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4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知逊不敢下结论。炼铜和冶铁是两回事,私铸铜钱虽然是个罪名,但这是个不怎么抓的罪名。市面上流通的“钱”,实在是太少了。有些时候不得已,劣币大量发型,也是无奈之举。

  如果“伊予铜山”真的能够年产五十万贯,那么铸钱利润有三四个点,至少长安洛阳苏州常州石城这样的人口异常稠密区,是不会亏的,而且是大赚。

  就凭这一点,民部上下官僚,为了这个赚头,就得撺掇皇帝行险。

  为什么说是行险呢?因为“伊予铜山”是发了“债券”,这里面有大量权贵的“份子”。不管华润号嫩股能把“伊予铜山”经营下去,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块肥肉。

  旱涝保丰收的买卖如果被人一刀砍去,会不会有人想起糖市?

  狄知逊到底是做过县令的人,正如王中的就会一招“依法强拆”也能从下县混到上县,狄知逊也不是草包县委书记才能让他得到新南市市监的位子。

  只是,狄知逊并不清楚的是,他儿子的这个蒙师,其实压根无所谓朝廷是不是要那铜业开刀。

  张德跟李奉诫说过很多事情,但关于钱这件事情,他记得很清楚,开元通宝不管铸多少,都是不够的。大唐和大唐周围的属国,永远都是“钱荒”。

  李奉诫在两京之间真正攥着从未让“忠义社”别人染指触碰的,其实是华润飞票。

  一张印着五十贯的小纸片,就因为是华润号印的,他就能在华润号主要都市州县柜面支取。

  石城钢铁厂那些“高炉大工”,逢年过节从辽东跑一趟幽州,跑一趟洛阳,从来不带绢布铜钱,连金银硬货都是不带的。

  身上揣着几张纸,到了幽州,兑上五十贯,扔马车上一路打赏到洛阳,都还有富余。

  到洛阳,兑上五六百贯,直接能让“画皮馆”的都知衣服脱光了陪你睡到海枯石烂。

  这些事情,有的人明白有的人不明白,明白的会觉得华润号厉害,不明白的却觉得那破烂纸片有个甚用?

  实际上这次“伊予铜山”,华润号只需要加印几十万贯华润飞票即可,但因为此事和利润无关,又不能让朝廷误会什么,这才拉了一群不三不四不干不净的玩意儿上船。

  如今的李奉诫,越发地成熟冷静,看事情早已不似几年前那般稚嫩。

  “伊予铜山”号开铺之后,他便去见了常明直,然后说起一事,没过多久,坊市之间,就有人传言凯申物流的幕后东主,似乎是要办个学堂。

  而随着“伊予铜山”号订单的飙升,新南市又变得火热起来,市内交易“伊予铜山”号订单的事情也时常发生,让市监狄知逊在家中吃酒时,也对儿子狄仁杰感慨道:“若非华润号手头有点紧,只怕也轮不到洛阳人赚这铜山之利。”

  他儿子狄仁杰才七岁,歪着脑袋看着爸爸,一脸懵懂加奇怪的表情,于是狄知逊就问:“我儿有甚么想说的?”

  一个七岁的孩子,能说啥呢?

  “耶耶,先生带我去买宣纸,用的是华润飞票啊,他们有钱。”

  “哈哈哈哈,我儿啊,华润飞票不是钱啊。”

  “可是,南市北市的商号,都认它当钱用的啊。华润号多印些飞票,不久可以买东西了吗?”

  狄知逊愣了一下,笑道:“那是不能乱印的,你要是多印了,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办?”

  “可是……别人怎么知道有没有多印呢?”

  “……”

  狄知逊沉默良久,一阵夜风,把他原本就不深的酒意,吹了个一干二净。

  

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艺

  嘀――

  骨哨尖锐的啸声急促传出,巨大的游泳池一侧,八个少年一跃而起,像一条条划出弧线跃出江面的江豚。

  噗!

  贞观十一年的一场少年运动会,在沔州展开,这些参赛选手来自大河工坊、石城钢铁厂、长安城西大讲堂、临漳山学社及“忠义社”私塾。

  “嚯!那少年好生了得。”

  从竟陵县过来的老李坐在老张一侧,一边喝着千里石塘以南室里佛齐国所产的椰子。这是“民兵”船队的斩获,在护送高达国商船在交州建立补给点的时候,有一支野生海贼抢劫交州近海运粮船,斩杀船工四十余人。

  于是“民兵”船队一路追杀,终于在室里佛齐国全歼这支海贼。

  根据船队绘制的海图,张德判断“民兵”船队可能是从南海跨过了海峡,绕过苏门答腊岛,到了岛南海域。

  这是一场典型的千里追杀,不过收获并不差。“民兵”船队发现在室里佛齐国东南有大量的土邦,原始部落和奴隶制城邦并力,或五百人或三四千人,有类西域和日本。但比较唐朝一州之地,约莫有人口七八万,和伊予岛四国相仿。

  同时收获了一些物资,其中就有椰子。

  “民兵”船队很早就有意识地收集经济作物,椰子以“胥耶”名义,进入到海南岛的万安县,以及南海西海岸的交州、欢州、爱州。

  虽说汉朝时就有椰子,并且为时人称作“越王头”,但用途实在是乏善可陈。司马相如一篇上林赋,提到了“胥耶”,可这玩意终究不入流。

  岭南之物,唯荔枝和甘蔗算是为中原称道的,就算是稻米,一年三熟却口感糟糕,楚人吴人都不爱吃,何况“诸夏”。

  但椰子到了“民兵”船队手中,开辟了欢州种植园、万安种植园后,椰子油在贞观九年,就开始小批量的生产。

  苦于当时存储条件运输条件不足,到去年,也就是贞观十年在广州兴办了一家岭南琉璃工坊,这才解决了椰子油的存储问题。

  瓷器太贵,陶器气孔太多,反倒是有强烈意愿想要弄点玻璃玩玩的冯氏,给华润号大开方便之门。

  冯盎虽是唐臣,却是实打实的有实无名“南越王”,当年的赵佗和冯盎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冯氏子弟之一的崖州都督冯世接,就是一手促成万安县设立的关键人物。种植园开辟需要多方支持,唐朝在此置县建制,却还没有有效统治。冯世接为崖州都督,华润号走了冯盎的关系,自然是让他了解到接下来要做什么。

  于是冯世接以崖州都督的名义,上奏朝廷,这才分部下人马,在万安县设一军,清扫了万安县的强势土著,拉拢了当地的弱小部族。这才让华润号顺利地开辟出万安县椰子种植园。

  一亩椰树林,能初炼油三石半,这种初级油已经相当的不错,高产的同时,其保质期相对较长,去年的椰子油,在阴暗处存放,丝毫没有变质。

  唯一制约它铺货大中城市的,仅仅是长途运输的保存问题。

  “滋”

  嘬了一口椰子汁,老李看着游泳池中的少年,感慨道,“竞游少年何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