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1 / 1)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当归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姜秋红相比,夹在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中间的姜冬月就平淡多了,从不高声大气,干什么都不温不火,跟火爆脾气的姐姐并排走,猛一眼瞧去都不像亲姐妹。

  “气死我了,你知道那小王八蛋说什么吗?他让我有本事自己养咱妈吧,爱充好人自己充!”姜秋红擦擦鼻涕眼泪,愤愤捶了捶大腿,“丧良心的狗东西!三个儿子轮流赡养老人,一家整年花不了三十块钱,就这还舍不得,也不怕夏天出门遭雷劈!”

  林巧英把拆好的红毛线重新打成团,欲言又止地看了看姜冬月。那意思是让她劝劝姜秋红,别再骂自己兄弟了。

  姜冬月拍拍亲妈的手,示意她先别着急,让姜秋红骂完再说。

  甭管多大的脾气,发出来就好了。

  再让林巧英搬出那套“别跟你兄弟们一样,好好过自己日子”的说辞,估计姜秋红能气成大鼓。

  姜秋红也的确该生气。本来兴冲冲背着西瓜回娘家,想让亲妈尝个新鲜,结果到兄弟家一看,亲妈居然被赶到老土坯房子去了,换谁能不气?

  且姜秋红自恃威望惯了,猛然发现仨弟弟居然瞒着她,偷偷干这种没良心的事,当场就喷着火把姜春林一通骂,连带着姜春峰和姜秋宝,全骂得狗血淋头。

  姜春林自知理亏又怕这个大姐,耷拉脑袋不吭声,他媳妇却不是吃素的,直接叫来妯娌们,三张嘴和大姑子对骂起来,吵得厉害时还撕打了两下。

  侄子侄女们拉架的拉架,偏帮的偏帮,姜秋红双拳难敌六手,混乱中居然还挨了几下!

  她哪里吃过这种大亏,又气又怒又委屈,一路哭着骂到老房子来,本想拽亲妈找大队干部讨个公道,又被林巧英息事宁人的态度给气个倒仰,险些没厥过去。

  要不是姜冬月碰巧过来,她起码能跟林巧英再置气半天。

  “天杀的死贼,不知道哪路王八转的,是个人都干不出这种事儿!”姜秋红得了妹妹做同盟,又痛快骂了半天,终于没那么火气了,自己顺顺胸口,长长吐了口气,“吵打时把我的西瓜都摔了,我走半路又返回去跺了两脚。五斤麦子换的西瓜,喂狗也不给他们吃。”

  这年月很少饿死人了,但没人敢浪费粮食,姜秋红显然气狠了,不然真舍不得那个西瓜。

  自己顺过气儿,姜秋红忽然想起来:“冬月,你怎么直接到妈这儿来了?姜春林跟你说的?你没跟他们吵吵吧?”

  看看姜冬月的肚子,“你现在身怀六甲,好比挑着鸡蛋赶大集,人家敢撞你你不敢撞人家,千万别大意了。”

  姜冬月拿果子的手顿时一僵。

  她从前走习惯了,今天熟门熟路的直接就过来了,根本没想起还有前头这一茬。

  其实她当初也在大哥门口哭过一回的,被林巧英生生拉走了,气得上火好几天。

  但这话不好说,姜冬月干脆打了个马虎眼,只说有乡亲给指了路,就舀半瓢凉水放小桌子上,让姜秋红先喝两口。

  “为这种人气着不值当的,以前咱爹在的时候就说过,天好儿子靠不住,老了还是闺女贴心。你看他老人家临走那几年,都是咱俩自行车推着、三轮车蹬着,一趟趟往城里跑,刮风下雨也不敢耽误拿药。”

  “回村里碰见大哥,他巷子口拐个弯绕道走,把咱爹气得脸都青了。这种人良心早黑透了,你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姜冬月说着,把油炸果子和糖都拿出来,摆到粗瓷盘子里,“叫我说呀,咱妈搬出来才好呢。不用给他们做饭洗衣裳了,也不用看孩子了,秋麦天拾些个麦穗儿、棒子,粜点儿钱也不用扔出去了,说不定比从前过得还好呢。”

  妹妹这话说得中听,姜秋红脸色更缓三分,只撇过脸道:“你都不知道咱妈多叫人生气,看见我就说‘别跟你兄弟一样,叫人看笑话,娘家才是根底儿’,天呐,就这种黑心烂肺的根底儿,我可不敢靠。”

  林巧英面色讪讪的,叹了口气却什么也没说。

  姜冬月夹在中间,看看亲妈,再看看大姐,也跟着叹了口气。

  从前她不明白林巧英为什么总是忍气吞声,后来经事多了就明白,无非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已。

  凭良心说,一个女人上了岁数,被儿子嫌弃赶出来,再被闺女看不起,偏生又要靠儿女过活,除了把委屈都憋进肚里,还能怎么办呢?

  “姐姐,你别对着咱妈生气了,咱妈已经够难受了。”姜冬月推推姜秋红,“以前咱爹在的时候都奈何不了仨儿子,何况咱妈一个老太太?从今天起,咱们就关起门过自己日子,以后永远不搭理姜春林几个,权当断亲了。”

  又拉住林巧英皱巴巴的手,郑重道:“妈你别难过,村里行好的都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咱处事对得起良心,是别人对不起咱们。将来都到地底下碰头,见了我爹也有话说。”

  “眼下你搬出来了,我跟姐姐往后送点儿东西,也不怕浪费了。你就安心住着,缺什么咱慢慢添置。有我跟姐姐在呢,保管不能缺了你的粮食衣裳。”

  大闺女在耳朵边哭骂了一早上,终于让小闺女给劝住,林巧英的脸色也舒展开来,低声道:“冬月说的在理儿,是这么回事。”

  “对,咱俩给妈养老,日子也能过。”姜秋红渐渐回过味儿,觉出先前说话有些过分,别别扭扭地补了几句宽心话,就拎着桶开始压水。

  姜冬月把肉和豆腐拿出来:“姐姐,咱们中午吃面条吧。”

  “行。”姜秋红压满一桶水倒进瓮缸,安排道,“你先切肉,我待会儿擀面。肉也让我炒吧,静静在她们学校食堂吃着个秘方,前两天试了试,比平常炒的好吃。”

  姜秋红嫁到了高家屯,前后生有两儿一女,静静是最小的闺女,去年刚上初中。小姑娘随了亲妈脾气,也是个爆辣椒,干活念书都挺利索。

  姜冬月应了一声,进屋找到那把笨重的铸铁刀,顺便把唐笑笑放出来。

  “妈,妈,”唐笑笑绕着姜冬月转来转去,像只叽叽喳喳的鸟,“你今天是来接我的吧?你在家想我了吧?”

  姜冬月笑道:“当然想你,你爹也想你,今天就带你回去,不能总淘着你姥姥。”

  唐笑笑:“我可听话了,我帮姥姥拾柴火,给姥姥拉风箱,什么都会干。”

  她转着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发现姥姥去门口泼水,大姨回屋里拿锅,忙趁这点儿功夫小声问姜冬月:“妈,姥姥以后是不是就在这里住啦?”

  姜冬月把刀在瓮沿上磨了磨,一下下切着猪肉:“对,就在这儿了。这是你姥爷盖起来的房子,妈小时候就住在这里。”

  唐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