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似乎导致劳力不足,但晋国不愁粮食,只要缓过一段时间,财富平均下去,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不过这些,赵武没必要给子产说。作为孔夫子敬仰的道德楷模,子产是个正义感十足的人,刚才的谈笑似乎有嘲笑楚人的态度,赵武马上收起笑脸,一本正经地评价说:“喜欢引人注意,喜欢炫耀自己……如果是个小人物的话,也能平平安安一生,但现在的楚君只是一位‘肘璧’的继位者,‘当壁’的公子弃疾还在,我怕这位楚君命不长久啊。”
前任楚王埋藏玉璧,以此选择继承人的事传遍列国。公子围当时在楚国太庙跪拜的时候,肘部搁在玉璧上,所以是“肘璧”,现在,当初在太庙叩首的四位公子当中,还有一位站在玉璧上叩首的(当壁)公子弃疾。喜欢张扬的公子围,底下还有一位非常隐忍的兄弟存在,他能寿终正寝吗?
子产聪明,马上接话:“元帅这是在担忧:这次我们即使与楚人缔结盟约,恐怕用处也不大。楚人一向无信,如果国内再发生点动乱,恐怕继任君主会无视盟约的存在。”
“是呀——所有的较量都是基于实力,我一路上总打不定主意,是干脆极大的削弱楚国,让他们再也无力违抗盟约,还是暂时放过他们,勉强缔结盟约,以观后效?”
这时,晋军正在从东水平移动。而魏舒已经抵达楚军的正北方,如果事情顺利的话,楚军北方是魏舒,南方是智盈,东方是赵武带领的联军——楚军已在包围之中。
赵武所说的“极大削弱楚军”,子产能听明白,无非是挑起事端,干脆灭了这“千乘”兵力,让楚国再拿不出士兵战斗。
作为战争前沿国家,削弱楚国对郑国是有利的,郑国君臣面露喜色,子产暗地考虑。正在这时,先驱军汇报:“前军距楚军十里,已能望见楚军营寨,魏军将得到我们抵达的消息,已出营列阵——”
魏舒列阵了,这说明他倾向立刻发动攻击。赵武把手举到空中,踌躇着要不要展开攻击队形……
第三百三十三章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
第三百三十三章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
见到赵武沉吟,旁边的子产慢悠悠说:“当年我们朝晋暮楚,困苦不堪,有人议论:干脆我们彻底投靠一个国家,摆脱这种旦夕惊恐的日子。这一论调当即在国中得到众人响应。
接下来,我们又考虑应该投靠哪个国家,此时晋楚争霸该看不到结果,晋国与楚国几乎实力相当,郑若投楚,楚霸也(楚国就称霸了);若投晋,晋霸也。然,郑国终于投晋——何也?无非是晋国人守信,做事讲规则。我们知道,只要按照规则行事,不会受到无妄之灾……哦,我曾经拆了你们的驿馆,当初范匄却承认我说的有理,不得不向我道歉。楚人会这样待我们吗?
楚人狡诈而无信,即使我们投楚,即使我们处处遵重楚国为霸主,他们也会视我们如猪狗,今天要我们无私奉献这个,明天要我们奉献那个,索求永无止境,指示朝令夕改,永远不按规则出牌,任何人都无法与他们平等的讲道理,作为他们的属国唯有不断的削弱削弱——你看这次盟会,楚国可有盟国存在?当初那些与楚国结盟的国家,现在可还存在祭祀?他们都消失到哪里去了——他们最终成为了楚国一个县。
正因为如此,我郑国坚定地选择了晋国,虽然之后有执政子孔的祸乱,他发动兵变意图重新归楚,但我们郑国人在那场祸乱中却是立场非常坚定:我们绝不向楚。无它,楚人无信也——所以我们杀了执政子孔。”
赵武听了这话,缓缓地把手在空中摆了摆,命令军队照常行驶。
子产见赵武接受了自己的意见,马上又补充说:“虽然这次我们要诸侯会盟,签订弭兵条约。但晋楚争霸依然不算停止,楚人骄狂,即使处于现在这种困窘的情景,依然图谋着背后一击。在这种情况下,晋国更应该做出典范,让列国自己比较,到底是楚国人值得尊重,还是晋国人值得信赖——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赵武羞愧地点点头:“子产说得有道理啊,我赵武被楚人的无赖折腾的,差点忘记了应该的礼仪……我听你的,我们后发制人。”
既然后发制人,行军队列就要调整,配备重型兵车,战斗力稍强的鲁军被调到前方,四国联军成为中军,赵武的军队殿后——这依然是诱敌出击的“虚兵”策略,赵武在试探楚军的胆量,以及他们的耐心。
摆出这样的阵型,一但楚军看到前方的鲁军,忍耐不住动手了,那么鲁军稍稍抵抗,四国联军加以缓冲,赵武的本军就会绕过前阵,侧向打击攻击的楚军……
赵武终究没有放过楚军的意思,子产叹口气——他能理解,任谁被楚人纠缠上,都会被他们无底线的无耻与无赖,弄得怒火万丈,恨不得把他们连根揪起,扔在脚底下狠狠践踏。
于是,军队继续前行,稍倾,赵武叹息:“我现在才知道,有信用讲规则,将使自己做事的成本大大降低。虽然维持信用与规则的成本也很高,但细细算起来,还是产出大于投入。”
子产附和:“这道理,其实楚国的伯州犁也清楚,他屡次规劝楚国君臣,可惜楚人的思维已走向定势,他们无可改变了。”
赵武冷笑一声:“没错啊,楚国僵硬死板的岂止是思维。昔日蔡国贤人声子曾经规劝楚国令尹子木,说楚国阶层固化,当官的只能是‘官二代’,发财的只能是‘富二代’,以至于楚国有才能的人在国内得不到发展机会,只能做‘穷二代’、‘穷三代’,不得不出奔国外已混取温饱——这就是:唯楚有才,晋实用之。
楚国,这个老大帝国,失去的公平竞争机制后,‘强者恒强’的规律因此打破。别看他们现在骄横,以为自己能永远强大,但他们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终有一天他们必将亡国——当所有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都在用最后力气憎恶他们的时候,他们的死期到了。”
赵武说的是以后——连屈原这样才华横溢的的楚国高等级贵族,都在憎恶国家统治阶层的时候,楚国毫无悬念的亡国了。而所谓“楚虽三户能亡秦”那是个笑话,亡秦的不是楚国,是秦国自己。
秦国以封建封赏制度(军功授爵制)横扫六国后,遵循李斯的主张“除封建,行郡县,废井田,开阡陌”,对有功的封建爵士实行“封土剥夺”政策,使得天下财富归于秦王一人,国家重归“郡县奴隶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