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1)

我在后宫当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3133 汉字|4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1章

  “儿臣给太后娘娘请安。”

  皇后带着一众嫔妃给太后请安,礼数周到,落落大方。

  “快起来,皇后操持后宫事物辛苦,在我这儿没必要那么守礼。”

  太后笑了笑,让人去扶皇后,又命人上茶点。

  任谁都能看出她的客气与僵硬。

  她的表现不像是见到儿媳,倒像是见着上门打扰的亲戚,透着一股不得不应付的忧郁。

  “儿臣知道您疼我。”皇后自然地说着大家都不信的话,“只是新妃头一次来给您请安,儿臣身为后宫之首,必须得做好表率。”

  太后:“宫里进了新人,气氛便活泼许多,这很好。”

  她摆了摆手,便有七位宫人端着托盘走到诸位新妃面前。

  秦玉逢坐得靠前,将所有赏赐看得明白。

  她得的是一只五尾衔珠金凤钗,略旧,但保存很好,做工也极为精细。

  萧修仪是一对透绿的镯子。

  罗婕妤是一套蓝翡头面。

  其余人的赏赐明显弱于她们三人,但也不算差。甚至可以说,相对她们的品级而言,十分贵重。

  让星璇收好,她起身,领着新妃再度行礼。

  “臣妾谢太后娘娘赏赐。”

  太后:“在娘家,你们是千娇万宠的小娘子,到了宫中,哀家和皇上也不会苛待你们。只是一点,你们要记得为嫔为妃的本分,伺候好皇帝,不要叫我们烦心。”

  “为嫔为妃的本分,自然是敬上宽下,为皇室开枝散叶,养育麟儿公主。”皇后补充道,“皇上年轻,还未有子嗣,如今孝期已过,正是好时候。”

  “谨遵太后娘娘、皇后娘娘教诲。”

  秦玉逢抬起头的时候,隐约觉得太后不是很开心。

  不对。

  催生的不该是太后这个当娘的么,怎么太后不急,皇后反倒急上了?

  其中定有问题。

  她的目光隐晦地飘向陆贵人。

  皇后尚且年轻,皇帝为了显示对她的尊重,也常去她那里,怎么那么早就将自己的表妹弄到宫里呢?

  莫不是自己有什么问题,想要借腹生子?

  这样讲便通了。

  以皇后如今的威势,宫里任何一位妃子生了孩子,都能变成她的。

  她自然不介意其他人给皇帝生孩子。

  虽说有墨成看着,严家另立新帝的可能性不大,但有了皇子,皇后就更有底气,严家就更有干劲儿。

  话说回来,他们秦家要另立新帝还是很容易的。

  可惜她爹立志当千古名相,她哥是个没花花肠子的,她舅是个商人。

  上首,太后注意到侄女的不对劲。

  “雨旋怎么眼睛这么红?”太后关切地问道,也没有避嫌的意思,招手让罗婕妤上前来。

  罗婕妤走上去,双手握着太后的手,低着头说:“雨旋来晚,耽误了给您请安,心中愧疚,实在是难安。”

  “有耽误时辰么?”太后偏头问自己的宫人。

  她的陪嫁:“没有,时辰还早着呢,圣人还要一会儿才能来。”

  至于太后抱怨“皇后越发架子大,请安越来越晚”的事情,已经被慈安宫的人忘掉了。

  “所以是谁说晚了的?欺负新人不懂么?”

  太后朝着众嫔妃看去。

  她生得和婉,没有一般上位者的傲慢,但这一眼极有威势,叫所有人都避开。

  王婕妤脸色煞白,连忙站起来给太后跪下:“臣妾看不准天时,担心误了时间才对迟来给皇后娘娘请安的罗婕妤有些不满,望太后娘娘见谅。”

  皇后宫里有西洋钟,宫人报时极准。

  她们一路赶,才险险准时抵达慈安宫。

  “王婕妤。”太后语气缓缓,“哀家记得,你是皇上潜邸时的老人。”

  王婕妤深深低头:“臣妾是。”

  “你在王府时,话便很多,事情也不少。哀家方才说什么来着?”

  太后拿起桌上的茶盏摔在王婕妤面前:“哀家让新人恪守本分,侍奉帝王,不使我们忧心。你身为老人,却没能做好榜样,着实让人失望!”

  王婕妤浑身颤抖,额头狠狠地贴向冰凉的地面:“臣妾有过,请太后娘娘责罚。”

  “哀家这里有几本原打算给新人打发时间的宫规,你拿去抄上十遍,就算是块朽木,也该记住三分。”

  “谢太后赏赐。”

  王婕妤轻舒一口气,还好只是罚抄书和思过。

  她本就无宠,这点惩罚不算什么。

  自始至终,皇后都没有为王婕妤说话的意思。

  太后也是要立威的,她劝了只会伤自己的面子。

  秦玉逢眼瞧着罗婕妤面露得意之色,手往桌子上摸,没摸着瓜果,只好端起茶喝一口。

  精彩啊,精彩。

  太后拉着罗婕妤,从宫室是否布置妥当,问到手底下的人照顾尽不尽心,一会儿的工夫,就赏了一套黄花梨家具,两匹蜀锦,八匹缎子,两个宫人和好些头面。

  就像皇帝会特意在秦玉逢给皇后请安的时候赐给她封号一样,太后也是特意选这个时候当着后宫所有人的面赏赐罗婕妤。

  这其实有些出人意料。

  因为在许多人看来,太后小心低调,又不沾宫务,佛系得很。

  就算对罗婕妤有所偏爱,也会稍微避嫌。

  结果就差没宣布“这是我的心肝宝贝,你们针对她就是在针对我”了。

  太后其实最开始是想要避嫌的,但罗婕妤今天的表现戳中了她的心病。

  她在先帝后宫里当了二十年的婕妤。

  也是这么一个孤立无援,被人嫉恨仇视的状态。

  她没有过盛宠,罗家当时也朝中无人,却将一对儿女养大成人,其中的艰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现在她已是太后,怎么能叫侄女步她的后尘呢?

  皇帝下朝过来时,便见到这样一副姑侄和谐,儿媳在一旁笑容僵硬的场面,他不着痕迹地皱了皱眉。

  却很快收了表情,利落地给太后行礼:“儿臣给母后请安。”

  “快起来,快起来。”太后一下子松了罗婕妤,虚扶皇帝一把,待他上了台阶便拉到身旁坐下,“你今日下朝早些。”

  皇帝面上带笑:“今晨收到捷报,西戎投降了。”

  听到这个消息,皇后、静妃和舒贵人表情都是一喜。

  西戎投降是大捷,她们都有在前线的家人,等班师回朝,多少都会有封赏。

  但要说谁得头功,肯定是主帅,也就是秦玉逢的哥哥秦跃。

  大家一下子又将罗婕妤抛到脑后,隐晦地看向秦玉逢,却只见她表情淡定,仿佛此事与自己无关一般。

  是哦,她还有即将就任内阁首辅的父亲,和本朝唯一的异姓王外公,她的兄长再怎么封赏升官,都越不过这两位,自然觉得平平。

  面对这些羡慕嫉妒恨的目光,秦玉逢又端起茶喝了一口。

  等前线的将士回朝,又有好戏看了。

  罗婕妤柔情似水地给皇帝请安,只得到一句“起吧”。

  对方连个眼神都没有给她,之后又讲起她无法插嘴的朝事,她站在原地,一时陷入尴尬。

  “妹妹要在这里略坐一会儿么?”皇后突然说道。

  上头摆的是一张宽敞的软塌,太后坐在正中,皇帝居左,皇后居右。皇后朝着右边让了些,轻易便露出来一人的座位。

  罗婕妤竟没觉得不妥:“谢皇后娘娘。”

  她们一个人敢说让,一个人敢坐,叫满宫人都看呆了去。

  这边的历史里虽然没有慎夫人,却也有差不多的历史典故,那位的下场可是惨得很。

  这罗婕妤才第一次侍寝,就敢与皇后同坐,以后还得了?

  正跟太后说话的皇帝骤然转头:“皇后的规矩不似以往好。”

  皇后站起来半跪在地上:“皇上息怒。您进来之前,太后正拉着罗婕妤说话,才说到半道,臣妾只是觉得或许还要续着讲完,才叫罗婕妤坐下稍等。”

  “罗婕妤视太后与圣上为家人,自然也是臣妾的家人,一家人闲聊,我想着规矩可以先往后放一放。”

  她的话很是坦然。

  因为罗婕妤已经喊了不下十声的表哥与不知道多少次的姑母,显然是真心把他们当家人,而不是皇帝与太后。

  皇帝又瞥向罗婕妤:“罗家单教了你亲疏,没有教过你君臣与尊卑么?”

  她脸色惨白,跪伏在地上,话都不敢说。

  太后都恨铁不成钢地看了她一眼,既恨她轻易着了道,又恨罗家的不争气。

  要是有人才,甚至不需要多有才华,只要拎得清懂得进退,皇帝都不会放着罗家的人不提拔,选择启用皇后娘家人。

  一天天的,就知道做梦和炫耀!

  恨归恨,一想到侄女才十五岁,她又心疼起来:“好了,雨旋年纪小,又一向同我们亲近,一时没有注意,以后多教教便好。”

  经典的“孩子还小”。

  皇帝有些头痛,但还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没有多苛责:“回你自己的位置上去。”

  他没有顺着皇后的话问太后方才在跟罗婕妤说些什么。

  也当没有看见那些取来的给罗婕妤的赏赐。

  借着罗婕妤的事情,大家看清了宫中最要紧的事情——太后与皇后,皇帝站的是太后。

  而且皇帝和太后都隐隐有些排斥皇后,却又很是容忍。

  皇帝要把持朝政,借助姻亲关系用后族的人,是必要的操作。

  但其实也不必单靠后族一家,宠妃家里的也能算是岳家。

  这才是各家往后宫里塞人的主要目的。

  秦玉逢又端起杯子,发现里面的茶已经见底,她将杯子递给星璇,星璇后撤一步,让宫女添了温茶,又奉到她手中。

  她喝着茶,听皇帝首先关心了淑妃最近的睡眠状况,赐了安神的香丸,又将她们七个新妃逐一关心了遍。

  他不仅是记性好,说话也叫人如沐春风,端水的话说得极有水平。

  她还有的学。

  请安结束,大家各自散去。

  皇帝留下来准备跟太后商谈接下来的安排。

  一转脸看见秦玉逢还坐着。

  他:“……华妃是有什么事情吗?”

  秦玉逢:“臣妾方才在皇后宫里喝了一盏茶,又在太后娘娘这里喝了两盏,想借太后的地方更衣。”

  知道你们很急,但先别急,让我先急。

  太后:“……棠如,带华妃去偏殿。”

  秦玉逢虽然去了偏殿,但两人还是硬生生止住话题,扯些家常来聊。

  聊家常便不可避免地料到罗家和罗婕妤。

  秦玉逢出来的时候,正听到太后说“雨旋就是这么个单纯的性格,能怎么办”。

  皇帝无语,又不想叫母亲不高兴,瞧见她,便说:“对罗婕妤,华妃你怎么看?”

  秦玉逢张嘴就开始叠buff:“来都来了,又不能送回镇国公府。她年纪还小,我们这些年长些的也该让让,就算有什么冒犯,也该看在太后和您的面子上原谅她,时日久了,我们习惯就好。当然,为了她好,还是应该让她长点心而不是吃点心。”

  皇帝/太后:“……”

  突然就不想纵容了。

  太后:“棠如,把宫规给罗婕妤送去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