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9 章(1 / 1)

正德五十年 竹下梨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1个月前

各自的营盘里面大肆操练。

喊杀声震天。

这座坚城,毫无疑问自然是杨沪生等人的成果了。

八月二十五那一日,武毅军北路军第四卫和第十卫一共十万人启程北来。

本来连子宁预计的北路军至少需要十五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白鹰峡,却没想到,在杨沪生的催促和夏子开的鞭策下,十万大军竟然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到达了白鹰峡。

九月初五就到了。

让杨沪生和夏子开以及一干武毅军北路军上层诧异不已的是,那些第十卫的奴兵,竟然也是坚持下来了。

要知道,第四卫是纯骑兵的构成,十天的时间赶路六百多里,乃是在寻常不过的了,但是第十卫的女真奴兵们竟然也能坚持下来,那可就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

十天,六百多里,一天六十多里地,大脚板走路,这几乎是已经是个极限了,或者说,已经超过极限了,毕竟不可能是一天到晚都赶路的,而且这会儿也不同于当初在山东的时候新兵千里长途大拉练的时候,那时候都在武毅军的管辖范围内活动,赶路完了,到了晚上,就有热汤热水儿暖和干净的营地等着。

这里,可什么都没有!

其实,要论起身体素质来,这些渔猎民族的女真壮棒汉子,天生就比农耕民族的汉族要强上不少,更何况第十卫中这九万多人,都是海西女真最精锐,最悍勇,体力最好的一帮子年轻汉子。论起身体素质来,新兵部的那些汉人新兵,跟他们不是一个级别的。

但是这帮人,却不是什么好兵——他们也不可能成为多好的士兵,至少在武毅军的辖下不会,你总不能指望一帮跟你有着杀父之仇,辱妻之恨大仇的人,为你平拼死效力吧?

问题不是出在身体上,而是脑袋!

但是这一次,他们却是非常之积极,哪怕是极累了,也是咬着牙,拼命的赶路。

武毅军上层思前想后,觉得唯一的解释,就是在女真奴兵中引入了勋爵制度。

八月二十四这一天,在第十卫的营地,当着数万女真奴兵的面,连子宁亲自为一百三十六个女真奴兵册封了爵位。他们中爵位最高的,被封了武毅军第二十五等,正八品上的宣节校尉,而其中最多的,足足有五十六人,都是最低一级,也就是第三十二等的从九品下归德执戟长。

但是尽管分封的爵位都不高,却是几乎让所有的女真奴兵都沸腾起来。

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

这一百三十六人,都是往日作战英勇,并且主动投靠武毅军的。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连子宁树立起来的这一百三十六个榜样让所有的女真奴兵都意识到了,只要是老老实实的听话,勇敢作战,也能拜托现在奴隶的身份,成为人上之人。

分封的不仅仅是爵位,爵位是虚的,爵位所能带来的东西可是实实在在的。这一百三十六个封爵的女真奴兵,不但脱了奴藉,而且每个人都封赏了数量不等的白银,最多达到了二百两!而他们甚至还被允许按照不同的等级,在军妓营中挑选数量不等的女人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要知道,这可是连汉人军官都没有的福利,而军妓营中不少出身女真权贵豪门,雍容高雅的美丽女人瞬间就让这些女真奴兵绿了眼!

不听话的,死!听话的,有地位有钱有女人!

天平瞬间扭转。

经过了这一次当众封爵之后,整个第十卫的凝聚力明显提高,而女真奴兵中存在丝丝不稳迹象,也是随之消失无踪。

之前凶狠的杀戮已经让他们知道了违逆武毅军的下场,而现在连子宁又给他们吃到了甜头让他们有了希望。打一棍子给一甜枣,永远是最简单,但也是最管用的一种方式。

而现在,效果便出现了。(未完待续)rq

五零八 女真虽大,身后就是汗廷!

(猜猜,这一仗,纳兰建成会怎么打?)

在到达了白鹰峡之后,这种激励制度的优势更是显露无疑,九月初五到达了白鹰峡,当天晚上就开始筑城。

第四卫的骑兵们自然是不能干这种粗活儿累活的,不过他们也没闲着,在杨沪生的分派下,五千骑兵以百户为单位,四散而开,分别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渗透,占察敌情,观察地形,顺便也是猎取食物。

如此分工之下,不过三天,一副方圆一百五十里之内完整的地图便是出现在了杨沪生等一干武毅军高层的面前,这周围有什么地方可资利用,什么地方地势险要,什么地方适合伏击,都是了然于胸。

有第四卫骑兵们打来的猎物,而谷口靠着你蛮河,鱼类更是丰富,便有那些精通打渔的女真人当天就利用树藤做了大网,把那大河中间拦了许多层网子,每日都有一筐一筐的鲜鱼从大河被打捞而起。通过这两条渠道,食物资源也是充足了起来。

筑城的主力,就是第十卫的九万女真奴兵。

被激励之后,他们都是很努力,干活儿也很卖力,以求入了上官的法眼,也被封一个爵位——爵位倒是尚在其次,他们也不怎么把这个当成多大的荣耀,但那时随之而来的和爵位伴随的种种好处,可就让所有人都垂涎了。

在他们的卖力干活儿下,九月二十五。这座雄关就已经具备雏形了。

东部以白鹰峰的千仞悬崖为依托,南边儿就是白鹰峡的出口以及一片绵亘的悬崖,是以这两边并没有修建城墙,而北,西两面,两道在女真人看来已经是非常宽广厚重的城墙,已然是牢牢的堵住了建州女真大军南去的道路。

想要南下。必须得打上一仗!

亲自目睹了镇远府大城的建成过程,武毅军的这些军官们,大致心中都是颇为有数儿的。杨沪生和夏子开一合计,便决定不建造房屋,集中所有人力。把城墙建好,围上这么一圈儿。而在城里,则是建起了无数的帐篷,帐篷里面,却是一半儿地窝子,一半儿地上的形势。

地窝子实际上就是从土质厚重的平地上,往下斜斜的掏上一块儿而形成的一种建筑形式,就像是把窑洞朝下安放了一样,窑洞冬暖夏凉,这地窝子也是如此。再者说现在也不是极冷。零上十度的温度,地窝子加帐篷,晚上睡觉还出汗!

而九月十五从土鲁亭山下的女真汗廷出发的纳兰建成统领的南征大军,在经历了十天的急行军之后,就是九月二十五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