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90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下,但有庶出子女,情况也多是因为家主婆不能生产,又或是家主婆自己从娘家带来的婢女。

  至于像梁丰县男那样“野种”遍地的,是一个都没有。

  有辱门风么。

  照常理来看,一夫一妻多妾和一夫一妻比起来,仿佛是前者要生养的多。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常州诸县的统计很能说明问题,一夫一妻往往生养三个子女及以上,至多者能生十几个。

  反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大抵上,多者也不过四五个,再想有更多,反而罕见。

  江阴本地建立的医院,从早先专门给有门第人家服务,到逐渐下降到市民阶层,然后普及到乡镇,这个变化过程,和本地女人也要上工赚钱的普及度,是正相关的。

  实际上,不仅仅是江阴或者说常州如此,当年长安城夭折率极高,平民能够保证每天不饿的人家很少。大贵族为了保证家族延续,才不得不选择多搞女人。似长孙无忌就是典型中的典型,一窝几十个。

  但这几十个子女背后,却是大量因为难产而一尸两命的侍妾婢女。

  那年头,绢布产量全靠堆工时,子女产量,也全靠堆工时,不但堆工时,还要堆女人总量。

  跟着张德吃鸟吃鱼的熊孩子们,他们没有经历过自己老爸还有小老婆的时代,当然他们老爸大抵上肯定也想养小老婆。

  只是这个养小老婆的成本之高,不是他们老爸可以承担的。

  一个本地家庭的破裂,参加劳动的妻子一旦和丈夫离婚,不仅仅是拿走一部分家庭财产的问题。这还包括整个家庭总收入要减半甚至减一大半,因为本地纺织业极其发达,如果是纺织女工,尤其是熟练工,往往工资要比普通男工多得多。

  这种情况下,除非是真爱……否则老公养小老婆,让他去死好了。

  不难看出,维持真爱的最低成本,就是夫妻双方都要参与劳动,不但要参与劳动,还要从劳动中获得回报。

  毕竟,劳动最光荣嘛。

  江堤上也在忙着肩扛手提的妇女们不知道劳动光荣个啥,这光景忙活开来,有些妇人挽着衣袖裤腿,也无所谓有些没见过世面的外乡男人瞪圆了眼珠子,自顾自地喊着号子,似那些男人一般,忙得不停。

  周遭江阴县衙的官吏们同样在那里忙活着,巡视的巡视,维持的维持,倒是没见着有人偷懒,跑去芦苇荡里烤鸟吃鱼……

  

第四十章 略作安排

  ? 因为要离开江阴,在此之前,就要先敲定李葭和李月肚子里孩子的名字。宗谱上的名字其实跟真名没什么关系,按照宗谱序列,张德严格地讲,应该叫张大德。

  只是宗谱是宗谱,本人是本人,两回事。

  族老死的七七八八,还剩下的几个,都是唯张公义马首是瞻的老弟兄。还有几个张德祖父庶出儿子,如今也是协理张氏。本宗只论枝叶,也比其它分支要强得多。

  且不说张德,就是张贤、张智两个弟佬,在虞昶那里只要有需求,混个主薄当当没有任何问题。

  只是因为张德的缘故,他们没必要这么做,旁生枝节,反而会给大哥添乱。

  “阿德,伊要是儿子,叫啥名字?”

  “张常。”

  “常州的常?”

  “对。”

  “噫,倒是好记。”

  执笔的叔叔用红笔记下,后面又加了一句注释:倘使女儿,便叫“芙蓉”。

  不远处李葭依旧黑着脸,她是才女,结果子女名字就是个地名,要说放宽心,那根本就是假的。

  翻开《楚辞》《诗经》会死么?

  但一想到长乐公主也没高到哪里去,多少又有些平衡,至少自己生的,还是姓张不是?

  “伊也是儿子,叫张苏?”

  “对。”

  叔叔都会抢答了啊,了不起,举一反三,有智慧。

  老张接着又道:“倘使女儿,也叫张苏。”

  “……”

  “……”

  执笔的老手哆嗦了一下,差点没拿住。一起哆嗦的还有另外一个才女李月,这光景满脸通红,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一旁李葭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和大侄女比起来,好歹自己生的选择性比较多。

  “生男生女都一样。”

  老张轻轻地拍了拍李月的手,话是好话,听着就别扭。

  可见人不是好人。

  吹干墨迹,叔叔把谱本合好,然后感慨道:“一晃二十年,阿德再有几年,也要抱孙子哉。”

  “……”

  猛地一个激灵,老张顿时反应过来,是啊,自己儿子玩小娘的年龄也到了。武汉那地界,鱼龙混杂,想要送女郎给张沧暖被窝的不知道有多少。

  “老叔阿要去武汉看看?”

  “弗去。”

  叔叔摇摇头,“忒远,怕死在外面。旧年去长安的弟兄,还弗到关中,就死了几个。现在虽说条件好,老子一把老骨头,还弗要寻死了。弗好比何坦之,那老棺材手段高,命硬。”

  “坦叔在武汉也想你们的。”

  “伊想个屁想。”

  “……”

  坦叔在这帮老叔叔们的眼里,也是相当复杂的一个人。要是没有坦叔,这帮老叔叔们的日子要好过的多。横竖族内家当,捞起来不怕嘛。

  偏偏张公义死了之后,坦叔镇压张氏,老张又是个精怪,族老们只要服服帖帖,整个江水张氏,可以说是安安稳稳地过渡。

  正因为安安稳稳,反倒是让有些心思复杂的,觉得憋屈。

  凡事就怕比较,张氏周围也不是没有寒门人家,那些个族老们,日子好过的很。有的小支还能反杀本宗上位,有的族老欺凌孤儿寡母……家族铁板一块然后做大做强的,实在是屈指可数。

  张氏本宗乡下,当年跟何坦之相熟的,大多笑骂一声“老棺材”,并非是恶毒的攻讦。而是饱含酸甜苦麻辣,怨忿有一点,感激也有一点,杂七杂八的各种情绪都绕了进去。

  人么,本就是复杂的。

  宗谱的事情料理干净,李葭挺着个大肚子,走路像只被打瘸腿的鸭子,撑腰抚肚,一脸幸福又是一脸痛苦。

  “待生产时,阿郎可要回转家里的?”

  这娘们儿心机相当多,当年撞破老张和李芷儿奸情,当机立断就跟“姐夫”勾搭上。几经琢磨,终于带着大侄女跳出“火坑”。

  不但换来自由身,还捞了一大笔家当。除此之外,才女名声刷了几年,母族资源自然也是往她这里靠。

  再到跟张德鬼混有了基础,母族为了振作,也是拿她当个宝贝。

  只消喊一声“请李葭转身”,这宝贝就能拿几样武汉牌的好东西出来。

  于是乎,这样的宝贝,就要上贡起来,敬香的敬香,磕头的磕头,宝贝也就越发地神圣起来。

  要说老张不待见有心机的女人,那也不至于。和傻白甜比起来,有心机的女人其实相处更愉悦一些,你干了她知道掏钱,什么屁事都没有。她还会帮你擦干净,还会倒水盖被子,还会把早餐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