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陛下御笔回执,也是宾王所见,乃是陛下意同”
牢骚话一串串的冒出来,暖男差点就哭了出来。跟他那弟弟比起来,他这个承乾殿出生的,感觉就像是从安利号拍来的,实在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堂堂储君,连个像样的文学馆都养不起,反而李泰不仅家里开了文学馆,今年开春封魏王之余,为了庆祝这件事情,李泰在武德殿住了好些天。
要知道,李泰封王那阵子,李承乾还在外面浪,压根就没回京。不是说暖男自个儿想在外面,而是李世民就没召他回去。
这里面的水有多深呢?
武德殿就在太子东宫的隔壁,就在东宫的西边。更加让群臣胆战心惊的是,李董当年登基,就是在武德殿办公听政。
为了这个事情,马周求到魏征跟前,一边哭一边说:魏公啊魏公,从来只听说储君为国本的,却没听说还有藩王是天子腹心的从来只听说为了国家安定,藩王成年要早早就藩,却没听说把藩王留在京城还能太平的 老魏一听:憋说了!看俺的!
那一天,春暖花开,李董非常的惬意,结果大唐第一喷子跑过来就是一脚踹开宫门,新上班的“万骑”小哥正要一刀捅死他,却被旁边的老哥死死按住,这才没出事。然后老魏跑到皇帝那边一巴掌把喂鱼用的鱼食拍翻在地,同时咆哮道:听说你想让魏王在武德殿长住?!
“没、没有的事?是谁,是谁在胡说八道!没有的事!”
老魏又一巴掌把喂鸟用的鸟事拍翻在地,同时口水喷到李董脸上:听说你想让魏王上朝的时候乘坐人抬的轿子?
“没、没有的事!是谁,是谁在胡说八道!没有的事!”
“哼!你好自为之!”
说罢,魏征甩了甩衣袖,扬长而去。
回到家里,马周一边哭一边等消息,老魏过去拍了拍马周的肩膀:“此事无虞也。”
听到这句话,马周当时就嚎啕大哭,说魏公你实在是铮铮铁骨名臣模范啊。
这个风波到底水有多深,李承乾压根就不清楚,他那会儿正听说音训初本是张大郎弄出来的,一门心思要大力推广。
几个月一过,终于发酵出来全新的幺蛾子。
杜正伦给他的信在看过之后,李承乾觉得自己太委屈了,于是连夜就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爸爸,说我没有急功近利也没有不做事前思量,爸爸你怎么可以这样冤枉我呢?而且我这么做,都是为了爸爸你的功业啊。
信寄回了长安,李董收到了,然后李董黑着脸把杜正伦找了过去:“禁中奏对,焉能透于中外?”
虽说李董确实说了这样的话,但是儿子跑过来闹委屈,那就是让他下不来台,让他没面子。
于是李董就问杜正伦:你特么把老子的话就这么跟太子说了?那老子以后还能交代你什么事情?你还靠得住靠不住?
杜正伦也委屈啊,卧槽你们父子的事情又不是我能解决的,我特么就是跟太子实话实说,这也有错?我也很为难,我也很绝望啊!
然后,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一口气被贬三千里,太子左庶子被去职,扔到交州自生自灭。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老张都替杜正伦冤得慌,这真是躺着也中枪啊。
鲨鱼禅师说
书友群群号在作品相关里,有兴趣过来扯淡的可以过来浪一下。
第六十四章 老王头
“杜明理被贬何处?”
听说了东宫的事情,曹宪也觉得头疼,当今皇帝实在是偏心的明显。这是拿杜正伦杀鸡儆猴呢,李承乾到底还是儿子,至少没被专门下中旨训斥。不过堂堂太子左庶子被发配,已经够说明问题。
“交州。”
老张也是无语,李世民这简直就是耍脾气,大臣们都知道李承乾是必须稳住的,偏偏皇帝中意李泰,于是就出现了君臣作对。
连大唐第一喷子都没把李皇帝喷服,这趟浑水,能淹死不少人。
“交州?李道兴不是在交州吗?倒也好作伴。”
“作甚伴?”
一脸郁闷的张德掏出一张驿报,递给了曹宪。
曹老爷子扫了一眼,瞪圆了眼睛:“这皇帝嘿。”
这份驿报是公文邸抄,官僚直接可以抄,百姓想要看朝廷传达的政策消息,也能听人讲解。此刻上面写的是,交州都督李道兴平獠抚民成果颇丰,有罗伦江两岸獠属归顺中国。
总之一句话,李道兴拓地千里谈不上,拓地一两百里总归是有的。
交州的疆域面积张德估算了一下,应该是增加了一倍还有多。按照道理,起码也要过个一两年,先羁縻统治一下,然后平稳过渡中央直属。
结果这事儿吧,它恰好遇上了太子在淮南道推广音训初本,同时又恰好遇上了杜正伦躺着中枪,于是皇帝就直接找来王珪,说老王啊,你只要在宰辅会议上提出交州过大须分李道兴之权,我就记得你的这份情。
很显然,记得老王的这份情是肯定不可能的,李董是谁啊,杀哥宰弟且为乐的铁血英雄。无本买卖好做,还要啥自行车?
王珪心说这特么老夫要是提出来,且不说得罪了李道兴,就李道宗的儿子过继给李道兴,老夫肯定还要让江夏王给惦记住。哈,这又不提,李景仁在汉阳和张德打的火热,老夫又不是傻逼 更要紧的是,眼下事情有点大条,皇帝要让他从太子老师的身份转化成魏王李泰的老师。
这些也可以不提,闭着眼睛提建议而已,可要是被人知道是皇帝叫他干的,肯定要被人吐槽阿谀幸进。
唉,难啊,做官难,做大官更难,做宰辅级的大官更难。
一咬牙,王老头跺了跺脚第二天跑到朝会上就率先跳出来,皇帝一看,满心欢喜,心说这老王头很可靠嘛。然而王珪出列就上奏道:“陛下,臣自侍奉中国,已有数年。然才识俱陋,外不可为表率,内不能为干臣。”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戴胄。耻君不及尧、舜,以谏争为己任,臣不如魏征”
群臣当时就哆嗦了一下,连长孙无忌这个下岗待业无业游民也猛地一个激灵,然后一副“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的表情。
没错,老王头他咬咬牙,辞职了。
李董一脸懵逼,接着脸色铁青,一副你玩我的神情。
然而老王头脑袋压的很低,六十多了,他虽然还想继续浪,凭他王氏名声,只要愿意,还是能继续做官做下去的。
可现在老王头觉得风头不对,储君至今未归,性质已经变了,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