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2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都可以要挟‘乔治亚’。”

  这个古怪的名字,汗部特勤是从景教教众那里听来的,只是跟着突厥联军四处流窜的景教教众,大多数又是来自叙利亚,一个都没有去过他们口中“乔治亚”。

  “赤巴,你见多识广,在你看来,我们还有没有机会回到河中?回到图伦碛?”

  作为汗部特勤的心腹,身材不算高大,但绝对结实的赤巴行礼之后,抬头问道:“特勤是想归附唐朝?”

  “难道流亡在外吗?还是说,打下一片土地,在这山海之间称王称霸?”

  略带嘲讽地笑了笑,“我们这么点人,早晚都要用土人,早晚都要用胡人。几代人之后,哪里还有我们?”

  赤巴听了,一时也无语,半晌,他抬头道:“特勤想要归附唐朝,不是不可以,但是,现在没有机会。”

  “什么时候才会有机会?”

  特勤眼睛一亮,他听出了赤巴的意思,机会是有的,不过不是现在。

  “木鹿的天使会告诉我们。”

  “长孙冲?”

  “他虽然没有继续西行,但不管是木鹿的苏拉还是唐朝返回的阿罗本,都对他十分尊敬。哪怕是乌古斯这些小人,送给他的女子,他也收下了。可见,在他那里,离开唐朝的人,是没有分别的。”

  尽管听上去让人不爽,但这就是现实。汗部特勤很清楚唐人现在的状态,根本看不起蛮夷,这种看不起不是摆在脸上挂在嘴边,而是自然而然地,从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来的。

  唐人为尊,蛮夷从之。

  “我要投靠长孙无忌吗?”

  “不,木鹿的天使,虽然是长孙无忌的儿子,但是,现在长孙无忌并非是唐朝除了大皇帝陛下之外权势最大的人。”

  “那么,我还是要偷偷地去木鹿?”

  “特勤如果想要归附唐朝,就一定要去木鹿,去见唐朝的天使。但是,不要偷偷地去,要光明正大,要让所有人知道。并且,要带上礼物,带上数以万计的女子,带上数以万计的牛羊。”

  听到赤巴这么说,特勤陷入了沉思,他很年轻,虽说也经历了各种“尔虞我诈”,但这种西突厥内部的狗咬狗,根本就是过家家一样。契苾部在铁勒人内部玩的套路,才是让他真正开了眼。

  现在的契苾部族长,已然成了唐朝的将军,唐朝的贵族。

  “我们要拿下‘拉伊’,这是波斯人的圣地,意义重大。然后我要向木鹿的长孙冲行贿,要让他满意,是这样吗,赤巴?”

  “不错!”

  赤巴连连点头:“如果大军要继续征讨,请特勤务必要留下来,留在‘拉伊’,告诉木鹿的天使,你愿意做河中的看门狗。并且每年都会上贡‘白奴’!”

  “如何让各部同意我这么干呢?”

  “只要特勤胆子够大,心够狠!”

  语气陡然狠辣的赤巴盯着汗部特勤,“汗部所剩的精锐,让他们走,各部会瓜分的,这些都是真正的突厥人,不是杂胡,不是野人。而特勤留在‘拉伊’,用钱雇佣唐人,再提拔本地的波斯人……如果特勤胆子够大,用叙利亚人,用弗林国人,都可以。”

  “看门狗只需要咬人……是这样吗,赤巴。”

  一脸明悟的汗部特勤,神色有些纠结,他要放弃汗部为数不多的血脉,是不可能那么轻易的。

  他好不容易才把咥力可汗最后的一点“忠臣良将”聚集在一起,才能够在这个西突厥残党联盟中嗓门大一点,现在,却要放弃。

  一个战士,扔掉手中的兵器,还有比这个更加愚蠢且疯狂的事情吗?

  但是,汗部特勤却又不得不认真考虑起来。

  

第二十六章 变化

  去年西域算是个“寒冬”,虽说牛羊牲口死了不少,但对种地的大户来说,“寒冬”就是好兆头,“暖冬”反而要开始揪心。

  因为“暖冬”照样会冻死牛羊牲口,而且不但人和牲口都要嗝屁,“暖冬”导致积雪不够,第二年不少地方就会缺水,最终形成灾害。

  开春之后,西域第一次开始大规模组织防汛抗灾,河岸两侧的泥土,很容易就被冲刷的干干净净。要不是大量种植柳杨等树木故土聚沙,临时形成的聚落往往就会消亡,或者寻找下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

  “敦煌派的人,怎么还没到?”

  “将军说是已经到了,但是被堵在了洪水的另外一头。”

  “这他娘的!”

  卸甲的军汉咒骂了一声,然后喊道,“吴老哥,牛粪还有多的么?这院墙还缺牛粪糊一下!”

  “军寨都拿去用了,眼下都得紧着军寨。”

  一脸“沧桑”的吴虎,此刻哪里还有当年的风流倜傥。旧时同年在唐朝留的是美髯,到他这里,须发打理的很是糟糕,远远看去,虬髯倒张,倒是比个猛将还要“生猛”。

  “应熊先生,这里是个大堡,要是不保下来,怕不是重修要费大本钱啊。”

  说话的是个少年,十三四岁的样子,看他眉目,就知道不是正常的汉家子。只是说话流利,带着敦煌特有的“洛下音”,偶尔还有弹舌、卷舌,但还是“洛下音”是没错的。

  作为程处弼倚重的“教化”助力,吴虎在图伦碛一带的学生带了不少,各部都有,硬要说一声门生遍布天下,倒也够得上。

  就是学生的含金量差点,大多就是识字,能有一手加减乘除,其余吟诗作赋,是鲜有能的。

  “今年洪水真日娘的大!”

  吴虎骂着脏话,那学生听了欲言又止,画风很是凌乱。实在是他一个“胡人”还能说个人话,偏偏吴虎来西域的时候,那可是风度翩翩,各种倜傥。没几年,教出来的学生倒是有模有样,他自己整个一军中糙汉……

  “日他娘的!”

  又骂了一声,他这骂娘的方式,放千几百年后,倒是常见。这光景却是有些不同,只因吴地方言“入”和“日”一样,于是“入娘”成了“日娘”,听得一众军汉都是一愣一愣的。

  “吴老哥,想想办法。”

  卸甲的军汉应该是个旅帅,带着人过来抗洪,本来这不是他的差事,只不过现在敦煌宫用人用的紧,府兵搞兼职,这是朝廷的体面。于是乎,来抗洪也有府兵的事儿。

  只是抗洪哪有那么简单,得讲规律讲科学。

  “先去借点编织袋,崔氏那里有,先借一点!”

  吴虎抓了抓脑袋,“幸亏咱们这里牛粪多,护着要紧的地方,也是够了。只是水泡久了,牛粪再好,也不顶事。”

  “哥哥,不是说有敦煌宫的人工石吗?”

  “指望不上,那都是军府专用。这光景,得指望人。”

  言罢,吴虎连忙道,“这样,我在碛西还有些干系,老弟带人快马过去借人过来帮忙就是。”

  “多少人?”

  旅帅有些忐忑,人多了不好,人少了不顶事。

  “一二千总归有的,碛西有个工坊,是我家的。专门做毯子的,你拿我印鉴,老子再写一封信,就能借人。”

  “这光景正是工坊忙的时候吧,老哥,不妨事?”

  “亏几个钱还能怎地?老子在这里抗洪,敦煌要是不给老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