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章(1 / 1)

我在古代当策划 满座江南 3168 汉字|9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097章

  几家主子今日要赶的事情可多了, 他们要致辞剪彩,完了还要忙着张罗客人。到了晚上,按照约定俗成的礼仪, 大开宴席, 感谢应贴前来的贵客们。

  剪彩的时候,自然少不得要请上陆久安和韩致二人, 他们上去以后, 站在下边的外地商户又是一片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他们没有想到, 应平到目前为止的种种政绩, 居然是一个如此年少的俊才创下的。

  与陆久安比起来,韩致则要显得低调许多,他秉承着能不说就尽量不开口的原则,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沉默缀在陆久安后头, 只拿一双威严的眼睛扫视了一遍四周。

  陆久安不想宣兵夺主, 长话短说简明扼要, 总结下来的意思就是希望远道而来的商户能玩得尽兴, 以后应平会广开商路,双方可以多来往走动诸如此类的。

  心思敏锐的人,立马从他简简单单几句话里,捕捉到了关键的信息。

  等剪彩完成, 候在周围看热闹的人一窝蜂涌进店铺, 陆久安把想说的已经说了,瞧着没自己什么事了,就和韩致一块儿打道回府, 准备晚宴的时候再出席。

  申时还未过,谢岁钱就派了人来三催四请。

  他是整个应平县身份最尊贵的人, 陆久安若是没到,他们不敢动筷。

  三位主家是这么商量的,宴席摆在丁賀楼开设的新酒楼里,酒楼需要的原料点心从谢岁钱的五谷杂粮铺里采购,最后下榻则在吴季的客栈中。

  雨露均沾,互惠互利。这个主意一经提出,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意。

  酒楼名叫醉风楼,陆久安只从外面看过一眼,这是第一次走进来,一楼大堂里已经坐满了应平本地来尝鲜的人。

  丁贺楼很有野心,想来他是打算把醉风楼打造成应平第一酒楼,布置豪华大气,明暗相通,五步一珠帘,十步一绣额,传菜的小二穿梭其中,让人以为来到了繁华的州府。

  第一层打通做了大堂,第二层则是隔作大小不同的雅间,专门用来招待贵客。

  这一次再见,那些商户看陆久安的眼神不一样了,明显带着按耐不住的兴奋神色,频频往他这边张望。

  果然,酒过三巡之后,就有穿着繁复衣裳大腹便便的人,在谢岁钱的引荐下过来攀聊,借着敬酒的名义打探消息。

  陆久安照例耐着性子跟他们打着太极,假装自己没听懂其中的深意,一个商户眼看陆久安滑不溜秋的不好糊弄,终于道出自己的目的:“不知道陆大人对剩余的两座商铺如何处置?”

  “对嘛!”陆久安笑呵呵地指了指头顶:“既然是谈合作,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我这人向来不喜欢那些弯弯绕绕的,开诚布公的把想要的说清楚就行了,何必搞得那么麻烦。”

  谢岁钱隐秘地抽了抽嘴角。

  别看周围的人好似都在吃喝玩乐,其实目光一直若隐若现盯着陆久安他们的一举一动。眼瞅着他们进了雅阁,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都知道剩余的香饽饽少不得要进入其中一人口袋了。

  他们端着酒杯无不扼腕叹息,其实他们也想啊,奈何没有足够的实力咬下这块蛋糕。

  丁賀楼作为醉风楼的主人,知道两间铺子是留给外来商户的,吩咐下人端茶倒水,老老实实做个陪客。

  一拉上帘子,带上木门,喧嚣杂音就尽数被隔绝在外。

  一个眼睛里闪烁着精光的男人迫不及待问道:“陆大人这次也准备用竞标的方式来选定商铺的主人吗?”

  很显然,他们今日已经从别人的口中探听到了足够的消息,只等着找到陆久安把猎物收入囊中。

  陆久安有意引入外资,这些人又诚意十足。再问明对方盘下店铺准备的营生后,也不采用竞标了,爽快地给了个心目中的价格,若是满意可直接签字画押。

  这群人却露出为难的神色:“陆大人不厚道吧,这个价格可不低啊。”

  陆久安给出来的卖价比之韩致那间商铺的价格足足多出一倍。

  “众位客人也知道,今时不同往日了。”陆久安不慌不忙给自己添了一口茶,“当日情势所逼,你不能用那时候的价格来衡量现在的价值。他们当日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现在你们可是捡着现成的好处。”

[奇^书^网][q i].[ s u][w a n g ].[c C]

  陆久安站起来,他们所处的雅间临近生活广场,陆久安伸手推开窗囹,生活广场上人来人往的场景映入眼帘。

  陆久安的意思很明显了,你瞧,这是块繁华地段,应平的百姓也不缺消费力和购买力,现在楼下还坐满了食客,盘下这儿的铺子,只有稳赚不赔的。

  “商人嘛。”陆久安软刀子慢慢割:“主要看准的是商品潜在价值,况且一分钱一分货,想来你们应该也清楚了应平未来的规划。以后县城要建一个学堂,到时候慕名而来的不单单只有本县的学生,还有不少外地的。况且我应平有不少能人异士长住于此,道路修好后,交通便利,不管是求医问药的,还是跑货走商的,只多不少……”

  尽管知道陆久安讲的是事实,可这毕竟是很大一笔开支,商户心有不甘,忍不住跟他讨价还价起来。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全然忘记了在面前的是一位县令官,不知为何,潜意识就把他当成了生意场上唇枪舌战的合作伙伴。

  陆久安咬死了不松口,就在这群商户快要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陆久安表示可以在别的地方做出让步。

  “这样吧,价格不变,看在你们是第一批进入应平的外地商户,明年的商业交流大会,可以给你们预留一个黄金位置。”

  丁賀楼耳朵一动,坐了那么久,总算听到了他关心的话题,一早他就注意到了那条横幅了,陆久安向来不打无准备的仗,他等了一天了,结果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感情是用到这儿了。

  商户果然被勾起了好奇心,问起商业交流大会是何庆典。

  陆久安拉起那条横幅,一来确实是以此作为筹码;二来则是为明年的交流会做预热。

  想拉动贸易,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官方来主办一场活动,吸引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人来参与。陆久安想做的,就有点类似于现代那种博览会,受邀前来的商户把各自的商品统一放在一个集中的地方展览。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因为规模庞大,内容广泛,可以达到集中集约集群的效果。

  陆久安前面铺垫那么久,大家都以为他是奔着抬高街肆价格而来,其实他真正的重点在此。

  但他又不能讲得太过详细,怕这个活动方案被传到其他县府后被人半道截了,只说一半留一半。

  “今年太过仓促,准备不充分,就当你们商户之间口头上的交流罢。”

  这群商户听了,本来就动摇的心彻底坚定下来:“好,就按陆大人您说的。我们今日定下来,来年免费给我们一个黄金位置。”

  听陆久安的意思是,黄金位置不仅占地绝佳,还可以得到一个免费宣传广告的机会。

  “诸位准备什么时候开业。”

  他们一个是做胭脂水粉的,一个是做茶肆的。

  “过完年就把铺子开过来。”商户当然是希望越早越好。

  接下来就是交接手续,签字画押,钱货两讫。

  自此,当初修筑的六个商铺,已经全部售卖出去,应平的财政里,也迎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看到没?”回去的路上,谢岁钱对谢怀温讲,“这位小县令脑子里花花点子多着呢,学着点。”

  年关将至,陆久安在例行去县学里讲西游记的时候,发现孩子们明显心浮气躁,无心进学,就连西游记都没法调动他们情绪了。

  “没有韧性。”韩致给出这么一个评价。

  韩临深正转着魔方,闻言悄悄躲到陆久安后头。

  “不能这么说啊,你当练兵呢?”陆久安好笑地看着他,“这群孩子第一次离家这么久出来读书,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那些被送到幼儿园的,哪一个不是哭得稀里哗啦到处找爸妈的,这些孩子已经表现得足够优秀了。

  韩致垂下眼睛没有再说话,事实上,在他心里,这些小孩难得遇到这么好的一个县令,愿意给他们读书的机会,不及时抓住了,那才叫可惜。

  陆久安找到范教谕,和他商讨寒暑假的事:“反正离过年也没多久了,劳逸结合,正好趁此机会放他们回去休整一番。”

  范教谕一开始是不同意的,大周只有旬假田假和授衣假,若是还放个寒暑假,全去玩了,还读什么书进什么学业?

  陆久安提出了一个另未来大周学子们深恶痛绝的方法:“那就布置寒假作业啊,每天一个小作文,写一篇日记,做一章算数,这样不就不用担心了么。”

  范教谕在深思熟虑以后,觉得可行。于是大手一挥,县学立马清净了不少。

  于此同时,前去负责疏浚河渠事宜的水利部抗着锄头回来了。

  经过整整几个月的时间,由县衙带动当地百姓分工合作,总共修建大小水车5个,疏浚改道沟渠若干,彻底把应平上上下下整个排水系统给翻新了个遍。

  9月播种的冬小麦如今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一茬,田野间鸡鸣犬吠,阡陌交错,沟渠两旁的桑葚树下还能看到新鲜挖出来堆作一起的淤泥。

  水车静静矗立在水流交汇处,只等春天一来,水位上涨,就可以带动水车,灌溉应平的万千土地。

  越往外走,百姓的农舍越是简陋,大多都是泥土和木头搭建而起的,很少有青砖瓦房。院舍外偶有农家散养的鸡鸭出来觅食,不过大冬天的,除了一两株野草,当然寻不到别的食物了。

  陆久安看着他们院舍四周光秃秃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

  陆久安冥思苦想。

  韩致用柳枝编了个花环,抬手戴在他头上。陆久安被打断了思路,气得踹了他一脚:“干什么呢给我带这种东西,丑死了。”

  韩致把他耳边的鬓发拨到后面去:“久安清隽俊雅貌美如花,不会丑。”

  美貌如花……

  花……

  陆久安眼睛一亮,对,就是花!

  这群百姓的生活环境,全是干柴和黄土,既然要发展旅游业,怎么能少了色彩的装点。

  改天就买点花的种子,下发下去,要让百姓的门前,个个都百花齐放,色彩缤纷。

  再去电脑里看看,有没有园艺的资料,把园艺种植在应平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