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它不容易受到攻击,与此同时,它位于两河中间,水量充沛,如果开发好了,那就是另一块粮仓,而且它还是无主之地。我们队它的开发,不会引起任何人的不满。”
齐策跟着赵武爬上了马车,继续说:“主上说的有道理,但想要对这片土地进行开发,那可是一个巨大工程,两河之间涵盖的土地非常广芜,据说燕国使者穿行在这片土地上,要花整整一个月。”
“修桥,只要修好了桥梁,就可以沟通南北,到时候把守住这座桥梁,这片土地等于一块被屏护起来、不受攻击的粮田——还有什么比这更诱人的?”
齐策一声轻笑:“说到‘不受攻击’,这话太绝对了。等到了冬天,黄河水结冰,冰面上处处可以通行,这片土地如果经营肥沃了,怎不引来别人的觊觎?”
赵武嘿嘿一笑:“凡事畏首畏尾,那就什么事都不用做了——先把这片土地开发起来,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家族今后几年把财力都往这片土地上调集,沿江修建十余座大桥,沟通南北,然后再努力开荒种粮。中山国开发的事情暂时停一停,我赵氏现在需要的是出海口。”
赵武没有解释的是:前段时间发生千年难遇的旱灾,也可能预示着一场气候的巨大变迁,身为现代人的赵武知道河北将来的气候状况,现在温暖湿润的中山国,今后可能变得非常严寒,在这种情况下,将他宝贵的植物种子安置在中山国,不如安置在这块形似澳大利亚的地理孤岛,以便让物种存续下去。
两河中间夹的这块三角形的土地确实是无主之地,在春秋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当时中原势力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而中原大国齐国,他们的势力也是沿着黄河南支流分布,越靠海边的地方,越是人际罕见。比如东海之地、渤海之地,无论燕、齐、晋,对这片土地都不怎么关注。
细论起来,当今的世界唯有赵氏有能力开发黄河末端。别的国家或许也有类似赵氏的财力,但他们可能没有相应的技术,可以进行大规模整修河道,填平沼泽,整理粮田,修建定居点,进行垦殖。
……
赵武前脚离开鸡泽,伯州平已经下令调动了赵氏的筑桥队,以前赵城学宫也曾研究出造桥技术,这几年他们先在小河流上进行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后他们在孟津附近尝试着按自己的设计修筑黄河大桥,现在汇合了秦后子的技术,赵氏的筑桥队技术越发成熟起来,现在赵氏领地内有十多支筑桥队伍,拥有筑桥工人三万余人。
此刻刚好是秋季,黄河水势平稳,并逐渐进入枯水期,十多支筑桥队来到鸡泽附近的江面,沿着江面散开,开始热火朝天的修建引桥,建造桥墩……
赵武到鸡泽附近的黄河江面巡视一番,开始沿着江水一路下行,向黄河入海口走去。
赵武他此行的目的,除了要对赵氏的发展做出规划外,还要前往侯晋的领地进香视察。
出了甲氏之后,黄河下游有许多胡人居住的部落,所以赵武的护卫队不免庞大了一点,他随身携带一个整编师的赵氏领主武装,还带有一个师多的辅助人员,使得队伍达到了八千人的庞大数量。
走不几天,首先遇到的是阳国。
第二百八十三章 谁才是天下第一将?
第二百八十三章 谁才是天下第一将?
这个阳国不是春秋时的主流国家,春秋历史很少对阳国进行记录,现代人根据典籍中的片言只语,对阳国做出种种猜测,故而猜测的历史多种多样——这也是符合春秋这个时代状况的。因为阳国处在黄河下游,这片地方在春秋时代,处于原始古森林环绕之下,周围巨树森森,好不容易有一个人类聚集点,但他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就是老子常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所以,外人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很少关注他们的来历。
其实,阳这个地方在上古时代赫赫有名,它几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因为它是大禹的故乡。或许是因为后来地球逐渐变得寒冷,以至于文明的中心不断南迁,迁往黄河中游;亦或许是后来西周取代了商文明,使得文明的重心开始向西部迁移,才使得阳这个地方开始衰落。
此刻,离大禹的时代又有一千年了,一千年的远离文明的中心,使得阳附近曾经被砍伐的森林重新茂密起来,开始挤压人类的生存空间——赵武抵达阳国的时候,见到的正是这番景象:农田毗邻森林一步之隔,阡陌中处处残留着刀耕火镰的烧荒痕迹。
也因为常年与世隔绝,阳国人依然保持着上古时代的风尚,时装、礼节都很复古。他们所处的城市仿佛哈利波特中的苏格兰山村,唯有一条狭窄的小路蜿蜒穿过森林,一切一切显得古朴而简陋。
面对八千大军,阳人丝毫没有抵抗的勇气,几名老人手里端着木盘跪迎了赵武,木盘上摆放着不少玉器与丝帛(以此表示臣服)。齐策先过去询问几句,转回身来,悻悻的说:“这里面已经没有国君了,哼,几个老糊涂,连他们国君什么时候没有的都说不清楚,只记得几年前,齐国大军经过此处,顺手将他们的国君杀了,然后安排了一名齐国官员管理此地。”
赵武讶然:“那名齐国官员呢?让他来见我!”
齐策显得更懊恼了:“这几个老头,只知道那位齐国官员后来病逝了,连什么时间病逝的,得了什么病,齐国军队什么时候走的……全都说不清楚。他们现在不知道该向谁缴纳赋税,所以请求我赵氏能够接纳他们。”
赵武感觉非常诧异,阳国不应该这样啊,他记得到了战国时代,有一名叫阳虎的人,多少与孔子发生过联系,只是记不清此人是孔子的弟子,还是围困了孔子的盗匪。
再转念一想,赵武暗自笑了:“孔子现在几岁?再过几十年,赵氏的开发精力将不得不转向此处——因为三家分晋了,赵氏唯有向东扩张。在赵氏这种努力下,五六十年后,阳国出几个文化人算什么,可以理解。”
“那么就让他们选百余名十岁左右的孩子,送往赵城学宫进行学习,让伯州平选拔一名赵氏官员,留在此处管理百姓,另外通知筑路队,修建一条从阳国通向邯郸的大路,以便我们今后来往此处。”
齐策马上附和:“不错!我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