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了。
这样的人,是社稷的栋梁和根基啊!这样的人,即使他的是代子孙犯错都应该赦免,以激励那些有才干的人。现在其家族犯了一次错误,就要处罚到他自身,不惜抛弃社稷的栋梁,不是太糊涂了吗?
过去,鲧被杀而他的儿子禹被起用,伊尹曾放逐太子大甲,而大甲继位后还任命他为相,到死没有怨色。管叔、蔡叔被处死,他们的兄长周公却依然辅佐成王。现在,元帅为什么要因为一个羊舌虎而抛弃国家栋梁呢?如果您带头行善,谁敢不努力呢?多杀人有什么用?”
真实的历史上,退休的祈奚是乘坐驿站的传车(邮车)赶到都城,现在他乘坐的是赵武的马车,那辆装饰华丽,四面蒙着车篷,镶嵌玻璃的马车停在元帅府,周围的人暗自把消息告诉了范匄,见到一直袖手旁观的赵氏终于表明态度,祈奚的劝解比原来的威力还大……
范匄立刻起身,恭敬的向祈奚拱手,口称:“是我阿匄做事不妥当,引得祈大夫这么大年纪还在奔波,请祈大夫与我一同进宫,我们劝说国君释放叔向和他弟弟。”
祁奚的劝说非常有技巧:首先,他没有直接去找国君而是先来说服士匄,说明以一个政治老人的深刻与敏感,他清楚的知道栾氏的倒霉根源何在,知道如今的政事真正的决定权在谁手上;其次,在游说策略上,他没有突出叔向的无辜,那样的话,就几乎等于宣称栾氏党羽的无辜,进而否定了“朝廷”制裁栾氏的根本支点。
他只强调叔向的功劳和才干,这样原则问题技术解决,大家都过得去,所以士匄才能欣然接受。
范匄既然决定赦免叔向了,又充满恶意的念及——祈奚是坐赵武的马车来的,赵武与栾氏并不和睦,跟叔向也只是君子之交,但赵武突然抛弃了中立立场,肯出面替叔向求情……考虑到叔向弟弟羊舌虎俊美多姿的名气,范匄以为:赵武是在拐弯抹角,恳求赦免羊舌虎。
一个栾盈的“男同志”而已,能有多大的作用?听说赵武家里妻妾不多,没准他也好这一口,便送个人情给赵武又如何。
范匄同意了,所谓找国君求情,只是一个幌子,国君眼下正在宫城,跟各国舞姬交流感情呢,哪有闲工夫管这些事。所以出了元帅府,祈奚打了个哈哈,爬上赵武的马车,调头出了都城。
第一百七十三章 王级抢劫是“效尤”1
第一百七十三章 王级抢劫是“效尤”1
范匄望着祈奚远去的马车,轻轻笑了一声,立刻转身下令释放叔向跟他兄弟。
叔向获释后表现平静,他甚至没有想起来向祈奚道谢。叔向的家臣提醒他,叔向淡淡回答:“祈奚替我求情,岂是让我感激祈氏的恩情,他是让我留下来继续为国效力,因此他无恩与羊舌氏,所以我无须感激他。”
叔向的话被人传到范匄的耳朵里,范匄满意的点点头——刚进行完一场家族仇杀的范匄,现在最怕别人凝结成一股势力,叔向的话正合他意,故此,范匄满意而归。
范匄不知道,叔向不感激祈奚,回家后却暗地派自己的家臣前去感激赵武,赵武坦然的收下了对方的礼物,也没有回拜……
赵武终于出面表态了,范匄自己也觉得大清洗的株连已经有点过分了,赵氏现在出面表态,说明事态的发展已经越过了赵氏的承受底线,继续下去,不免要跟赵氏正面冲突……
盘算了片刻,范匄觉得依靠自己掌握的两个家族的力量,对抗三家联盟,不见得有必胜把握,于是,他下令收敛株连行动。
稍后,晋国的内乱逐渐平息。
等晋国内乱平静,齐国已经趋于稳定,此时,时间已经过渡到第二年春,范氏刚好在春耕过后集结军队,准备出征齐国,大军刚刚完成总集结,临淄城中,神经病齐灵公说了最后一句“阳奉阴违”之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死后谥号为“灵”。
稍后,公子光正式继位,就是齐庄公。
古代谥号中,象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桓、穆、成等都是好字眼,惠是没什么能力的,厉、灵、幽、炀、懿都含有否定的意思,而且基本上都是死于非命的君主才获得如此谥号——凡谥号为“灵”,必定是被部下所杀的;而哀、思、殇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悼则是中年早夭的意思。
齐灵公谥号为灵,意味着他是被杀的,谁杀的并不重要,齐国太史认为,崔杼身为执政,必须承担这个责任,所以他记录为:崔杼弑先君姜环。
齐国国君去世的消息传来,范匄叹息一声,随即解散了准备出征的军队——按春秋礼仪,趁着对方国君去世去讨伐,是极其无礼的行为。而范匄追求的是征服,如果没人来签订投降协定,承诺向晋国交纳征税,那么发动战争也毫无意义。而在这个时候,一旁静观齐国人内斗绝对是聪明之举,况且不趁人国丧动武,赢足了道义上的筹码。
然而,世事往往是:你给予别人足够的尊重,别人以为你这样,很好欺负。
这次并不例外……
此时,栾盈正往楚国出奔,经过周王室的王野,他真是祸不单行,平时晋国人根本看不上眼的周人也来趁火打劫。由于人手不足,队伍携带的辎重财产被当地人掠夺一空。悲愤的栾盈向周王室行人(掌管迎送宾客、使节的官员)哭诉。
虽然落难,但栾盈依旧不失贵族风度,他彬彬有礼的诉说:“天子的陪臣(诸侯之臣为天子陪臣)栾盈,因为被王的守臣(诸侯为天子的守臣)降罪,准备流亡逃避处罚。但我在路过天王郊外时,却再次被周人降罪(指行李被抢劫),实在是上天无路了,因此冒死向王陈言:
以往您的陪臣栾书对于周王室有过贡献,王也曾经给过褒奖;而他的儿子栾黡没有继续保持其父的勋劳。大君(大君即天王、王,三个词都是一个意思)如果不遗弃当初栾书的贡献(把我的行李归还给我),那么我还可能有条生路;如果您遗弃栾书的贡献而追究栾黡的罪过,那么我本来就是有死罪的人,现在就回晋国去领死,不敢再回来了。
在此,栾氏斗胆向王直陈心意,一切听从您的处置。”
落难的年轻贵族,一番言辞凄厉婉转而不失气质。周灵王听了行人转述的话,感觉很羞愧,一方面觉得栾盈挺冤的,另一方面也有点后怕——栾黡毕竟是霸主国的正卿,霸主国宣布驱逐栾氏,但并没有宣布罢免栾黡。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