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35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快有所动作,两年内,迁徙丁口二十万入朝鲜道。同样,朝鲜道土著亦牵二十万入‘东瀛州’,此事乃绝密,不可轻易泄露。”

  “是,总裁放心,此事必不会传扬出去。”

  大迁徙必定会出现大动荡,大动荡带来的高死亡率是不可避免的。

  但温水煮青蛙,两年时间迁徙四十万人,分摊到平均每个月,就要一万六千多人的迁徙量。鲸海两岸每个月各自往来八千多人,就不算太明显。

  等到两边发现有问题的时候,人离乡贱,就算想要作反,也根本没有根基。

  整个过程,杜构做了最糟糕的打算,那就是这四十万人直接死一半。但即便死一半,对于稳定朝鲜道和“东瀛州”,也是稳赚不赔的事情。

  更何况,唐军前锋节节胜利,只要唐军还能胜利,中国还源源不断输入投资,这两年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每天就是一条船的小船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大坡”更名“宁波”一事,很快就通传了“东瀛州”各地据点、港口、营寨。这是正式的公文,东海宣政院有便宜行事的资格,皇帝老子赏的职权。

  当然杜构也没有滥用职权,这个“宁波”之名的由来,也不全是他的脑袋一拍,而是他收到长孙皇后公文时候,长孙皇后随口提了一句“近来海波宁静”。

  提这句话的时候,长孙皇后已经被人称为“天后”,竖了不知道雕像在各地,天津就有新盖成“天后宫”,至于汉阳书院更不用说,还有武汉各大中小学,进门就是长孙皇后的“天后”像。

  所以杜大郎看似是自己胡乱定夺,实际还是不着痕迹地拍了一下长孙皇后的马屁,旁人还根本瞧不出来杜构拍了马屁,只有长孙皇后自己才清楚。

  这种无形拍马,可以说维持了体面不说,还让人上司觉得你很会做人做事。

  “‘大坡’更名‘宁波’,然后单大哥还要去做宁波刺史?”

  消息传到苏州也不慢,老张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对“宁波”这个名字当真是风中凌乱。

  长孙无忌一脸奇怪:“‘宁波’这个名字,不好么?老夫观之,甚是吉利啊。”

  “没,挺好的。”

  老张寻思着杜大哥要是穿越,估计能被宁波人给轮死……

  吐槽归吐槽,老张一看杜构的操作,就知道杜大哥这是要快刀斩乱麻,辽州集团和徐州集团罢兵休战之后,正好可以通力合作。不出意外,新一波的奴隶贸易高潮即将到来。

  而隐藏在这一波奴隶贸易高潮底下的,是大量闲置出来的“东瀛州”土地。这些土地不出意外,一部分将会成为军功封赏,成为朝鲜道行军总管府的肉菜;另一部分,必定效仿海外诸地故事,建设新式庄园。

  新式庄园将会吸纳大量底层农奴,这些农奴的组成,必定和“东瀛州”本土的奴隶贸易发生冲突。

  那么很显然,杜构也好,朝鲜道行军总管府也罢,肯定打上了别处的主意。离“东瀛州”最近的,无非就是一海之隔的朝鲜道。

  “够狠啊。”

  老张感慨一声,不得不承认,杜如晦的长子,即便原先再怎么像个如玉君子,这么些年下来,白玉也给你染成黑的。

  听到张德的感慨,长孙无忌眉头微皱,顿时知道“东瀛州”那边,一定是出现了什么变化,而且是他没有看透的。

  老阴逼心下也是有些忌惮,跟张德合作,以前都还好。但现在,从来都是“与虎谋皮”,这个江东最大的“地头蛇”,什么时候作妖,根本无法判断。

  “操之,这‘够狠’感慨,从何说起?”

  “杜大哥使了个毒计,不差天竺修长城多少。不过若是成了,怕是眼下在‘扶桑地’的人,都要给他立碑纪念。”

  “噢?”

  老阴逼微微拂须,虽然好奇,但却没有追问的意思。

  不是他不想知道,而是知道了也没有意义,“扶桑地”的好处,长孙氏也就是分一杯羹的程度,并非是主要上桌的巨头。

  不过,老阴逼心中还是打算着,等坐上江南总督的位子之后,“扶桑地”有什么行情,离开谁也不可能离开他江南总督,到那时,自见分晓。

  

第九十二章 分水岭

  国朝官场集中了整个帝国最精华的那部分人才,当东海宣政院只是在内地进行几个惯例施政通报之后,精英们意识到,时代变了。

  以贞观二十五年八月为分界线,之前官方对民间的航海贸易,是不鼓励不反对的态度。

  但是之后,官方的态度就是大力支持。

  “若按照东海宣政院所言,倘使五口之家,每新增丁口一人,这减免税赋的额度,着实可观啊。”

  “还有从‘东瀛州’进口的关税,各地市舶司都会根据东海宣政院所发凭证进行免征。”

  “会不会为权贵专用?”

  “有一定会有,但绝不会多。”

  “如何敢这般断言?”

  “‘东瀛州’新置宁波州,州刺史乃是东海单道真。又东海都督府都督为‘独臂将军’王祖贤之子王万岁,唐军战兵所出军府,又统归朝鲜道行军总管府,如今总管正是进达公。只这三人,谁敢在东海放肆?”

  京城之中,在“天上人间”寻觅乐子的人都是在议论着此事。

  “扶桑地”的确穷困不假,但“多产”金银,除此之外,现在唐军占领的土地,耕地面积总量是不少的。

  对有些河北道河东道甚至是河南东道的普通百姓来说,吸引力依旧存在,只可惜大部分人无法适应这种迁徙。

  唯有登莱以西丘陵地带的百姓,最为适合迁徙。

  大多数百姓不可能知道这个消息,但权贵们却是心中有数。

  目前东渡最成熟最安全的路线,以直隶近畿为例,就是先抵达登莱,然后从登莱渡海朝鲜道,再从朝鲜道转道鲸海南渡。

  这是减少伤亡最少的路线,至于说直达的航线,大多都是货运贸易。有把握大规模运输“旅客”的直达航线,只有南方上海镇才有把握。

  而上海镇的这个把握,也是摸索了很多年,三大船队死了不知道多少人,沉了不知道多少条船,才有的经验。

  “杜东海所图甚大……”

  有人如是感慨着,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杜构是想要尽快消化“扶桑地”,至少是“扶桑地”的西部地区,要尽快吃到肚子里去。

  但也不得不承认,杜构的想法是很正确的。

  因为现在朝廷明显停止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仅有的几处“热点”,也就只有朝鲜道行军总管府下还算烈度比较高。

  其余剑南、黑水靺鞨、南海、天竺……都是小规模的冲突。

  不趁着朝廷资源内敛集中,然后一波干挺“扶桑地”,等到五年十年后朝廷积蓄了力量再度扩张,恐怕杜构有什么动作,也是给后辈做嫁衣。

  所谓“时不待我”,有时候也是因为“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