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5 章(1 / 1)

春秋小领主 赤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能活五年——按规矩,对方国君去世了,如果我们还要攻击对方,那是非常不礼貌的(乘丧伐国,不祥)。况且,既然对方国君去世了,即使胜利也没人跟我们签协议,每人敢同意向我们交纳征税,那么我们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无法达到。

所以,我们必须在五年之内,在秦君活着的时候,解决秦国——咱们晋人向来小心眼,谁招惹了我们晋国,入侵我们,屠杀我们的庶民,谁来承担我们的报复,我不打算把这一后果让秦君的孩子承担,对此,诸位有什么好办法?”

叔向一边思考,一边慢悠悠的回答:“秦国与我晋国消息不通许多年了,虽然秦后子的到来,以及追随秦后子而来的那些秦国大夫,让我们开始清楚的了解秦国的动态,但我认为,即使我们先花一年去了解秦国,依旧不足。请执政给我一年时间,而后第二年整军备武,第三年年头,我们才可以出兵西进,或许能够报复秦国的两次入侵吧。”

“为什么是第三年?”赵武问。

叔向回答:“元帅出战两年,国内的情况已经陌生了,你回国后,第一年我们需要消化楚国的胜利果实,并接着与楚国结盟,等与楚国完成盟誓,大约也到了第三年……”

在春秋时代,修建一座盟誓台是需要三年的时间,所以春秋时代的盟誓过程,前后都要历时三年。

赵武摇摇头,刚要表示反对,叔向马上接着说:“我知道元帅的想法,如今我们采用了很多新工具与器械,修建一座盟誓台也许用不了三年,但我们国内的情况也不是很好。

经过连年大战,国内的士兵已经很疲惫了,总得给他们一个休整时间吧。再说,我们北方也不稳,先是中山国复国事件,另外,侯晋在黄河入海口,也与当地的代国发生了冲突——我们首先必须尽快安定北方。所以在第二年里,我们应当先出兵北方,打服代国,再扼杀中山国复国的希望……算一算,与楚国完成盟誓的第三年,刚好来得及向西攻击。

当然,这一切,还是按诸事顺利来测算的,如果在这当中发生一点意外,恐怕第三年里,我们依然无法攻击西秦。”

代国就是河北平原,在春秋时代,代国河叉密布,是一片肥沃的冲积平原,兼沼泽地,物种丰富,植被茂密。

在管仲时代,代国也曾被管仲的经济大棒狠狠的教训过,当时代国国力强,频繁骚扰齐国,管仲打听到代国狐狸多,因此鼓励齐桓公穿狐裘——中国贵族喜欢狐裘的风俗,就是从管仲开始的。

当然,管仲的经济策略到最后与收拾楚国的鹿皮策略基本相同,代国的骑士们在重金诱惑下,都不打仗了,也无心掠夺了,更无心畜牧与种植,等代国狐狸快灭亡了,管仲突然宣布齐国禁止穿狐裘,同时抬高粮价与纺织品的价格,结果代国国家财政破产,在此情况下,代国国王只好投靠齐国——从那以后,代国再也不是中原各国的威胁。

真实的历史上,是战国时代的名将李牧灭了代国,并把代国变成了赵国的大粮仓,依靠代国出产的粮食,赵国保持了二十万骑兵的数目,使得秦国久攻难下……

赵武侧身,询问:“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晋国现在储存的粮草有多少?”

叔向轻轻一笑,回答:“虽然天下大旱,但元帅南征以后,从南方带回来十万俘虏——确切的数目是十四万七千余人。有了这些人力,元帅以前规划在纸上的农田水利设施,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用俘虏加上原有的劳力,已经基本建设完成。

呵呵,如今在国内,稍稍大一点的家族,其农田两侧都分布着明沟暗渠,地势高的地方,水车像丛林一般茂密。这项工程,收益的不仅是农田,借助这场战争,我们国中的青壮都出战在外,他们的粮食全靠列国支援,反而令国内减轻了负担,国内因此节省下来的粮食,让我们得以度过灾荒。

目前,齐国、郑国、宋国、卫国、鲁国,国内常常有饿死人的现象,但我晋国南征北战,从南方源源不断地运回来战利品,国内几乎没发生饿死人的现象,但……这仅仅是维持而已,秦国处于西部,我们想靠列国的粮食负担西征,光运输一项,恐怕就说不过去说到。而我们自己的粮食储备……我看发动一场战争远远不够,我们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来筹备战争物资,这才能够向西方攻击。”

叔向大惊失色,他长声而起,拱手准备劝谏,赵武摆手:“不要说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扩军。军饷不够,可以先欠着,反正我们即将从楚国获得大量的贡赋,而且一旦发动战争,还能从秦国获得巨额的预期收入。你刚才不是反复说,‘幸亏我们从楚国获得大量的战利品’么,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完全可以从对外战争中,获得足够的收入……”

第二百七十二章 国强民不富

第二百七十二章 国强民不富

扫视了一遍屋中表情各异的卿大夫们,赵武继续说:“秦后子刚才说过,秦国有了大丰收,而且预期五年之内,秦国也将持续丰收的景况。秦后子是什么人,这个人贪财是不假,但他的眼光确实犀利,智商确实不错,一位能够设计出蒲津黄河大桥的人,诸位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智慧程度。他既然看出了秦国的农业状况,想必他的预测绝不会失误。

我们晋国现在不缺粮,我们不缺武器与武器。武士是什么——止(趾)戈为武,国家的基础建立在武力之上。没有粮,没有钱,没有物资,没有地盘,那么好吧,挥舞武士的武器,让我们向西掠夺吧,这个时候,我们唯一做的就是发动对外战争。”

赵武说完,不容别人辩解,起身退入后堂。他走之后,叔向哀叹:“国中贵人与武士从战争中获益无穷,庶民已经不堪忍受了,怎么还要战?”

退回后堂内的赵武低声喃喃:“原谅我吧——战争,也是一种国家社交手段,我与楚国签约,不是为了消除战争。身为执政,不断为国家寻找敌人,是我的责任。我必须不断寻找战争目标。”

仿佛是为叔向的话做注解,数日后,赵武返回新田城的途中,遇到了一队“军赋(为履行纳赋义务,而承担兵役的辅助兵)”。这队“赋”人情绪满高,他们一路走一路唱着歌,唱的正是那首《出车》。那些擦肩而过的、出战两年才回到家乡的晋国武士,听到家乡的歌声感同身受,他们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