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6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1个月前

南土狗的钱谷钱老板,这光景也是脸色极为难看。

  皇帝“炮制”江南土狗暂时是看不到希望的,江南土狗“炮决”了哪个不服气的,倒是轻松的很。

  此时此刻,摄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产生,皇帝再大的脾气,也憋了回去,憋出内伤也和“忠义社”的诸位“大佬”小命无关了。

  “往后……真是不知道当如何。”

  “还能如何,倘使真有一桩富贵送上门,俺们也也是元谋……”

  “谋你娘呢?!想甚?!”

  叫骂间,沉默了一会儿的李震心中暗道:如今倒也是好局面,至少大人的日子要好过的,和操之比起来,和武汉比起来,大人也好,药师公也罢,那算个甚么。

  只是李震也在惋惜:操之也是个不成器的,偌大的基业,再更进一步,又有甚么不好?

  一起跟着惋惜的恶狗们成百上千,然而老张这么多年在武汉办学也不是吃素的。弟子门生总算大部分都长了脑子,在恶狗们中间,也算是掺了沙子。

  干掉老张要说难的确难,要说简单,也是简单。只是干掉他谁来收拾这么多年培养出来的武汉小狗,就是恶狗们要思考的问题。

  “万万没想到……”

  回到长安屋宅中休息的孔颖达神情有些复杂,对他来说,张德展现出什么怪诞手段,都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在“孔圣显灵”之后,孔颖达就已经感觉到了一点东西,张德根本不在经典之间折腾,哪怕做官,也不曾受制于朝廷体制。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老张十四岁时候的做官态度,让孔颖达印象深刻。

  “阁老,那物事……到底是个甚么东西?怎地……”

  “嗳,阁老之称,老夫不敢当。”

  摇了摇头,孔颖达又对亲随幕僚正色道,“不管是甚么物事,如今兵戎相见的灾祸,一时半刻,不会有了。万幸呐。”

  孔老头的见识是相当厉害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才是维持社会安定祥和的重要保障。

  但他并没有说兵灾不会消弭,那是因为孔老头很清楚,暂时只有某条土狗掌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将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之后,就不好说了。

  天下目前还是姓李,天下大义都在这里,皇帝又没有“失德”,民心所向,便是在武汉,也是如此的。

  而且孔颖达有一个判断和杜如晦一样,不管武汉如何繁花似锦,将来史书中记载,也不过是贞观皇帝的功业,跟他张操之关系不大。

  除非天下改姓……可江南子根本就没有这种需要,连欲望都谈不上。

  这让孔老头很吃味,心说这小子当年就是卷子做得少,《五年模拟三年高考》早点出来,说不定就把人给改造了啊。

  “那……阁老以为,这祸事,能顺个几年?”

  “不好说。”

  孔颖达摇摇头,直接说不知道,然而心中却暗暗道:挺过这贞观朝最好,想来老夫那时候,也应该去找杜如晦搓麻将去了。

  

第四十四章 等待

  守丧的杜氏兄弟最近的“哀思”都快变质了,杜相公的灵堂,每天都有人过来K歌,不但K歌,还有唠嗑……

  “哥哥是甚么意思?”

  “这几日社长也是忙的脚不沾地,不拘亲王、公主,还有过气的国公、郡公,前后还有大商,背后的人……嘿。”

  “好在也不用打个稀里哗啦,老子小时候穷的滴水,打就打了,豁出去烂命一条。这光景,老子才不舍得。入娘的……老子在武汉可是有十几间铺面,隆庆坊还有一间房,打残了老子穷三代。”

  “打不打的事体,就不必多说。皇帝要问对社长,有甚计较,都要等社长回转才能定夺。”

  “可那些个学士、先生的过来拜门,总不能不见吧。”

  “弘文阁的人,怕不是知道点甚么。”

  整个杜宅每天都是人,跟茶馆也似,天天都在那里讨论着最近的变化。每一个人来的时候都说是要“吊唁”杜相公,过来寄托一下哀思的。结果寄托你妈哦,灵堂上杜如晦的画像直愣愣地看着一帮人在庭院里搓麻将。

  啪!

  “五万!”

  “碰!三条!”

  “到底有个甚么章程,实在是说不清啊。”

  “反正这一回,我是彻底服了,社长老人家……深不可测啊。”

  原本想说“老谋深算”来着,可张德也没谋什么算什么的样子,二十年划划水,好像就莫名其妙就起来了。

  有时候别人还纳闷,说哥哥你的钱是怎么来的啊,大概也只能用“大风刮来的”才能解释这种玄学。

  说到底,即便是“忠义社”中的成员,只要不是张德的铁杆死党或者多年心腹,基本没可能总揽全局来看待问题。二十年以来的布局,从万里沙海到千里石塘,土狗海狗遍地都是,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就是一个无底洞一个深渊。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当时就给你一个激情湿吻,嘬的你舌头发麻……

  皇帝问对江汉观察使,凡是在局中的人都很清楚,这就是一场谈判。而且若非江汉观察使张德老大人是国朝的“忠臣”,怕不是就是皇帝老子的又一个“渭水之盟”,人生的小黑点儿,可比突厥小霸王那次强多了。

  老张表示,突厥废物也配是小霸王?好玩吗?

  不好玩?

  那算个屁的小霸王。

  天下各道诸都护府都督府并非都知道故都长安的变数,但是有的人哪怕不知道中国“剧变”,却也早就有心理准备的。

  前长安首富尉迟日天的宅邸,尉迟环目光灼灼:“国朝繁盛之际,正是用人之时。天下雄州遴选英才,就在当下!”

  一众依附尉迟家的年轻“门客”都是来了精神,整个尉迟家,眼下最红的,就是老幺尉迟环。此时此刻,别说他的侄儿们,就是他的兄长们,也是跟着尉迟环打转转,别人未必打听到什么消息。

  但是尉迟环这里,有着扬子江两岸各大雄州的“爱国热情”。

  “愿同郎君共进退!”

  声音洪亮齐声高唱,尉迟环脸上带着笑,内心着实淡然的很,他是知道的,自己并没有张大哥那般镇定自若。他老子还是尉迟恭,每一步都充满着凶险,皇帝可以被“震慑”,那是因为张大哥可以拿出“震慑”皇帝的东西。

  尉迟恭有什么?

  当年皇帝吹捧尉迟恭一条马槊他一把弓,天下哪里都能去的,可真要论马槊,怕不是被秦琼当面轮十遍都不够的。

  安北都护府的北军如何犀利,一应用度,却又被牢牢地掌控在北都太原宫手中,那军需马队都要一季清点。都护府根本没希望威胁中国,只要皇帝愿意,一道圣旨,就能勾了尉迟恭的性命。

  左右副官各路参军,鬼知道是不是皇帝的人。

  “阿环,张德……张操之,他入宫问对,是个甚么章程。”

  “兄长能保密吗?”

  尉迟宝琪连连点头,“绝不告诉他人。”

  “好,我也能。”

  “嗯?”

  言罢,尉迟环微微一