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3 章(1 / 1)

春秋小领主 赤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赵武墓前赞赏说:“老师(赵武)虽然体态文弱,如同难以支撑起衣服;说话轻声慢语,就象根本没从嘴里面发出(退然若不胜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口),但他才是整个九原最值得做朋友的伟丈夫。

生前,他亲自为晋国推荐的人才就有四十六人,全都被国家任用,成为了晋国的依赖的栋梁。等到他去世的时候,这四十六人却是站在客人的位置上(而不是站在属下、家臣、附庸的位置上)吊唁,这说明他对朋友没有丝毫的私心,说明他对待朋友都是真心的平等交往啊。”

后来,“若不胜衣”作为一种审美观被魏晋名士推崇,进而被刘义庆写入了《世说新语》……

其实,赵武对待朋友的平等态度源于现代观念,但对于这个时代有点逆流而上的味道——这恰恰是后来赵氏受围攻时,立而不倒的原因。多亏了赵武替赵氏种下玫瑰,他的孙子赵鞅因此收获,使赵氏在惨烈的家族争斗中,成了笑到最后者。

在九原国家公墓仰望前贤的赵武并不知道,此时,栾武子的后人栾盈在齐庄公的支持下,派出自己的家臣前往自己过去的封地曲沃,秘密联络曲沃栾氏产业的管理人,栾氏家冢(管家)胥童……

此时,范匄也没有发觉暗潮涌动,他正在主持盟会后的宴饮,突然间闯进一名不速之客——是蔡国国君。

蔡国国君也属于墙头草一类的人物,这几年楚国越发虚弱,疲于应付南方吴国的攻击,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北方防线。蔡国附近是郑国与宋国,彻底投入晋国阵营后,郑国显示出咄咄逼人的豺狼猛心,而此时宋国执政是子罕,左师是向戎;郑国执政子展、少正子产——这四个家伙都属于春秋名臣,随着这两人施展执政能力,再加上他们背后的霸主晋国已经处于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地步,由此郑国与宋国进入春秋史上的黄金时期。

这两国进入黄金阶段,则意味着他们周边的小国都不自在,郑国打着报复陈国叛逃的借口,准备将陈国囊入怀中,而宋国左师向戎也不安生,按照他与郑国的约定,他侵吞的目标是蔡国。

陈国没办法,他们的背叛惹怒了现在的执政范匄,更激怒了副执政赵武,所以他们连投降的念头都没有,只能苦苦忍受郑国的打击,蔡国是楚国的老牌盟友,但跟晋国的关系并不过于敌对,受不了的蔡国人赶忙向晋国使媚眼,本次盟会本来没邀请蔡国国君参加,蔡国国君不用大家请,自己来闯席。

蔡国归顺事件是个闹剧,蔡文侯派司马公子燮前来要求归附,范匄喜出望外,可惜,蔡国归附楚国已久,国人不愿归晋,公子燮返回蔡国不久,事泄未遂被杀。蔡国由此重归楚国。

但这一幕闹剧刚开始的时候,更像一个喜剧,如果蔡国归顺了晋国,那么晋国就可以把战线推进到楚国边境,更能够威胁到楚国的另一个坚定盟友陈国,范匄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在战略大方向上一展抱负,超越前任元帅,所以他把蔡国归顺的事情弄得很隆重,他隆重的迎接了蔡国司马公子燮,而后将蔡国的动态快马通知齐国边境上的赵武。

这时,赵武正乘坐战船向黄河下游进发。

此次旅行相当于一次探险之旅,晋人不善于摆弄船只,赵武也不擅长,虽然他诱拐了大量陈国船夫后,命令船夫按照他记忆中的外形,试验性的建造大型渔船,但造船是一个系统工作,没有几百年的技术积累,造出来的船只顶多相当于一个木筏上加的盖。

在这样奔涌的大河上,驾驶如此试验性的战船行驶,极其令人胆寒,大多数晋国武士不愿意随船行动,宁愿跟随岸上的队伍一路蜿蜒南下。如此一来,赵武陆地上的探险队伍,庞大的超越了水上。

陆地上军旗招展,河面上,十余只战船上的船夫有点手忙脚乱,大河辽阔,在明代末期,北京、天津一带还是一片沼泽地,在春秋时代,这片土地森林茂密的更让人寸步难行。

武士们在战船上战战兢兢,令人惊讶的是,晕船反应最强烈的反而是潘党这个楚国人,雄伟的潘党此时已经软成一团泥,他趴在船邦上呕吐不止,反而是赵武,这个据说从来不会游泳的人,一点没有晕船的表现。

沿岸行进的叔向在陆地上用军号和鼓声跟赵武联系一番,赵武听军令官解释了岸上的情况,吩咐船上用号声回应岸边的军队,而后回身笑着说:“想不到,听说楚人离不开船,想不到你这个楚人还不如我这个晋人适应船上的摇荡。”

潘党“哦”了一声,将肚里最后一口呕吐欲望清理干净,躺在船边喘息着说:“楚国的江河比较平缓,我平常坐船,没有见过如此宽阔的江面,没见过如此巨大的战船,更何况,我们楚人本来不是因为舟船而擅长的——这时代,擅长舟船的是越人与秦人啊。”

第一百七十九章 关于鲲鹏的传说1

第一百七十九章 关于鲲鹏的传说1

赵武奇怪的哦了一声,先吩咐侍从端上一杯酸醋来供潘党漱口,而后他好奇的说:“越人擅长舟船——这我知道,我听莒国国君说,他们国家旁边有一个越人的飞地,名叫‘琅琊’,属于越君直属领地,齐国对此也表示认可。越人能横跨大海,在齐国最东边建立一个城市,说明他们的确擅长操舟……可惜,莒国灭亡的太快,我来不及通过莒国雇用一些琅琊越人。

然而秦国是内陆城市,秦人擅长舟船?我倒没有听说过,这几年我在黄河边上建立大型舟船队,从没有见过秦国的船夫从渭河顺水下来?”

潘党喘着气,翻了个白眼回答:“列国当中,唯一存在水军建制的,只有秦国与越国,你不知道吧?泾河、渭河的河面冬天并不结冻,秦国渔夫在这两岸捕鱼为生,早已经学会了操舟。而秦国的水军是列国当中最完整的,他们甚至摸索出一套水上指挥方式,可以指挥水上船只协同作战。”

赵武点点头:“哼哼,如今拥有水军的国家恐怕又多了一个。等我赵氏的新战船试验好了后,我赵氏也将建立一支水军编制。我的目标,将于越人一样,是大海。”

潘党翻了个白眼,又趴到船帮上呕吐去了。

船板咯噔响了几下,赵武的次子赵午从船舱里跑了出来,他倒挺适应船身的摇晃,稳稳的走上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