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3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一个内臣,跟杜构本就不该如此嘀嘀咕咕,不过眼下也顾不得那么多,欧文直接对杜构小声道,“公爷,你可知道,倘若没有‘宣政总制院’一事,其实已经有人准备让‘王东海’为一州刺史?”

  “甚么州?!”

  杜构也没想到啊,他本以为欧文就是个小阉奴,能懂个卵。

  可怎么可能呢,一个阴阳人死太监,掏出来比他还大!

  “羁縻州,筑紫岛及伊予铜山……这‘铜山市’,原本就是要升格为县,一应人员都已妥当,连奏疏都写好了的。”

  这消息当真劲爆,欧文一边说额头上一边冒汗,他担着极大的风险。这是要赌一把,赌赢了杜构人品,那他大赚;要是输了,死路一条。

  其实欧文赌性并不大,可睡觉杜相公在天之灵给力呢。欧文兄弟二人固然是阉了做皇家奴婢,可也是有族人的,杜相公这一出,当真是给他们家族减轻了不少压力。杜相公死了尚且给人便利,这人品,是可以赌一把的。

  更要紧的,欧文在武汉见识过杜荷这个渣滓,杜相公的儿子,不可能都是渣滓吧。杜二郎这么个人形垃圾人憎鬼厌的,杜大郎要是再矬,整个杜氏有杜相公也镇不住啊。

  除此之外,杜相公的一应丧葬,过手的是谁?

  欧文一听说是张德,当时就断定,杜相公跟张使君,那必须是有勾当。承袭蔡国公爵位的人是杜构,那将来杜氏沟通,必然也是杜构和外界。

  于是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杜大郎跟张使君,那也未必关系清白。

  既然不清白,那就妥了。

  “若是如此……”

  杜构嘀咕了一声,眼睛一亮:老子他娘的走对了路?嘿!

  也难怪许敬宗要急眼,许氏原本在“王下七武海”中也有份子,倘使“宣政总制院”在扶桑地的衙门一把手成了王万岁,董事长和朝廷固然没什么损失,可“王下七武海”的日子,那就真的不好过了。

  一时间,杜构和欧文面带微笑,很含蓄,很内敛的样子。

  

第六十二章 提督

  公司要开拓新业务,不但有直营店,还有加盟店。面向社会,拥抱市场,正可谓是皆大欢喜。

  对广大“人才”来说,直营店晋升靠谱,前途远大;加盟店赚钱爽快,市场前景极好……

  这么好的公司,不多啊。

  “皇帝问对杜老大,这是谈个甚么事体?东海南海的?”

  “杜大哥旧年在登莱管事,想来是东海的。”

  “‘宣政总制院’大概是真要搞起来啦。”

  有人感慨一声,却是对王万岁、单道真之流羡慕不已。想当年,海上漂泊这种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买卖,谁愿意去?也就是王万岁这种家底不咋样,单道真这种遭人忌恨的,这才愿意下海。

  谁曾想,风水轮流转啊,没瞧见牛进达也做了一回总管,虽说是朝鲜道的,可他还管着登陆扶桑的大军啊。

  “宣政总制院”第一任总制大臣,是曾经的“南海宣慰使”杜正伦。原本是轮不上他的,盯着这个位子的人,没有一千也有五百。

  但不管是皇帝、弘文阁、进奏院、外朝、内府、东海诸督府、东南诸州县……林林总总杂七杂八,最终调和起来,还是杜秀才最服帖。

  自从倒霉之后,一路反杀的杜秀才简直惊爆所有人的眼球。一度让唐俭以为,杜秀才是不是捡到了什么逆天改命的秘籍,这特么也太不科学了一点。

  “宣政总制院”正式挂牌之后,下属设立四方分院,各院高配副总制,以“院正”之职署理诸事。

  各分院按照片区划分,提举“英才”督察当地诸事,当然了,军政虽然剥离,可地方“提督”还是能够统筹当地唐人,组建“民团”,效仿徐州故事,来保境安民。

  正规军这个事情,“提督”们只能发个求救信号,想要指挥权,是不存在了。比如在扶桑地,唐军正规力量,眼下都是朝鲜道行军总管统制。将来是不是还会设立其它的上级单位,还没有定论。

  但毫无疑问,中央是不会允许地方“诸侯”搞的太过火。

  王万岁的刺史没当成,但成了“提督”,而且是铁板钉钉的事情。最让王万岁感觉很爽的,那就是顶头上司“东海宣政院”的院正,是老朋友新晋蔡国公杜构。

  可以说是各方都很满意,江西总督房玄龄表示没意见,“进奏院”五百来条恶狗也没有汪汪叫。李皇帝也是美滋滋,觉得用杜构比用别人那是强多了。

  换以前,李董表示儿子那么多,用儿子最好。

  现在想想,江湖已经是那么水深火热了,何况海洋?这帝国的亲王一旦下海,还不得兴风作浪?

  什么亲王最好?种地的好,研究小蝌蚪的也好,做生意的更好,成天舞文弄墨吹牛逼的……顶级的好!

  长安城内原本想要趁着杜相公搞一把杜构的老家伙们,这时候彻底傻了眼。人家虽然死了爹,可是前脚发财后脚升官,这说明什么?

  有识之士一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这说明杜相公的棺材板用料好。

  要不然怎么说“升棺发材”呢!

  一时间,杜相公同款棺材板,梅开二度大卖。

  贞观二十二年的“爆款”产品,是南海运来的棺材板……不但能冲浪,还能改善生活。

  正常人家死了爹肯定是不能庆祝的,但杜相公自己安排庆祝,那就没辙了。于是在杜相公的灵堂前,一群小伙伴们都是“违和感”十足地跑来恭喜杜大郎。

  吉利话肯定是要说的。

  什么“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讲出来颇有点惊悚,毕竟杜相公的写真画像还直愣愣地盯着灵堂前的上香的人呢。

  杜构也是没想到皇帝这么爽快,直接让他做了“东海宣政院”的一把手,这啥也不干也是“金山银海”往家里搬啊。

  就冲这个,杜氏二三十年内,就算不能“如日中天”,起码“坚硬如铁”是有了的。再说了,二三十年,对一个失去家族顶梁柱的堂口而言,已经算是相当的持久。

  要知道,李皇帝能不能活个二三十年还两说呢。

  但“东海宣政院”是能随随便便搞掉的?

  提举王万岁督察筑紫岛诸事的人,又有几个是省油的灯?皇帝死了还有大臣呢,这其中还有马周这么个冷不丁的奇葩宰辅。至于弘文阁上下,许敬宗既然知晓“王下七武海”这个制度要么继续扩张要么覆灭,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巴结好王万岁就完事儿了。

  然而王大郎是杜大郎的“属下”,这就很尴尬,很让人心塞。

  “操之,‘东海院’暂定设在朝鲜道,依你之见,这衙门……那位到底是个甚么意思?”

  邀着张德在老爹灵堂前小声说话,犹豫了一下,杜构又道,“我是不信那位不知道我跟操之之间的联系。”

  “人事上的事情,兄长不必太过计较。为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