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6 章(1 / 1)

正德五十年 竹下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的一个内部面积达三百一十平方米。这些藏兵洞平时用来储存军用物资。战时仅仅是一个聚宝门就可藏兵三千余人。

瓮城的设置不仅增强了城门的防御力。还是设计建造者‘国有利器。不示于人‘的道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而按照连子宁的计划。在瓮城之外。或者说是在整个城墙之外。还要修建一道城墙。就是羊马墙。不过这羊马墙攻城就要小很多了。三五米高。一两米厚就可以。虽然规模很不起眼儿。甚至可以说是寒酸。但是起到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拥有大量燧发枪这种远程射击武器的武毅军来说。就更是如此。

而在羊马墙外面。紧贴着羊马墙的所在。就是护城河。

羊马墙。和护城河。一定是要亲密无间才行。

这样一来。整个城池。城墙。瓮城。羊马墙。护城河完美一体。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无数的劳工在官员们的指挥下。就像是辛勤的工蚁一样。在地面上忙忙碌碌着。

本来镇远府里面空空荡荡的。大部分都是空地。但是现在一片人喊马嘶。已经是变成了一座彻头彻尾的兵城。

预计征集的十五万新兵已经到了八万了。剩下的那七万还在陆陆续续的到来。所幸连子宁对于今日之局势早有预料。而且在他的心目中。镇远府本来就是一座军事要塞。军事基地。而不是有百姓居住的一般城池。所以在此之前。城内就兴建了大量的兵营。围绕着方圆二十里的大校场。以卫为单位。一排排的兵营像是棋盘一样分布着。反正城内有的是地方。除了几处要地之外就是平地。建设的军营足以容纳数十万大军驻扎生活。

军营的施工质量很好。里面也足够的温暖宽敞。足以保证士卒们在里面生活的很舒服。为他们艰苦到要死的训练提供一个歇息的场所。

而除了军营之外。食堂。澡堂子这些配套措施。也都一一建好。新兵们已经入住。并且开始训练。大校场上军官们的怒斥喝骂声。士兵们如牛一般喘粗气的声音。无数双打搅踩踏地面的整齐声音。汇聚在一起。喧天震地。

在连子宁回来之后。立刻去了军器局和柳氏作坊。视察了燧发枪、中样佛郎机炮等武器装备的情况。

武毅军的燧发枪向来是没有存货的。自从武毅军不断扩军之后。甚至燧发枪的供应都有点儿供应不上的困难。所幸在这边发现了矿山。每天都有大量充足的优质铁锭铜锭供应给军器局。使得他们不用为原料的事情担心。连子宁又把铅弹制造的工作移交给了柳氏作坊。为他们减轻了负担。集中力量制造枪炮。这才算是勉强跟上。

现在武毅军序列。已经组建完成的步军卫一共是七个。分别是熊廷弼第一卫。陈大康第二卫。董策第三卫。杜秉麟第五卫。王吉第八卫。董汉臣第九卫。夏子开第十卫。抛开夏子开第十卫不断。剩下的六个卫。都是四个千户所七千余人的编制。每个卫需要燧发枪六千六百八十八支。一共就是一万六千一百二十八支步枪。这些。倒是都足额供应上了。而三个骑军卫。第四卫六千人。第六卫和第七卫各自四千五百人。按照定例。骑兵应该是人手一支枪的。但是现在这一万五千人中只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有枪。其他的还是缺额。

就更别说是正在组建的那三个卫了。

连子宁下了严令。必须在半个月之内将所有缺额的燧发枪全都补充完毕。就算是军器局全员累死也在所不惜!

冈萨雷斯知道连子宁不是开玩笑。也代表军器局两千余名匠师立下了军令状。若是完不成任务。听从军法行事!

然后又是去了柳氏作坊。柳氏作坊的效率还是很让他满意的。其中长枪大戟等等存货无数。连子宁当下大笔一挥。将所有库存采购一空。

武毅军各部都是在城中休整。养精蓄退。积极整军备战。

唯一没闲着的局势军情六处。第一局的探子们四面开花。当然。重心是西方和北方。上千名精悍的探子已经远远的阔出数百里。已经到达了脑温江沿岸。看得见福余卫帐篷的所在了。探听消息。而第二局的人员也没闲着。他们深入到整个松花江将军辖地的乡野城池。潜藏埋伏下来。盯着士民百姓的一举一动。只要是发现有任何不利于武毅军和武毅伯爷的言论。立刻将其无情的扼杀。

军情六处现在已经无限的向锦衣卫渐变。

七月初八。一封密报由总办李铁亲自递到了连子宁的案头。

七月初七。脑温江西岸的福余卫聚居地开始陆陆续续的有兵力集结。等到了七月十一。四面八方不知道从哪儿过来的蒙古骑兵已经是不计其数。无数的帐篷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边。根据那些曾经是老兵的探子们的估计。这些骑兵。至少也在五万以上。

五万蒙古骑兵。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

连子宁的预感是正确的。福余卫要有大动作了。

“好教伯爷以及众位大人得知。现在整个镇远府城墙。已经完工了九成。城墙主体和瓮城。墩台。羊马墙主体都已经完工。只剩下上层的雉堞女墙城楼的修建。预计半个月之内。可以完全竣工。”一个穿着青袍。大约三十来岁的官员侃侃而谈。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骄傲和激动:“镇远府城墙高十丈三尺。厚十一丈。一共长一百二十三里六十七丈五尺。有雉堞三万一千四百个。城门四个。瓮城四个。可藏兵一万六千。有墩台八个。城楼四个。箭楼八个。有角楼六个。城外羊马墙高一丈三尺。厚六尺。长一百五十里。护城河宽十丈。深七尺。长一百六十里。引松花江之水。水量极为充沛。”

连子宁被一群高级将官和总办衙门的官员簇拥着。正站在城墙上视察城墙的建设工作。

他所在的位置是镇远府的北门。被连子宁亲自命名为平虏门。旁边就是已经建了一半儿的城楼。整个城池防御体系。站在这里已经是一目了然。他们的到来。自然是使得工程暂停了。不少劳工远远地都朝这边好奇的张望。

正向众人讲解的是将军府政务总办衙门工科主事。现在松花江将军辖地也不算小了。作为这片土地上所有政务的主导者。政务总办衙门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种机构非常的完备。

仿照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