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9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是琢磨着让他做县令一把手。当然这操作一般以前跟地方无关,但现在不一样,有进奏院在,江东土豪只要愿意,还是能通过各种迂回,在进奏院提一茬。

  事涉人事基本没可能让进奏院成功,但只要说某某行业需要立法若干,唯松江、昆山丁蟹如何如何,就能迂回过来,把丁蟹调走。

  这套路一般弘文阁也不会封驳,只要公关到位,弘文阁大佬有一半收礼,就算过关。只是地方上想要这样操作,没点实力也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

  龙昊现在挂几个县令头衔都没问题,羁縻州的主官官帽子不值钱,反而副官有点意思。龙昊现在有点挂“六国相印”的意思,剑南道搞政策,从中央到地方督府,都会咨询他。

  至于龙昊年纪轻根基浅,在朝廷大政面前,那都不是个事儿。

  没看见他老师十二岁就陪太子读书?他们这个“门派”是有传统的!

  李道宗找龙昊,放以前,你一个獠寨出身的土鳖,本王找你是看得起你。时事变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所谓莫欺少年穷,龙日天也算是功力小成,一般江湖上的名宿,还真不定干得过他。

  更何况,龙日天的宗门也是“名门大派”,他师傅又是宗门一把手,论起来,怎么地也是个土狗帮的“真传弟子”。逼格也不差野路子小门派的护法长老多少,李道宗有心看不起摆谱,龙日天还未必要买账。

  有种把他从剑南道摘出去……怕不是有人一声令下,几十把家伙就扔过去,砍不死江夏王也要砍成重伤。

  “你家老叔这回是真拼了,他有个庶出的小女儿,虽说未曾封个郡君之类,可也到底是王爷生的,如今还想着跟龙昊结个亲。獠寨出身能混到如此地步,龙昊当真是可以了。”

  “老叔真要是这么干,定成笑柄。”

  “他若是成了笑柄,倒是安稳得多。”

  老张意味深长,李丽质顿时了然。她妈现在干得事情,当真是一举多得,不知道多少人眼望得见的快活。

  偶尔搞几个权贵给两京百姓看看,也只会交口称赞,说皇后果然是女中尧舜不畏强权,如是云云多不胜数。

  好听的话不费钱不是?

  再说了,朝野之间,但凡有点实权的,想要公开捞钱,真没那个胆量。可李道宗是个啥?在野郡王一个,就算屡立战功,那屡立战功的少了?李靖也战功彪炳,那你看卫公老大爷他家富可敌国没?

  不能比,一比就会有心理落差。

  一帮实权巨头心中一琢磨,老子这辈子摸爬滚打门生无算,结果你他妈一个乡下王爷捞的这么爽,不就是靠着姓李吗?

  心态一扭曲,就会让人很难受。

  而武汉的老铁们,平时捧李道宗是没问题的,关键时候,一看能下刀子吃肉,谁他妈认识谁?

  在商言商,谈感情……它伤钱啊。

  “龙昊可会应了老叔联姻所求?”

  “他要是蕃地土王獠寨豪帅,自然无所谓。可如今,他是‘朝廷命官’……借他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啊。”

  老张淡然一笑,“这光景,你这老叔还想着省钱,也是失心疯。”

  “偌大身家,总归是舍不得。”

  “他就是根大韭菜,偏偏还不自知。皇后要割他,弘文阁要割他,内府外朝要割他,诸王也要割他,扬子江两岸谁不想割他?还想着省钱,这不是失心疯,甚么是?”

  “如此说来,便是我去京城说项,也是无甚用场?”

  “谁说的?你若赴京,只消一句话,便能拖延一阵。只这‘拖延’的面子,也得值当个几十万贯。你当谁都能让皇后抬抬手的么?”

  老公这么一说,表妹杏眼圆瞪,这世上,事情办不成,居然也算是面子?更让表妹惊异的是,偏偏还有人求的就是这个办不成的面子。

  “老叔拖延一阵,又有何用?这脸面有甚用场?”

  “拖延一阵,便能有些回转的余地,旁的不说,只说这‘茶马道’。江夏王可以提前布置茶园,茶树种上,三年五年之后,茶园自然就了产出。这亏损,如何也能贴不回来。再说这‘茶马道’一路过去山高林密,此间各色皮子,都是堪比金银,倘使雇佣人手,效仿安北都护府故事,组个狩猎队伍,又是一笔进项。再说山中石料木料,早早勘察,就能早早知晓哪里木料合用,哪里石料上乘,一进一出,损失就能降了不少。”

  “如此说来,这‘拖延’的面子,当真是大。”

  “否则,你家老叔疯了,给八川弄一头貔貅过来玩耍?你当这畜生是好抓的么?”

  说了一通之后,表妹更是坚定了念头,道:“老叔倘使再来,定要跟他好好说道,予也不去应承,只管拖着,着急的是他,想来更能榨上一笔。”

  “你只管做就是,之后他还有求上老夫的地方哩,到那时,你还能敲他一回。”

  表妹听了,顿时大喜。

  

第十三章 旧年福地

  要说老张在剑南、六诏,还真不是没有门路,连龙昊这个学生都不需要用,当年为了选育滇马、川马,这地界不少被“诸爨”打压的小型部族、寨子,大多都选择了大靠山。

  只是当时这些小寨豪帅,都把武汉这里派出来的探险队、商队,误认为是“上国天使”。

  将错就错之下,也算是结了善缘。

  小寨有小寨的好处,一是打交道容易,二是不必担心做大。

  打交道容易,倒也不是小寨的特色,不管东南西北,但凡是依附在大型部落大型部族之下生存的小型部落,都有这样的风气。

  只有极个别在小型部落中也是“穷横”的,才会出现“贼不走空”的性格。

  文化交流就是这样,探险队探勘队商队带来的,不仅仅是令人大开眼界的物资,还有通往文明世界的渠道。

  而当时武汉方面没有选择暴力,把选择权留给了这些谨小慎微的土著。

  样板工程还是要的,模范村寨也是要的,至于“诸爨”至于“六诏”,隔三差五找个借口就是干。

  扶持次强,打压最强,不过是历朝历代的基本套路。

  如果说西南地区是一片大海,那么这些小寨,就是这片大海中的一座座孤岛,而探险队就是一艘艘在海洋中搏击风浪的大船。

  船不可能一直在漂,总需要停靠,而这些孤岛,自然伴随着交流,就形成了市场,变成了补给站。

  本地区的宝石、矿物、皮革、草药、木材、贵金属、奴隶……都会成为商品,然后跟唐人交易盐巴、粮食、器物、布料、衣衫、鞋袜、护具……

  虽然这些小寨土著生活在万山老林之间,可论及竹木加工、藤条加工,粗制滥造和武汉精工比起来,根本就是天上地下。

  哪怕只是一个竹制斗笠,武汉竹制品的加工厂,每天都能生产成百上千规制一样的产品,而在小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