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9 章(1 / 1)

春秋小领主 赤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商量说:现在郤克的愤怒有两种可能,一是发泄在齐国,对晋国有好处;一是发泄在国内,晋国就遭殃了。我准备告老,让他(执政)有权去攻齐国,使他的愤怒得到发泄,这样也许能消弭晋国的祸端吧?

当年秋,士会告老,郤克执政,开始了他对齐国的“家族报复”……

这次赵武的“家族报复”,不像跛帅针对的是一方大国。在霸主的眼中,大戎小戎只是胡闹的孩子,过去晋国没精力揍他们,现在赵武肯揽下这活儿,省心了。

悼公轻轻点头:“武哥总是那么勤奋,呆在家里也闲不住……元帅,你该把新军将的任命送往赵城,寡人希望武哥能第一时间知道这消息。”

悼公夸奖赵武,是因为赵武这次进行家族惩罚行动,带上了国家司法武装:巡警队。

有巡警队参与,即体现了国君对封臣履行了庇护责任。同时,也意味着国君有权分享这次惩罚行动的战利品——封建时代,责任与权力是相等的。

这一个时间,赵武的军队已经越过了通城,赶到太原城下。军队在通城与太原城取得了储存于这两座城市的补给后,赵武显得更有信心,他下令:“撒开斥候队,遇到戎人小股武装,无需汇报,直接给我灭了。我们是来报复的,不是来施舍的,给我寻找戎人主力,我需要一场决战。”

武连抢着回答:“主,斥候三日前回报,小戎的国君已经退往了北方的箕,我预计:两日后,小戎的军队将与大戎汇合在一起,敌军总数将达到七千人。”

武连随后稳重的说:“戎人狡诈而无信用,家主要把斥候队撒开追击,我们对戎人的侦查不免要削弱了。”

武昆哼了一声,散漫的插嘴:“一群斩木为兵的蛮夷,何必弄得如此慎重?我们这次是来占领的,撒开人手清剿匪徒,主力缓缓推进,迎上戎人主力,这才是正确的用兵道理。以戎人的实力,怎么能吞下我们这支队伍?”

赵武斜眼看了一下武昆——也就是潘党,讥讽说:“难怪你一辈子只能当个车夫?!戎人无论怎样弱小,也与晋国相持了两百余年,晋国可是个霸主,一声令下连齐国都打哆嗦,但对戎人却无可奈何,这样的敌人是能够轻敌的吗?”

武昆反问:“那你的意思是什么?”

赵武回答:“我们这次带了两千骑兵,其余的一万两千人基本上是辅兵,所以,我们真正的战斗力只有这两千人。而武连刚才说的戎人的兵力,也没有算上戎人的辅兵——戎人全民皆兵,连妇女、儿童都会射箭,他们真要起了倾国之力,又岂是两三万士兵能够打住的?

武连刚才说得对,搜捕盗贼是骑警的责任,我们派出五分之一的斥候引领骑警队行动,其余的斥候队则向前推进,进行武力搜索,一旦遇到戎人主力,全军立刻加快脚步,争取尽快与戎人决战。”

赵武说自己有一万两千辅兵,是因为他从赵城带了一万人,加上韩氏的一千弓兵,而后又加上霍城的两百城卫军,三百骑警,太原城的五百城卫军,总数刚好是一万两千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赵武这次准备打一场骑兵战争,他所谓的辅兵,其实战斗力并不差——因为这是家族报复,所以家族武士中,几乎所有的优秀者都参与了这场战事。只是,因为作战主力是骑兵,推进速度不免快了点,原先那些喜欢追随战车而战斗的优秀家族武士,这次只能作为辅兵,单骑走马的跟在骑兵后面。

赵武的两千骑兵中,五百重骑兵,平均每个人有十名仆兵照顾;其余的轻骑兵,每人也至少有五人照料。以辅兵形式参战的武士们,则赶着大车,车上拉着五米多长的枪杆,还有草料、食品、煤炭、帐篷等等……

草原上,总数约一万余人的队伍成五行队列,在草原上拖得很长,队伍前端已经走入地平线的阴影处,队伍尾端才刚离开太原。这支队伍附近,是像乌鸦一样忽聚忽散,盘旋不定的是斥候队,这些斥候的马前都跟着一两头狗。

在广阔的草原上奔驰,家犬们兴奋不已,它们时而追着草丛里窜出的兔子或者麋鹿,时而发现人的踪迹,一窝蜂的吠叫着群起而攻之。

这支长长的队伍仿佛一只大扫帚,在太原盆地这块画布上浓浓的抹上了一笔,他们走过的地方,再没有戎人的零散牧民生存,甚至很多野兽都纷纷离开了自己的栖息地,以躲避他们的骚扰。

七月中,武连所属的斥候终于发现了戎人的主力,他兴奋的派出武士尾随着戎人的踪迹摸去,自己回头向赵武炫耀部下的精明:“都摸清了,主,戎人袭击了我们的垦殖点后,小戎的君主不以为然,大戎的君主赶过来警告他,说是我赵氏一定报复。

随后,从开春起,小戎的部落就开始北撤。听到我们出兵的消息后,戎人已经联合起来了,现在除了少数通知不到的部落,所有的戎人都在箕地等待我们,传言小戎的武士有三千余人,大戎约五千人,此外还有一些男女老幼,总数三万七千人,他们杀光了牛羊制作军粮,打算在箕地,隔河迎战我们。”

师偃插嘴询问:“还有多久能与他们接触?”

武连回答:“戎人的营地距此二十里,隔着那条小河,戎人砌起了营垒,正严阵以待。”

师偃若有所思的回答:“按我们推进的速度,每天早晨能推进到那条河边。”

赵武凌空挥了一下马鞭,跃跃欲试:“通知下去,明日一早与戎人决战。”

命令一拨一拨的传递下去,整个队伍减缓了行进速度,队首开始整理军械,队尾则加快了脚步,准备与队首汇合……

不得不说,晋国普通百姓的军事意识非常优秀,赵武命令下达后不到两小时时间,赵氏武装已经由行军时的五列纵队,变成了一个攻守兼备的大方阵。

此时,骑兵们为了保持体力与马力,已经退到了方阵的中央,被辅兵们围了起来——武昆统领左矩,武连统领右矩,其余的家族武士则跟随赵武在中军,赵氏私兵排列成三阵,缓缓的,好整以暇的向箕河推进。

古代士兵打仗,将领的指挥范围也就是在嗓门吆喝能听到的范围内,超出了这个范围,士兵们听不到指挥官的命令,他们就成了战争中的“无效士兵”。

最初,先民们进行的是部落战争,参战的士兵人数少,所以采用吆喝的方式指挥,也完全能够控制战争节奏。但后来国家诞生了,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