会,尽管这样的担忧有点杞人忧天的意味,反正皇家宴会规矩繁多,小心总没大错。

“皇兄。”

就在韩瑞心里嘀咕之时,一个清脆的童音传来,奶气未脱,仿佛有点儿怯懦,寻声望去,却是个五六岁模样,白白净净,粉雕玉砌似的小男孩,相貌十分文静秀气,一双清灵的眼睛十分的透亮。

见到李承乾,小脸蛋露出几分兴高采烈之色,招着白乎乎的肉嫩小手,像是要小跑过来相迎,又回望了眼旁边,一脸的犹豫不决,踌躇不定,十足乖宝宝的形象。

“雉奴。”李承乾微笑回应,相对李恪、李泰来说,态度非常的友善。

李治么?韩瑞好奇打量,随之失望收回目光,不过是个小孩子,能看出什么来,十分的平常普通,要说有什么不同的,无非是身受皇家教育,比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更加知书达礼罢了,嗯,或许是基因优良的缘故,模样自然秀气可爱之极。

“雉奴,你怎么在这里,父皇母后呢?”李承乾问道。

“父皇与皇祖在帐里饮酒,不理雉奴了。”李治有点委屈,漆黑纯净的眼睛,莹光闪耀,湿润亮泽,让人心生怜惜。

旁边,有几个漂亮的小婢女,应该是李治的侍女,见到李承乾,连忙行礼,帮忙代答道:“皇后去骊宫了,本来带九皇子前往,九皇子却执意留下。”

“这里吵闹,你怎么不随母后去骊宫呀。”李承乾笑道,干脆伸手抱起了李治,慢步朝帐中走去。

“好久不见皇兄了,雉奴想念……”

营账的守卫要比刚才更加严密,韩瑞等人自然没有资格同往,乖乖留在外面等待,也没有多久,李恪与李泰也相继打猎归来,一人志得意满,一人春风满面,应该是颇有收获。

片刻,一通鼓响,营帘敞开,李世民率先走了出来,龙行虎步,自然有股威仪气度,随后的却是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在李承乾的搀扶下,右手拉着李治,嘴角含笑,没有什么超凡的气质,却没人敢对其不敬,因为他就是大唐帝国的开创者,高祖李渊。

不过有李世民这样雄才大略的儿子,李渊的心情肯定十分复杂,自豪、无奈、伤心,相互纠缠,只是退位八年之后,什么心情也慢慢在岁月中消磨而逝,仿佛看破了红尘,已经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除了挂着太上皇的名号,他与普通的老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陛下、上皇、太子……”大唐帝国最尊贵的一家子出现,众人自然不台怠慢,纷纷井然有序的上前见礼,拥着他们,来到了营地的高台之上,这个时候,众人心里也清楚,多半是皇帝耐住寂寞,要上台发表演说了,纷纷敛容肃目,侧耳聆听。

作为一个杰出的雄辩家,李世民不负众望,以洪亮厚重的声音,点明了今日游宴,不单纯是为了嬉戏游玩,而且是为了江山社稷,所谓劳逸有度,爱卿们辛苦大半年了,整日奔波劳累,呕心沥血,不少大臣因此而患病引退,这是朝廷的损失,让朕心痛……

这种言辞,韩瑞自然不会陌生,后世开会的时候,每个领导不讲十回八回,就显示不出自己对底下员工的关怀,听多了,没啥感觉,但是在场的大臣却是不同,听到天子这么关心自己,顿时感动得一塌糊涂,纷纷叫嚷着要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一时之间,群情鼎沸,韩瑞悄悄瞄了眼,旁边有个白发苍苍的官员,呼吸急促的模样,真是令人怀疑,他会不会因为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