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9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狼家族以及后来的什么黄金家族,都是一个性质。

  所以整个体制灭亡,不论是匈奴鲜卑柔然,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部族在就行。这就有点中原世家的味道了。

  珍珠弘忽并不会因为突厥灭亡而悲哀,当然伤感肯定有的,但既然天可汗英明,那么伤感有也是没有的。因此和五姓七望一样,阿史德家族在改姓史之后,要谋求的,就是怎么在中原王朝这个体制中生存延续下去。

  很显然,如果和李思摩一样给李董做打手,最多两三代,就彻底灭亡了。而要是换一个角度,学匈奴王子金日磾,那么将来史书上提到他们阿史德家族,绝对不会是某某蛮子归顺后死全家。

  而是忠臣,忠义,忠犬……总之,美好的修饰不是梦啊。

  只是作为一个骑着马的老司机,想要靠个人技能发家致富,目前是没什么希望的。于是当史银楚发现给人做二奶有福利之后,这一切是多么的令人愉悦。

  银楚在沧州逗留了几日,然后带着扈从回了辽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说服族人跟着张操之混。当然这是基本的,有些个思想混乱还想在战场上搞荣誉崛起的,那就得问问张操之的叔叔张公谨。还有些想要去长安给富贵人家做保安的,那就得问问张操之的婶娘琅琊公主。当然还有些地位低下的……就算是一张草纸,都是有用处的。

  

第三十章 深挖

  甜粽子蘸酱油然后配着咸鸭蛋吃即墨老酒,张德的口味让一群来探望他的小伙伴望风而逃。

  “震哥办妥了?”

  “刘师立那老儿,磨了数月,终究是不闹了。”李震得意地喝了一口樱桃汁,又摘了几个个大新鲜的桑果塞在嘴里,吃的手指乌黑之后,才看着张德,“大郎,京城的那些工人,也该散出去了吧?”

  “怕是得知会一声殿下。”

  “公主素来不搀和俗物,定无变数。”

  李震很笃定,然而老张表情很复杂。李震见张德没回应他,抬头眨了眨眼睛:“贤弟,汝……汝和长乐殿下……”

  “清白的。”

  “呼……”李震哆嗦了一下,“清白好,清白好啊。”

  只这两句话,连桑果都不觉得美味了。此时南方已经没了桑葚,但是在河南道的一些临水山坡上,桑果长的要晚一些。而且因为气候不同,山东等地的桑果,个头狭长如紫色的豆虫,分外可爱。

  张德一边吃一边翻着死鱼眼,很是无奈:“只是某在太极宫……也是被喝骂过的。陛下宠爱长乐殿下,若是我等撤了玻璃工坊,只怕是要闹出事端来。再者……兄长有所不知,如今长安传来消息,长乐殿下对这等俗物,也是添了三五分心思的。”

  什么鬼?!老子好不容易把刘师立那个老王八蛋摆平。结果现在要扩大生产开捞,却遇到了下山摘桃子的?

  卧槽公主了不起啊!

  李震心说区区公主。也敢和他顶配候补天王级爸爸抗衡?

  仔细思量了一番,李大哥怂了,没办法,长乐公主和别的公主不一样。她兄弟是太子啊……

  “岂不是我等在岐州一番忙碌,都是白忙?”李震眨眨眼睛,很是不爽。“为兄已经和那帮胡商早就说好。吐谷浑一灭,西出阳关乃是金银大道啊!”

  “……”

  其实老张有点不明白,像李勣这种候补天王级大牛,而且是跟李董和李董他爸爸关系都非常复杂的大牛,怎么就会有李震这样的儿子?!

  本来张德还想吐槽一下的,突然想起了大表哥,顿时觉得还是自己图样。候补天王算啥?这里还有个送妹的天王级儿子呢。

  “沂州之地,亦有矿砂。兄长稍安勿躁就是。”

  张德安抚了一下有些躁动的李震,然后道。“吾欲在沂州设置玻璃新厂,岐州虽好,然则吐谷浑西突厥不灭,也是枉然。”

  沂州的石英砂也是非常丰富。一千五百年后,老张在打酱油的地方,就是隔壁的某个沿海省。然后那个省有全球最大的玻璃厂,再然后,那个玻璃厂用的原物料,都是从沂州这旮旯弄过去的。

  当然那时候除了铁路运输,还有极为恐怖的海运。而码头就是莱州即墨的胶澳少海。后来就改名叫胶州湾……

  一千五百年后当然可以选择走莱州,但这是唐朝,而且是贞观年。没有铁路运输,一切都是枉然。

  所以张德要把沂州的货拿出去卖到江南或者日本新罗百济,就得通过沭水还有大运河。不过这条路线,也只是把货可以大量地发卖到江南,大运河又不是他家开的,层层关卡且不说,每年定时定量的通勤也先不提,光怎么摆平苏州市舶使就是大问题。

  是,没错,虞昶是自己人,虞世南更是照顾的不能再照顾。但问题在于,李董要收拾人,他不讲证据,全靠感觉。

  李董觉得自己的收入少了,他就会琢磨,为什么?为什么朕的内帑增长速度相对于去年同比下降一个百分点?

  这一定是体制问题!

  体制出了问题,就要问责,问责就要抓负责此事的主官。然后市舶使虞昶就可能被理所当然地撸掉,当然虞昶不会死,他会去将作监或者工部随便哪个狗屁部门划水,然后被人嘲讽自己的爸爸文学水平那么高你却只能做工科狗……

  所以,李董那边的福利,属于老张的经营成本之一。

  再所以,为了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为了把挖帝国主义墙角的锄头挥的飞快,老张他必须迂回啊。

  而迂回的地方,必须是民生问题啊。

  作为有良心的帝国主义四有青年,老张看到沭水入海一段数百里河堤没有被加固,心中很是不忍,于是顺便拓宽了一下,疏通了一下,加固了一下。

  然后老张在海州又看到东海郁洲远离大陆,沙洲百姓生活艰苦,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感念皇恩,张操之号召义商华润号加固了海底,并且还给东海县修建了一个联通大陆的豪华精装码头,码头能够一次性停靠三五十艘千石大船。

  这样的高尚情操,起码得换个三五十年优先使用权吧?

  至于将来为什么沭水入海口的船都往登莱开或者南下江南,那都是另外一个故事。

  总之,人民群众会记得张大郎的义举,这就足够了。

  培养一个合格的吹玻璃老司机,起码要一年时间。去年张德在长安的那点场面,也就培养了三百不到的合格工人。而且就这三百工人,自由发挥的才能相对有点落后,更多时候还是靠着做好的几个模范在那里吹。

  玻璃虽然谈不上贵重物品,但价钱也不算便宜。按照百济那里的行情,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