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钱为非法之后,收兑旧钱的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在新钱和旧钱之间,老百姓虽然选择了新钱,但他们更相信银子、黄金和实物,一拿到宝钞,就赶紧拿去买米、调换现银,根本不敢放在手里过夜。奸商们则相信工不如商,商不如屯。只要有本事吃进,等新朝廷稍一妥协,他们就可以赚到成倍的利润
于是苏州、南京、扬州、杭州几大商行联合起来拒用宝钞,同时一些小商贩也纷纷效法,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宝钞成了早出晚归者,每天早上刚出去,到了晚上几乎又全部回到兴业钱庄来了。大明宝钞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正常的商品流通遭到破坏,一些手工工场的正常生产秩序受到极大的影响。洪承畴情急之下,设法弄来了十万两现银,让手下偷偷的往外出货,试图让疯涨的银价回落。但是结局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杯水车薪。
随后,事态进一步恶化。江南之地由于商业、手工业达,许多田地都用来种植经济作物而不是粮食作物。所以粮价一直维持在较高的价位,奸商乘着官府焦头烂额之际,乘机哄抬粮价,搞的江南各地粮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
洪承畴也不是无能之辈,于是赶紧又设法调来一大批粮食应急。可是五十多艘漕运粮船到了下关码头却没有人来卸货。一打听才知道,脚夫人们都要受现银做工钱才肯卸货。洪承畴无奈之下,只能调来兵马搬运粮食。
这时,奸商又乘机煽风点火,造谣说官府只给军队和当官的粮,百姓就任他们饿死。于是百姓纷纷涌到下关码头抢粮,与军队生激烈冲突。
洪承畴实在没办法了,决定使用雷霆手段,但是考虑到这些奸商背后都站着不少江南著名的士绅,有些人还与自己同朝为官,于是洪承畴只能先将情况上报在北京的宋友亮。三之后,宋友亮给洪承畴回了一封信,说道:非常事用非常手段,不能什么事都宽大,不然天下人会以为我们被几个奸商还吓住了。朝廷有的是钱粮布帛油盐,更重要的是咱们做的事是有利于百姓的,只要百姓站在我们这边,就什么都不怕。并且还赐给洪承畴一柄尚方宝剑
得到了宋友亮支持的洪承畴开始放手大干,他调集南直隶以及浙江的军队,对苏州、南京、扬州、杭州、宁波等地展开了一轮地毯式的抓捕行动。再锦衣卫的配合下,洪承畴按图索骥,将各地为抵制使用大明宝钞的奸商一共抓了三百多人,一起押送到南京,以触犯《大明钱法》之罪,处以斩刑。他们的家产大部分被充公,小部分被分给他们无罪的家属用以度日。
随后,宋友亮亲自押送七十多万斤粮食从北方来到江南,虽然江南百姓还不是很习惯吃小麦,但是低廉的价格和不掺泥沙的质量,还是令深受高粮价困扰的江南百姓趋之若鹜。十天之内,江南粮价大跌,囤积粮食的奸商纷纷破产。
紧接着,宋友亮又重申了《大明盐法》,开始推行盐票法,取消商盐垄断权,实行凡纳税皆可贩盐的盐票法。虽然扬州盐商囤积了大量食盐,还搞罢市。但是宋友亮从辽南和山东调剂了三十万斤食盐,质量、成色都优于扬州盐商手里的盐。于是,不出十天,江南盐价也是见风就跌。
孙老六原本是拿着一个小钵盂去买盐的,半路听说盐价又跌了,于是赶紧回去拿口袋。口袋刚抓到手里,孙老六还没出门,外面又有人喊:“盐价跌啦!”
“他娘的~”孙老六一跺脚,推起一架独轮车就出了门,结果回来的时候,独轮车上装满了雪白的盐
几天下来,扬州盐商亏得血本无归。这还不算,宋友亮又以扰乱盐市、破坏盐法为名,将扬州参与这次经济动乱的前三十个大盐商、一百多个小盐商统统判处了斩立决。
东林党人一看形势不对,立刻以钱谦益为,站出来指责宋友亮残暴不仁,刘宗周等思想比较顽固的老臣也指责宋友亮杀戮过重。不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及时挺身而出。同时,复社以方以智、侯方域、冒辟疆为的青年知识分子也纷纷力挺宋友亮的行政。
粮价便宜了,食盐便宜了,钱币稳定且足值了,百姓们得到了实惠,也纷纷支持宋友亮的行政。
结果,钱谦益等人又拿出了以前管用的老招数,以辞职来逼宫。在南京总督府里,钱谦益、刘宗周为的大臣跪了一地
刘宗周依然跪在地上:“驸马爷,微臣年龄已大,这些天,一直感觉头晕眼花,精力不济,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之职实在力不从心,臣想向皇上乞骸骨,告老归乡。”
宋友亮赶紧去搀扶刘宗周,“刘卿家赶快请起!”
刘宗周却执拗地不肯起来,“老臣请乞骸骨!”
这时,钱谦益等人也一起齐声说道:“臣等也请求乞骸骨,高老归乡!”
宋友亮朝钱谦益那里望了一眼,随即乐了,这些东林党人年龄不等,最让人可笑的竟然有不少三四十岁的官员也跳出来要乞骸骨。
看着黑压压一群向自己乞骸骨的老少朝臣,宋友亮心中冷笑,真以为朝庭离了他们就不能转了,老子就不信,有官还会没有人当吗?
宋友亮故意一脸为难地说道:“各位真想乞骸骨?可是各位这么一走,南直隶的衙门可就要空了一半了呀!”
宋友亮又故意对钱谦益说道:“钱卿家,你还年轻,你也要乞骸骨吗?”
钱谦益臣故意垂头丧气地说道:“臣才疏学浅,留在任上只会尸位素餐,还请公爷恩准。”
宋友亮还是一脸为难地说道:“各位卿家~~真的不再考虑下了?这可不是小事,诸位可要三思啊!”
钱谦益肯定地说道:“这就是三思之后的决定~”
“那好,本公爷准了,今日诸位爱卿就可以脱下朝服,回到家乡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宋友亮露出了狡黠的笑
刘宗周一怔,脸上抽搐了一下,缓缓起身说道:“老臣谢过公爷成全!”
跟在刘宗周、钱谦益后面的一干大臣顿时傻眼,他们当然不是真心辞官,十年寒窗苦读,不知挤掉了多少同样的士子才金榜题名,又苦熬多年才能站在朝堂之上,如何愿意轻易就脱去这身官服,大家本以为这么多人告老,宋友亮迫于压力一定会挽留,没想到人家根本不按常理,有几名年轻一点的官员悔得肠子都青了,他们左瞧右看,看看是不是趁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