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7 章(1 / 1)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当归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杨树,两辆冒黑烟的绿皮火车自相隔数米的铁轨上轰隆隆飞驰驶过,只有他们?这趟车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停了。

  正?暗自纳闷,列车员从三号车厢快步走过来, 边走边高声喊话:“旅客朋友们?请注意!本次列车还没有到站,现?在是非站停车!到站时间预计延迟十五分钟, 大家不要随便走动,下一站快到时会有广播通知!”

  唐墨心说这么大火车咋说停就停,还不如洪金市的公交车靠谱。然而车厢里大多数旅客都稳稳当当坐着,看起?来十分习惯的样子,他便把话咽回肚里,只带着姜冬月去了个厕所。

  “赶早不赶晚,再?说咱们?都买了票,这厕所不用白不用。”

  至于车厢中间的热水,等快下车时去接吧,反正?坐不了多长时间。

  二十分钟后,火车终于在人们?的埋怨声中缓缓启动,中途在一座小火车站停留三分钟,又在半道上非站停车两次,总算到了万通市。

  “各位旅客,列车即将到达万通站。请在万通站下车的旅客准备好自己的行李下车……”

  普通列车的座位不能向后倾斜,唐墨个子又高,坐得腰酸腿酸浑身难受,听见广播后急忙一手抓包一手抓姜冬月,顺着人流往车门处走。

  他们?的座位号靠前,下车也快,五分钟左右便穿过地下通道长长的台阶,检了票从出站口出来。

  甫一掀开厚实的软玻璃门帘,唐墨情不自禁瞪大了眼睛:“好多人啊!”

  但见宽阔的青砖广场上密匝匝到处是人,南来的北往的、挑担的扛包的、推行李的举欢迎牌的……晃眼望过去甚至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  阳光穿透细小的灰尘扑面而来,和着不远处的汽车鸣笛声、买卖吆喝声,十分嘈杂中生生透出十二分热闹。

  除了过庙会,唐墨很少见到人群熙熙攘攘的场景,站在原地深吸两口气?缓了缓,就听到“铛铛铛”的熟悉报时声。抬眼看过去,原来是火车站旁边有座大钟,高高矗立着原膜三层楼高。

  此刻长针正?正?停在最中间,粗笨短针指向左下方,竟然整八点了。

  “嘿,出趟门可真不容易。”唐墨嘟囔一句,指挥姜冬月打起?精神?跟他走,“我?在平村镇找熟人问了,来万通市批发衣裳的都去那个什么‘国际城’,离火车站不远点儿?,朝北走走就能到。”

  说着迈开步子就走,姜冬月忙忙扯住:“那边是西,这边才是北。”

  万通市的批发市场全称叫做“万通国际采购贸易城”,她从前来过许多次,自然认识路,指着路标示意唐墨看,“你瞧,从这边过去应该是国际城,楼最多牌子最高,咱们?先过去瞧瞧吧。”

  唐墨脑门缓缓浮起?个问号,被姜冬月拉着看看日?头又看看影子,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转向了。

  所谓“转向”,是晕车后经常出现?的症状,有人头晕恶心导致完全分不清东西南北,也有人像唐墨这样把正?确方向调转,心里却以为自己清楚。

  “走吧,大不了走错路再?返回来。”姜冬月边说边拽着唐墨向北出发,很快过马路来到国际城主街入口,“就是这儿?了,咱快进去转转。”

  “准不准啊?千万别找岔地方。”唐墨仍有点不敢相信,仰头仔细辨认,却发现?自己将将能认出“万通”、“国”、“采”四个字,其他几个字完全文盲看告示,除了黑还是黑。

  唐墨没办法?,只好跟着姜冬月往里面走,一路警惕地打量周围店铺。走了百来米,发现?开门做生意的都挺兴旺,不断有人骑三轮车或三蹦子装着大包小包进进出出,还有人骑着电动车送货,悬着的心慢慢踏实下来。

  管他国际城国外?城呢,能便宜批货就是好城。要实在批不到便宜的,他就劝冬月换个买卖干。

  养蘑菇就挺好,养小兔也不赖,等过几年笑安长大些,他们?两口子还能攒钱开养鸡场,日?常卖鸡蛋,过年宰老鸡,听说很有赚头。

  姜冬月丝毫没察觉唐墨的想法?,她双眼放光地沿着主街向前走,碰到卖衣服的不管店面大小都挨家进去询问。

  “老板,你家衣裳咋卖啊?买几件能走批发?”

  “我?自己家开服装店的,专卖女装童装,想批发一些新款。”

  “秋冬穿的牛仔裤有吗?拿件样品我?先看看,要颜色匀称的,不要上宽下窄萝卜裤。”

  就这样边走边问,不合适的直接略过,有合适的便在小本本记下情况,同时收两张老板的名片放进口袋,没多会儿?就记满了一页纸。

  随着探寻店铺的数量不断增加,姜冬月周身气?势也迅速膨胀,从小心挑款、大胆砍价的新手掌柜摇身变成了开店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手精英,仿佛腰里缠着万贯家财,而不是夫妻俩加起?来仅揣了三千块钱。

  唐墨:“……”

  咋说呢,他知道出门谈生意得适当吹点牛皮,但眼睁睁看着自家媳妇拉大旗扯虎皮,把批发店老板侃得一愣一愣,到底有些心情复杂。

  瞅那抬头挺胸的架势,谁敢信姜冬月是头一次来万通市的农村妇女?啧啧啧。

  等到火车站大钟十一点报时,姜冬月已经写满了办个笔记本,唐墨趁喝水的功夫见缝插针,小声道:“你一早上哒哒哒地跑了快五十家店,为啥一件衣裳没买?我?看人家出价儿?不算高啊。”

  有些衣服价格低得甚至像不要钱,当然质量也不咋样……

  姜冬月翻开本子解释道:“咱们?人生地不熟嘛,多听多问才不上当。比如划横线这几家,他们?的牛仔裤和衬衫肯定是从同家服装厂进的货,布料、裁剪一模一样。”

  “可是他们?往外?卖的价格不相同。二号裤子最便宜,但必须搭着买他家卫衣,颜色老气?不说,料子还起?球。”

  “三号跟二号差不多,都是好坏捆绑卖,四号……六号质量最好,但价格偏贵,老板说话也冲,不知道能不能谈妥。七号价格居中,要能往下便宜点儿?,后晌就可以去他家批货。”

  姜冬月边说边用圆珠笔划掉不太行的,然后在看好的几家店铺名字上画个五角星,“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咱们?多跑跑,先批几件试试水,甭管赚多赚少,起?码不会吃亏受骗。”

  唐墨听着听着,佩服地竖起?大拇指:“冬月,真有你的。难怪老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看卖衣裳的道道快赶上你头发多了。”

  别的不提,他像个保镖似的压阵走了半天,除开价格高低,愣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姜冬月笑着捶唐墨一拳:“少贫,赶紧找地方吃饭吧,下午才是重头戏。”

  唐墨:“这个我?在行,东边街角那家馄饨店你看见没?桌椅板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