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知道,我们反复提醒他:卫国侮辱了晋国,杀了三百戎卒,赵武子斩杀了三百家卫国贵族殉葬。你齐君在绛都城下摆放的尸体不下一千具,难道你还有退路吗?
现在指望赵武子兵力少,把希望寄托在赵武不攻击你的份上,多么好笑,当初你在绛都城下侮辱晋国人的那股勇气到哪里去了?”
左右没人回答,齐庄公喃喃自语,不禁嘟囔的声音大了点:“现在鲁国人打又不跟我们打,只是围着我们像一群讨厌的苍蝇,我们该怎么办?是继续行军,还是在此驻扎?……嗯,继续行军似乎不妥,赵武子擅长袭击行进中的军队,但在此驻扎也不保险,我们连续作战,已经疲惫不堪了,万一赵武子大部队赶过来,咱不免要跟他正面冲突?
或许正面冲突还有把握点,毕竟我们有二十万军队,赵武子能来多少人?……”
栾鞅突然开口:“前面就是齐军的家园,明早鸡鸣时刻,全军埋锅做饭,天亮时分全军开拔,告诉全军将士,前方就是家园,当奋勇向前,只要我们到达了邾国,就可以依靠邾国的城池来抵抗。赵武子或许在附近,但等他赶来还有一段时间,只要我军加快脚步,抛弃辎重,我们有希望赶到邾国。”
关键时刻,栾氏的家学渊源完全显露出来。
齐国人好夸夸其谈,平时坐在花园里谈起行军打仗,每个齐国官员都能滔滔不绝。真到了临战时刻,齐国官员个个傻眼,以齐国的本事,也就以众敌寡,欺负一下鲁国这样的二等国家,一旦面对晋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他们全部陷入僵化——这也就是百年来,齐国不停的在晋国背后捣乱扯后腿,一旦晋国翻脸,打算认真对付齐国,齐国人马上服软的原因。
齐国将领都想不出主意来,齐庄公马上采用了栾鞅的建议,他嘴里重复着栾鞅的命令:“明日鸡鸣时分,埋锅做饭……”
难熬的一夜终于过去了,这一夜鲁国人彻夜点着硕大的火堆。齐国人在这里埋锅做饭,鲁国人连靠近的欲望都没有,他们继续点燃了烽火,焦急的盼望着附近的赵军能赶来。
大约二百里外,赵武正凝望着地平线尽处升起的烟柱。齐鲁大平原一望无际,清晨带露水的空气中,浓烈的眼珠非常显眼,赵武目不转睛的盯着烟柱,语调平平的下令:“武清武连,你们带附从师赶过去,缠住齐国人,一定要拖延他们的行动速度。”
早在昨天晚上,赵武就看到了那股烟柱,但晋国人打惯了仗,临战时刻,赵武不敢让士兵竭力体力的朝烟柱方向奔袭,他只是让士兵加快了脚步,比平常宿营时间多行进了半个时辰,而后照常扎营,埋头睡过了这个晚上。
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来了2
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来了2
武清武连躬身领命,武清嘴唇闭的紧紧地,二话不说。武连年岁稍长,原先飞扬跳脱的性格渐渐收敛,不过临走时他还是不放心的询问了一下:“主上,附从师只有三个旅。”
古人说话言简意赅,每个字都有特定的意思。“附从”与“附庸”的意思不同,附庸者好歹是位领主,对他的领地享有完整的领权。但附从者不是领主,他们相当于赵武领下的一个自治体,本身不用向赵武纳税,但需要履行的服役任务比较重,如果在历史中寻找相似的体制,那他们就相当于赵武的哥沙克,完全用服役来履行自己城民义务的一个军事自治组织。
三个附从里分别有甲氏狄人部落、太原戎人部落、中山赤狄部落的游牧人组成。这些游牧人需要自备铠甲与战马,每年为赵武服役若干时期,而他们的弓箭与弩器则统一由赵武发放,从这方面来说,这三大军事自治体,非常接近哥沙克的性质。
赵武微笑着,用平常的语调不紧不慢的回答武连:“你们的任务就是缠住齐军,坚持三天,三天后只要齐国军队不踏入邾国,你们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武清捶了一下胸膛,简略的回答:“定不负主上希望。”
附从师打着口哨,翻身上马,呼啸着远去。赵武回过身来,望着身边的家臣武将,点名说:“祈午,你作为军司马,去骑兵第一师那里;卫敏,骑兵第一师由你带领,稳住速度追赶附从师,在附从师与齐君缠斗一天后,你们进入战场,缠住齐国军队。”
赵武连续调兵遣将后,晋国大部队迈着通常的行军步伐,不紧不慢的开出了临时营地。
赵武带的军队确实不多,孙林父要留在自己的领地里,应付回国的卫献公,郑国出战的期限已经到了,士兵们服满了当年的服役期限,必须撤军回国了。而曹国的军队、宋国的军队也与郑国军队面临相同状况,不得不伴随郑国军队南下。
与此同时,晋国本身的军队当中,因为曲沃已经攻陷,魏舒要回去领取范匄承诺的那份战利品,所以他顺便携带赵氏在卫国的缴获,转到甲氏返回国内,由此,浩浩荡荡的联合大军,现在只剩下赵氏附庸许国军队。而鲁国因为本土作战,执政叔孙豹不得不领着鲁国上军陪同赵武。
盘点起来,赵武手中只有晋国中军三个师,一个附从骑兵师(三个旅),许国一个师,鲁国一个军外加两个师……最后,是赵氏常备兵甲士三千,附庸三千人(各自相当于一个标准师)。
由于在鲁国内线作战,也因为要搬运卫国战利品,这次,赵武把辅兵全部派回国了,他手中的部队个顶个都是战兵,而军力当中,鲁国人面对齐国纯属摆设,赵武干脆把鲁军当作了辅助兵。这样一来,赵武能够拿出手的战斗力量就更加少的可怜。
兵力对比明显劣势,但奇怪的是,人多势众的齐国军队缩手缩脚,行进的非常谨慎,躲躲闪闪的希望回避这场战斗,而人数少的晋国军队却气势汹汹,咄咄逼人的加快了行军速度,直冲齐国军队扑了过去。
当天,齐军在栾鞅的催促下,不顾骚扰的鲁军,奋力赶了三十里路。三十里在春秋时代称为“一舍”,春秋人赶路,每三十里要歇宿一晚,故此将三十里称为“一舍”。
当天夜里,栾鞅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向逃亡的同伴祝贺说:“幸运啊,鲁国军队虽然没跟我们战斗,但有他们在旁边盯着,齐国军队总是心不在焉,幸好我们今天完成了行军任务。”
智起嘴唇蠕动,中行喜见到这种情景,催促说:“智起,你智氏跟赵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