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担心断裂,还要价格相对低廉,这是相当复杂的问题。
每一天每一个时辰,南北东西的航线、陆路之上,其消耗的绳索,或许都是以百里为单位。这不是一个区区两千五百人的江夏并线厂能够在此时承担的业务,所以,开辟新厂是肯定的。
只不过,老张心中打了点小算盘,新厂盖在哪儿,谁去盖,招什么样的工,拿什么样的订单,都是略有水深。
“怎么去了一趟并线厂回来,就这般的神色?吃饭也如此的心不在焉?”
崔娘子给他盛了一碗墨鱼排骨汤,香味浓郁,羹汤鲜美,只是老张还在琢磨着事情的细节。
“是并线厂,但也不是。”
老张回过神,然后道,“明月,若是在苏州、常州置办新厂,当如何?”
“不如何,还不如在扬子县呢。”
崔珏摇摇头,一旁银楚同样盛了一碗羹汤,拿起汤勺喝了一口,眉头一挑,显然很合她胃口。
“有甚么说法?”
“苏常二地,若是放在从前,自是好的。可如今么,却不如武汉。只说募工,若是丝麻稻桑还则罢了,可若是新式工坊,怕是不成的。半个黔首苍头,你也寻不得来,这些个苏常世族,是个甚么嘴脸,别人不知,你是江阴坐地户,还不知道么?”
“嗯。”
老张点点头,崔珏说的是很有道理的。苏常二地放在以前,“鱼米之乡”丝绸稻米,绝对是富庶。可也是因为此,本就富庶的苏常老世族,哪怕是他老师陆德明的家族,对农户的“人身控制”也相当严苛。
朝廷在环太湖地区的“永业田”,也就是账面上有那么多,实际上根本就是两回事。
大多数的农户,都是合法的“黑户”罢了,纯给老世族打工。
当然日子肯定比全国大部分地区要好,但那也是以从前的水准来比较,到如今,扬子县的码头苦力,一天赚的钱能抵桑农五天,这就拉开了差距。
可即便如此,想要轻松“跳槽”,苏常黔首还真不容易,要挣脱孙、虞、陆、徐等江南旧族的掌控,难度比别处要高。
这个高,和勇气无关,纯粹是留在“老单位”也不是不能过,而且过的本来就不算差。冒险成本太高,很多人计算一下,都觉得“不划算”。
“所以,我想看看,能不能从京城借点气力。”
“甚么意思?”
“祸水东引么。”
某条土狗嘴角一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毕竟,自己琢磨的,好像是祸害老乡,以及祸害老师的老乡……
万一被发现真相,他应该会被陆老头活活喷死。就算不活活喷死,要是陆老头被活活气死,他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阿郎,何必这般行险?眼下武汉局面,不好么?”
“好啊,没什么不好的。”
老张又喝了一口汤,然后感慨道,“嗯,没什么不好的。”
他又重复了一句,仿佛是给自己打气,心中却是暗忖:老子拿一撮新厂去勾引洛阳的饿狗,这群饥不择食的,说不定能把苏常老亲戚全部咬成重伤,老子这也算是曲线作业了吧?
环太湖地区想要正常作业把农民从土地上争夺过来,难度系数不亚于十三点点2b,这又不是当年河北“圈地”,带有强烈的土豪野蛮作风。
他一个江南本地人,牵头祸害老乡,那必须得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第十一章 看透
祸害乡里这破事儿得低调低调再低调,所以“借刀杀人”选什么样的刀,也得精挑细选,横竖扬子县的老李是不行了,有黑历史啊,而且跟老张这么些年“狼狈为奸”,一旦动手,太露骨了。
得选洛阳新贵,跟着李董一条道走到黑的那种新贵,还得跟老李不一样,没什么黑历史,最次也得不那么响亮。
最后就是业务上跟桑蚕丝麻产业冲突,最好跟上下游产业都有冲突,什么丝绸啊布匹啊成衣啊绢布啊,能得罪的全得罪了。不但要得罪,还不怕十八学士或者“南朝风流”,得硬气……
这么些条件一罗列,老张不由得感慨万千:“偷偷害人难度高啊。”
害人也是技术活儿了啊现在。
还没上任的江阴县令张大安跟着老张继续考察,也没注意自家哥哥内心的龌龊灵魂的卑鄙,反而觉得武汉这局面,嘿,它真是深不可测。
“这垒砌梯田,北地也曾见过,只是一年也垒不出几亩地来。实在是坡地种糜子,没甚收成。”
大约是受张德影响,张大安素来喜欢实地考察,成年之后,身形矫健精神矍铄,也是出于“行万里路”的锻炼。
“举凡乡里‘大业’,不管是垒砌梯田、开沟挖渠还是说修筑塘坝水库,要紧之处,并非是在营造法式的优劣,而是在人。”
张德不介意手把手教导张大安,指了指不远处一片水梯田,“此等工程,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把人调动起来。三郎成了县令,让三五个衙役听你的话,不算甚么;让几十个仆妇听你的话,也不算甚么。可要是让几百城中富户,几千城内百姓,乃至几万县内丁口都听你的,那就次第艰难。”
“哥哥是说,用人最难。”
“倘使别处做官,用人没甚难的,用住了大户人家,还怕甚么黔首苍头。只是三郎是要做个寻常‘清官’,或是‘庸官’么?如武汉这般的,倘使只治大户,混个朝廷考绩倒也没甚,可要是还想效仿李奉诫‘为生民立命’,那是远远不够的。”
“哥哥请讲。”
“说来说去,其实想要提高用人的手段,无非是‘组织’二字。可是,什么是组织,它如何产生又如何倚靠?这就需要摸索、思考,乃至身体力行。”
“组织?”
“外朝是组织,内廷也是组织,六部是组织,衙署是组织,甚至徐州团结兵,也是一种组织。”
“是,吾明白了。”
非是笨人,张大安脑子一转,顿时悟了,只一句话,便让张大安许多思考都清晰明了起来,片刻,他内心转过几种推演,便觉得武汉的“组织”定是要强过襄阳的“组织”,盖因在武汉的“组织”中,不管是官吏、工商、百姓,都要比襄阳的“组织”要强。
张大安望着梯田,心中暗道:差一些的组织,梯田也不是不可以修,只是用时兴许要五年十年甚至百几十年,今天修不好,明天也能修好,不过是光阴荏苒。只是,我辈奋斗,朝夕必争,因此便不能真去等五年十年百几十年,有道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张大安不是为了做后人而生,而是要为后人做前人,这才是道。
“看来你确实是瞬间就懂了。”
羡慕地点点头,这是天赋聪敏,羡慕不来的。李景仁琢磨组织,是靠身体力行,自己参与到了江夏的建设中去,才体会到了武汉“组织”的不同,为什么在武汉这里,“征发”民夫的方便程度,远超关内、京洛、淮扬。
但张大安是要参与实务的国朝正牌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