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1 章(1 / 1)

春秋小领主 赤虎 2000 汉字|8 英文 字 1个月前

想象的巨大胜利,无愧‘天下第一将’的称号,但现在看来,你对军事还是一个棒槌。”

潘党说这话是评论赵武的,赵武有点不服气:“我知道你想说的是什么,但……”

潘党仿佛没听见赵武的辩驳,他自顾自的说:“楚人、齐人,甚至包括郑人,他们常说你的战斗方式变化多端,从没有一次重样的,与你对阵时总感到你用兵不可琢磨,但在我看来,你的所有战斗技巧总是一个路子:你就是一个属乌龟的,每次战斗总是携带大量的辎重兵与辅助兵,把自己的军械物资准备的非常充足,充足到足够同时应付两三场大战,然后,你会非常小心的保护着自己的物资补充线路,依仗自己足够的实力,欺负小国寡民。

齐庄公找上你,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他在齐鲁大平原上被你的骑兵堵截,在这种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还能逃脱,只能说明你战术笨拙……其实,跟你战斗,想要击败你很容易,只要断了你的补给线,你立马会缩进乌龟壳里,再也不肯出动分毫。而反观齐庄公,万里奔袭,看起来仿佛灵性十足的人,这样一个奇思妙想的人,怎么笨到被你在平原上堵住?你真是狗屎运啊。

其实,当时如果齐庄公不急着回国,而是分兵威胁你的补给线,也许你明知道他的行军路线,也不得不放他走……我只奇怪,当时齐庄公的灵性到哪里去了,前后所运用的战略,仿佛判若两人!”

赵武还没有辩驳,齐策插话了:“可是,谁能够切断赵氏的补给线路?”

对于这个问题,潘党沉思了一会儿,承认说;“没错,你这厮就是属乌龟的,每次上战场,你携带的物资充足的让友军嫉妒,想要消耗你的战争物资,那需要付出足够的代价。

你运送物资的补充部队都是骑兵,以及车辆运输队,要想抓住来去如风的骑兵,以及快速移动的车队,需要大量的兵力组成包围圈——在赵氏的富裕面前,列国诸侯都要羞愧。所以,当今天下间,没有人能令你将随军的物资,消耗到只依仗补给的地步;即使到了那一步,也没有人能追上你的快速补给部队,更何况,你这厮耍阴谋诡计,并不在齐庄公之下。”

说完,潘党叹了口气:“天下无人,竟使一只乌龟成为‘天下第一将’。”

赵武哈哈大笑,得意洋洋:“战争,不光拼人力,还要拼财力,我就喜欢拿钱砸人,就喜欢用大量的金钱武装我的士兵、训练他们屠杀技巧,以及体能,然后用数不清的物资跟人拼消耗——战争的本质就是这样,谁敢不服?”

齐策微笑着解释:“昆(潘党),你也就是身在赵氏,才看得清赵氏进行做战的基本技法……细论起来,赵氏对军事调动的保密程度远远超过同时代,齐庄公身在局外,怎能知道我赵氏的秘密?所以,若以结果论英雄的话,齐庄公依然是我主的手下败将。这‘天下第一将’的名声,别人是拿不去的!”

潘党低头了:“没错,我要是赵氏的敌人,恐怕也不会发现赵氏作战的规律——恐怕也会像其它国家的人一样,觉得我们的战斗手法变化多端。齐庄公身在局外,感觉到赵氏移动速度奇快,他万里奔袭之后,当然想保住胜利果实,眼见得晋国军队开始回援,他当然要以疾奔回国为主,他的应对正确啊。”

潘党低下头了,赵武倒是想起一件事来:“昆,你说,你今后叫阳党如何?阳县这个地方孤零零的悬在森林里,仅仅派一个官吏去管理,恐怕这官吏不会费心经营阳氏,且官吏有任职期限,任期到了他会把职务交给下一任官员,所以让官吏管理城市,他们制定的发展规划就没有长远性,多数只顾眼前。

阳县原理赵氏本土,如果派军驻守,花费过大;不派军队的话,鉴于齐庄公曾进驻过阳国,我怕今后会有人有样学样……我有意把阳氏封出去,让领主自己去经营、守卫,现在齐策已经获得了黄河南岸的土地,似乎唯独你还没有一块合适的封地,你曾是楚国大贵族,到我这里多年还没一块封地,我现在把阳氏分给你,依仗你的勇力守卫这片土地,如何?”

潘党斜了一眼赵武:“刚才你谈论的阳氏开发策略很好,若阳氏这么发展,兴旺是可以预期的,但我担心一旦阳氏成为我的封地,你会不会让我负担修路的款项?”

赵武脸不红心不跳的回答:“依据领主法则,阳氏既然成了你的封地,你当然要承担修路的费用,怎么,你不想要阳氏?没关系,我回头问一问东郭离。”

“要,凭什么不要!”潘党斩钉截铁。

阳国在后来还有一个名字,称之为玉田——其含义是:农田里生长的不是粮食,而是玉。

阳国的事儿有了着落,赵武倒是联想到另一件事,他马上问:“奇怪了,中行氏的大军怎么没有通过阳国北上?”

不要怪赵兴现在才想起询问中行氏大军的动向,作为一个现代宅男,其典型的特色是只关心与自己相关的事情,用句俗话说,就是注意力狭窄。

这也是春秋贵族的通病,在这个时代,贵族们大多数只关心自己的领地,对三里之外,鸡犬之声相闻的邻居并不在意。所以赵武的话并没有引起家臣们的责怪,连一向喜欢与赵武对着干的潘党,也没有表示过多的诧异。

第二百八十四章 我居然成了诱饵

第二百八十四章 我居然成了诱饵

伯州平是负责甲氏日常政务的,他听到询问上前回答:“第二军在邯郸补充了军械,他们直接奔东山皋落氏去了——皋落氏有一条大路通向我们甲氏,大军沿着这条路行进,补给方便。”

东山皋落氏(垣曲县,商周为亘方,春秋为东山皋落氏部族。战国魏地称垣,西汉称垣县)为赤狄强部,春秋早期,赤狄因受晋国压迫,曾东下太行而“伐邢、灭卫”;为此齐桓公率领郑、宋等华夏国抵御狄人, “救邢安卫”。此后,赤狄还攻打过郑、东周、齐等国。在晋献公时代,一场宫廷阴谋使献公令晋太子申生攻打皋落氏,“尽敌而返”……

随后发生的事件就是晋文公重耳出奔到了白狄(金发碧眼的白人部落),白狄人把美女叔隗嫁给重耳,季隗则嫁给赵衰。而赤狄此后受晋国压迫不断北迁……再后来,赤狄部落被称之为“匈奴”。

然而,赤狄强部皋落氏,并不是炎黄之外的部族,上古传说认为尧帝时,皋落氏部族首领皋陶(读音作gāoyáo,不可读作gǎotáo)乃黄帝之子少昊之后,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