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物事被一群少女玩弄之后,叮咚叮咚的琴声终于消停了下来。
而此时,郑玄毅拉着郑氏的人聊着什么,一旁柳奭也是频频点头,不多时,就有一个中年人在偏厅寻了一个妇女,大约是他的夫人,耳语了一番,那妇人微微点头,然后眼神微不可查地看了一眼正被人围着的一个少女。
“冰娘,跟为娘来一下。”
“阿娘,可是有甚么事?”
“有件事情要与你说。”
说着,一群少女瞪大了眼睛,很是好奇地看着十六娘子离开。
到了一处角落,那妇人对十六娘子道:“你大阿姊在武汉要带两个孩子,自小你便亲她,过些日子,你且去武汉探望她一番。”
十六娘子一愣,看到母亲意味深长的眼神,猛地一愣:“那……我以后……还要回来么?”
见女儿如此聪慧,妇人很是高兴,面带微笑轻抚她的脸颊:“你若是欢喜武汉风貌,留在那里也是无妨。”
听到母亲的话,十六娘子差点没哭出来,只是家族多年的训练熏陶,让她迅速控制住了情绪。
“阿娘还有甚么要交代要吩咐的么?”
“薛娘子好食美味,嘉庆坊内有嘉庆子,乃是河南第一,你去时,带些果苗过去。到了武汉,记得说是送给薛娘子的。”
“嗯,记下了。”
大厅中,郑玄毅对柳奭连连道:“柳兄,晋王殿下那里,就有劳了。”
“无妨无妨,小事尔。”
此事是双方一拍即合,都有自己的需求。对柳奭来说,他是一举两得,既让晋王正妃这个外甥女位子牢靠,又能亲自前往一趟武汉拜山。若是能混到湖北、江西的教育署位子,那绝对不虚此行。
地方一把手只能说有希望,此事柳奭也是有逼数的,争夺江西省教育署署长绝对是空前激烈。
除了中央空降之外,地方大员也不乏颜师古这“妖孽”,真要是争起来,河东柳氏的名头真心不够看。
不过柳奭有好几手打算,加上跟荥阳郑氏“联手”,倒也是不怕。
热闹间,后厨已经差人前来通禀,是不是要上菜了。于是“东道”柳奭点点头,略作吩咐,就算开席,伴随着宣州“钢琴”的琴声,略带喧嚣的宴会终于开始。
过了几日,京城中传扬着些许消息,说是原本要联姻晋王李治的郑氏,居然偃旗息鼓了。原本这事儿皇帝还很看好,但没有从中插手,既不反对也不支持。
这年头,拉拢国之栋梁那肯定不遗余力,至于爪牙鹰犬,一朝天子一朝臣,天知道下一代会怎么样,李董不上心,也纯属利益使然。
晋王李治要说失望总归是有点,但八字还没有一撇,计较这些也没意义。
千里之外的武汉倒是有些热闹,武二娘子抖着手中的画像,看着张德冷笑:“好一个荥阳郑氏,这个‘冰娘’……我不喜欢。”
“怎地就不喜欢?”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由来的不喜欢,哪有恁多理由。”
“‘冰娘’名‘莹’,自幼聪慧,你是见过的。”
“我见过?”
老张一脸奇怪,“我甚么时候见过?”
“你不但见过,她小时候,你还抱过她哩。”
“……”
郑大娘子的话简直扎心,让老张有一种无处吐槽的感觉。
你小时候我抱过你,等你长大了……我来娶你?
说娶肯定差了点意思,但性质差不多。
“这柳奭打得甚么主意,怎么又跟郑氏勾搭在了一起?”
“你莫要转移话题!”
武媚娘一手抱着婴孩,一手抖着画像,“如今连京城都知道你的癖好,张操之,你脸皮可真厚!”
“……”
锅从天上来,老张倒是想回绝呢,可荥阳郑氏这路数还真是熟练,说是让郑莹陪一下寂寞孤独的姐姐郑琬,所以来了武汉。
机智啊。
进退自如不说,还很有变通。
最关键的问题,反正张德现在也不能结婚,名分争夺不存在。
就算李董嗝屁了,老张可以浪遏飞舟,但看在隆庆宫之主的份上,他也不可能找个娘们儿就结婚。
现实就是这么的扯淡,为数不多跟公主殿下鬼混,还混得风生水起。
“这柳奭出身名门,寻常之事,怕是引不得他来,莫不是盯上了甚么位子?”
“这武汉能有甚么……嗯?”
一旁崔珏也扫了一眼郑莹的画像,略带婴儿肥,珠圆玉润不说,胸还相当的大,可以说郑氏很有底蕴……尤其是郑琬这个巨无霸在前。
老张听了崔珏的分析,顿时沉吟了起来:“莫不是盯上了教育署署长的位子?”
“江西教育署的位子,他怕是得不到,颜师古早就拜访过了房相。”
宣州刺史专任江西教育署署长一职,半点问题都没有,而且颜师古的家学,还有江湖地位,不是柳奭这个“后进”能够比拟的。
最重要的是,房玄龄那里绝对会拉偏架。
贞观朝如今还活跃的重臣之中,房玄龄的话语权堪称第一,马周、长孙无忌等人都要靠后,实在是江西的业绩实在是太过丰硕,彭蠡湖的开发,直接再造一个“鱼米之乡”,按照江西现在的耕地增量人口增数,最多一二代人,不敢说赶上江东,但也不至于再和江东差距极大,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那种。
“莫不是湖北?”
老张眉头微皱,“湖北教育署不比江西争夺得轻松啊。”
“既然备了这份大礼,你不如先问问看姓柳的自己心里怎么想的再说吧。”
“也好。”
虽说武二娘子说话尖酸,但也的确说得在理。
第十七章 重复让人麻木
“出去!”
汉阳钢铁厂以北有个占地十五亩的“小厂”,和汉阳城不同,这个“小厂”高墙如林,旁人根本无法看到里面有什么东西。
只是每天传来的动静,还是让人觉得有点奇怪,似有魔怪磨牙吮血一般。
此时,车间门口负手而立的车间主任正在呵斥一个年轻工人:“跟你们千叮咛万嘱咐,车间要戴好帽子,戴好帽子听得懂吗?!上个月龙小五脑袋怎么没了的?你们长不长记性!”
死一个工人不仅仅是人命的问题,关键扣奖金啊。
这里的车间,车间主任靠着主抓生产管理来换奖金,致死致残一个工人,半年的奖金就算泡汤。
和南面的钢铁厂不同,他们的平均工资可以说是整个扬子江最高的。
车间内外的机器,也是贵的令人发指。
斜置纵列的几台车床只有当车间外的那台蒸汽机停下来,才会停工。这些车床已经能够加工相当不错的回转体,时而还要兼顾铣床、镗床、钻床的功能。
并非张德不愿意多制作车床出来,而是就现在车间内的几台车床,就已经包括了三代发展型号。
培养一个合格的车工,远比培养一个书法小能手麻烦得多。且不说那些乱七八糟的前置学科,一个安全规章,堪称是用血肉来涂抹。
哪怕汉阳钢铁厂平均一个月死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